华北行(避暑山庄)
2019-6-5这里是距离北京二百三十公里的承德。 这里坐落着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
它的面积相当于北京颐和园的两倍、紫禁城的八倍。

中国自古代开始,从北方地区要进入中原,只有三条道路可以走。一条是从蒙古高原进入居庸关;一条是穿过燕山北部的丘陵地带进入古北口;还有一条是沿渤海海岸而行进入山海关。避暑山庄就修建在北方进入中原的正中一条道路上。康熙把行宫建在这里,向北可以沟通内外蒙古;向西北可以联络蒙回各部、甚至远达新疆;向东可以连通东北;向南可以控制中原。
避暑山庄,又叫“热河行宫”、“承德离宫”。它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开始动工兴建,至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最后落成,历时89年。清代前中期的几位皇帝几乎每年都来这里消夏避暑,处理政务,通常是每年农历四、五月份来,九、十月份返回北京。避暑山庄实际上已成为清朝的第二政治中心。

避暑山庄正殿大门的上方悬有一块匾,上面写着“避暑山庄”四个镏金大字,为康熙皇帝的御笔,字体浑厚、有力,虽历经几百年仍熠熠生辉;
“避暑山庄”的“避”字右边应是“辛”字,康熙把“辛”字多写了一横,成了错字。原来在清代两个“避”字同时使用,无论哪一种写法都是正确的,是一种异体字现象。在这里康熙皇帝是为了追求书法美才这样写的。

穿过避暑山庄的大门,迎面便是大殿澹泊敬诚殿,这里是皇帝处理公务的地方。就在这座大殿上,康熙和乾隆接见过许多少数民族首领。

四知书屋,在承德避暑山庄澹泊敬诚殿后。是一座5间大殿,康熙帝曾题名“依清旷”,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又增题“四知书屋”。四知取《周易-系辞》“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之意。 导游开玩笑说,不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澹泊敬诚殿后面不远是皇帝的寝宫庭院,主殿是烟波致爽殿,西暖阁是皇帝的寝室,靠北就是皇帝的卧床,咸丰皇帝就病死在这里。此后清朝皇帝再也没来过这座山庄。


出了岫云门,便出了政务区,一片天光云影,湖光山色。










山庄集全国园林精华于一园,具有南秀北雄的特点。清代山庄内共有亭子90座,堤桥29座,碑刻摩崖25处,假山叠石70余组,殿宇、楼堂、寺庙、亭台、塔阁等各种建筑120余组,总建筑面积达10万多平方米。康熙皇帝以4个字命名的36景和乾隆皇帝以3个字命名的36景最为著名,合称“避暑山庄72景”。康熙皇帝称赞这里是“自有山川开北极,天然风景胜西湖。”

上帝阁当属山庄金山岛上最独特的存在,它是金山岛的主体建筑,可以将山庄风景一览无遗,是康熙为了祭天而特意建造的场所。

祭天是古代帝王的专有权利,历代帝王都极为重视,康熙皇帝为适应北巡期间祭祀活动的需要,在山庄内修建了上帝阁。

烟雨楼在避暑山庄如意洲之北的青莲岛上。是乾隆十五年(1780)仿浙江嘉兴南湖(鸳鸯湖)之烟雨楼而建的。楼自南而北,前为门殿,后有楼两层,上层中间悬有乾隆御书“烟雨楼”匾额。
电视剧《还珠格格》曾在此拍摄。

烟雨楼后侧影。


热河泉位于避暑山庄湖区东北隅,是山庄湖泊的主要水源。清澈的泉水从地下涌出,沿长堤汇入武烈河。热河全长700多米,在一般地图上找不到它有踪迹。它是中国最短的河流。冬季水温为8℃。泉侧有巨石,刻“热河”两字。

跨过热河的木桥。

据说,用热河水洗涤,可有诸多益处。



2013年,为纪念避暑山庄肇建310周年,开始设计建造避暑山庄牡丹园。牡丹园采取园林造景布园的手法,甄选精品牡丹、芍药。据说有100多个品种,7000多株。





我们观赏时,正值花期,各色花朵,竞相开放,一路芬芳,一路妖娆。
三个小时的游览,时光匆匆。许多景致,尚未及走过。也许走马观花,只能如是。从正门进,万树园出,我们结束了山庄之行。
华北行,敬请关注“悲喜唐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