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谷张力
+ 关注 已关注 相互关注

从扭曲中看到真实

原创 2019年6月2日 阅读 1962 分享 14

一谷张力《孔子像》解读

文/程晓光

回望人类图像的历史,我们的祖先一直把崇拜之物刻于岩石之上,以求神灵。如新石器时代贺兰山的岩画太阳神,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等等。现代社会艺术家创作人物形象视觉传达更广泛,人类精英如孔子,耶稣,王羲之,达芬奇,莎士比亚……,平民如雷锋,于连,林黛玉……,但作为艺术表现,艺术家赋予了人物具象以外更多的图形色彩符号,如毕加索画他的众多情人一一玛丽泰,埃娃,费尔南黛……,画中的扭曲变形错位几何体大红大绿都是毕加索眼中的意象,是他的喜怒哀乐,是他的情欲,是情人们各自的心象和与他的恩怨,欢乐……毕加索以此寻找到了自己,也让情人读懂了他。

中国宋代画家梁楷《泼墨仙人》、《李白行吟》,石恪《二祖调心图》等人物画则是东方艺术家意象语言写意画的精品。画孔子像唐朝呉道子的作品可作后人的范本一一但这孔子像与当代艺术家要表现的理念相去甚远。

一谷张力创作《孔子像》,以一个现代齐鲁人的文化认知,借孔子图形去追问和评判当下,以隐喻的手法承载精神变异的图式。他借达利之手为圣人也为世人描写一幅幽兰灰白大红及现成品十字架的“孔子“相。耶稣在孔子手上把玩掂量,艺术家的荒诞手法正是中西文化的际遇,也给观众留下疑问一一一矫情的兰花指挂着的十字架是否暗喻中西文化的冲突?抑或信仰缺失的焦虑?人们站在《孔子像》前思量:“道‘是否淤塞?“仁“是否败落?“礼'在何处……?红色之手中似乎理想尚存又似乎难觅知音。一谷张力幻化扭曲的这许多符号,是否正是我们他们和眼前这个世界的“真相“?

当下,我们的生活与孔子无关,孔子学院只是给外国人看的。一谷张力的孔子并没有正眼看世界,去天国之路的路标在哪里?孔子回故乡去了,他没有给我们答案。《孔子像》是一谷张力的说梦,幻觉+黑色幽默+死而后生的语境,他告诉人们:扭曲即真相!

瞧!这个人……,我们读懂了吗?我们懂尼采吗?“圣人"在我们前面,而我们走在相反的路上,孔子已经回故乡,而我们却找不到北!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又梦回曲阜,孔府孔庙历代皇帝们立的“至圣先师“碑塔也与一谷张力的孔子像一样在摇摆,孔子从哈哈镜里踱着方步,是自嘲还是讥讽,面对游人他老人家扭曲摇摆的更厉害……,梦醒后再看一谷的《孔子像》,想起老夫子当年政治理想找不到着床的土地,终老还乡。二千年后齐鲁后人穿越时空请他来看看……一切都是扭曲的!一切都是不可理喻的,一切又正在进行中。于是孔老夫子晃动、摇摆、扭曲、撕裂、挣扎起来,与我们共舞!

一谷张力也悲怜,用其魔手给我们少许安慰,给孔夫子一点暖昧……,那双绣花手将荒诞的图像对抗当年他瞧不起女人的“名言“,这双矫情的兰花指是影射、是调侃、是现代人不堪重负抑或是艺术家自我的心理暗示,留下给观众去评说吧!

我认为其作品意象力的独特性是肯定的。孔子之后千年多事之秋,粉饰歪曲附会利用中国社会拿孔子作为文化的代表,把一个农民出身的文人智者演绎成为圣人,统治者高明,老百姓从此有了安慰。

尽管如此,一谷张力仍然怀揣着艺术家的良心,为我们为世人为自己重塑了一个形象,无论扭曲、摇摆、挤压、纤缠、霉菌丛生,但这是艺术家笔下的生命意义、思考、追求、批判。从文化根性上去述说,去解读孔子和艺术家自己,作品上的每一条线都让我们发现一个多元的空间延伸,每块颜色都是作者与观众的艺术“合谋”。

再次鸣谢艺术家程晓光先生文字奉献解读

自由艺术家 一谷张力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1962 投诉

支持原创作品,期待你的赞赏

我的赞赏码

长按识别二维码给作者赞赏

记得在赞赏留言中写下名字哦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发自圈子
本作品入选糖水兴趣圈
人已加入
艺术资讯
发挥媒体的专业与功能,关注社会生活创造社会价值。
加入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一谷张力
创作 46 粉丝 1545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0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