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5日上午10时17分,长沙保温瓶总厂退休老职工“霸脑壳”站在工厂大门前留影。他把青春和汗水都献给了工厂。看到今日厂区破败的景像,回想当年工厂的辉煌,他像吃了一个苦果,欲吐为快,欲言又止。
长沙保温瓶总厂创办于1953年,位于长沙市德雅路1245号,是一家生产保温瓶和其他玻璃器皿的专业厂家。图为俯瞰工厂大门。
图为工厂办公大楼一楼前厅。昔日严肃、繁忙之地,如今野狗出没,让人不禁唏嘘。

工厂生产的保温瓶,形式美观,质量可靠,而尤以“莲蓬牌”保温瓶,最受顾客欢迎。(网络图)

昔日车间。

1953年建厂时,就得到香港新城窑业工厂任厂长兼工程师的肖荫云等一批老技师支持。图为工厂60米高的烟囱。

烟囱及四周如今办成了烟囱公园。

烟囱公园。

1965年之前,长沙保温瓶厂叫长沙搪瓷热水瓶厂,后更名为长沙保温瓶厂。图为昔日车间。

工厂出具的产品合格证。(网络图)

上世纪80年代,长沙保温瓶厂一度成为长沙城北轻工业中的龙头企业,占地8万多平方米,职工1500多人。1984年,年利润600多万元,成为长沙市利税大户。

工厂出口创汇30年,出口保温容器1600万只,创汇2300多万美元。图为工厂宣传画。(网络图)

当年的工厂澡堂。

热水瓶看上去很简单,做工却相当精巧、复杂,从细砂等矿石原材料筛选糅合,到融化成玻璃状液体,再到吹泡、镀银、拉底、封口,前后要经历108道工序。图为当年的工厂厕所,现在仍在使用。

厂里有3条生产线,员工最多时达2000多人,每年能产出热水瓶100多万个,2磅、3磅、5磅、8磅等16个品种的热水瓶都生产。

喷漆车间都是年轻姑娘。她们一排排坐在一起,手持喷枪,戴着口罩,背后是几百套花式大样。姑娘们坐在一起,面前是保温瓶与抽风机。这一整齐的景象,是保温瓶厂最亮丽的一道生产线。图为还住在工厂旧房子里的女职工。

一职工画的工厂单身宿舍。(网络图)

工厂的女孩又年轻又漂亮,工厂单身宿舍里的男人们都称她们为“喷花姑娘”。很多外厂的子弟都争相到喷漆车间找对象。图为工厂宿舍。

80年代后期销售最火爆、最俏的是5镑的莲蓬牌热水瓶,4块钱一个。(网络图)

德雅路1005号是工厂当年另一个厂门。“霸脑壳”站在门口,自豪地说,原来这里是工厂的车队。如今,这里已租出去做了汽车维修厂。

图为当年的车间,如今也租赁出去做了汽车维修厂。

那个年代,长沙的商店里,长沙热水瓶厂生产的热水瓶很难抢购到。在农村,要凭结婚证才能在供销社买两个。图为某驾校租赁工厂办公楼后的空地办起了训练场。

驾校一景。

工厂处于四方坪地段,四周都被房地产商开发了楼盘。

如今,工厂四周已是高楼林立了。

职工宿舍在丝茅冲地段棚户区改造中,面临拆除。

很多长沙市的老人都知道,莲蓬牌热水瓶使用20多年,保温效果还一样的好,只需换几次泡木塞。

昔日的车间,如今租赁出去办起了羽毛球场。

1957年全国热水瓶行业质量评比中,莲蓬牌热水瓶就获得第一名,1983年又获得对外经济贸易部荣誉证书,莲蓬牌热水瓶曾远销东南亚、欧洲等地。

上个世纪90年代初,用惯了莲蓬牌热水瓶的苏联人,想把长沙的技术人员请过去,并计划和长沙保温瓶厂合作办厂。图为如今厂区内野狗横行。

因为一些原因,与苏联共同办厂的协议没谈成。后来,在一年时间内,工厂给苏联运去52车皮热水瓶,换来了苏联的钢材。图为至今还保存的工厂宣传栏。

不知是哪一年,工厂破产了。厂区顿时变成一片废墟。

工厂生产区内的交通信号灯,可以想像当年工厂是何等的繁荣。

办公楼被社区和广告公司作为办公场地,车间也租赁出去做了运动场地或私企车间。

在工厂的一面墙上,工人师傅用黄色的油漆写下一个“佛”字。

“霸脑壳”走在熟悉的厂区,滔滔不绝,在他的心里,有太多的故事,有太多的骄傲,也有太多的遗憾和痛苦……
(有关工厂的资料来源于网络。未一一注明,敬请原谅,在此致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