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瑰宝——余荫山房》
2019-5-202019.05.20.牛志勇
余荫山房又称余荫园,位于广州番禺南村镇,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余荫山房为清代举人邬彬的私家花园,始建于清代同治六年(1867年),于同治十年(1871年)落成,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
《鹧鸪天 • 余荫山房》 广州番禺余荫园 距今一百五十年 缩龙成寸三百步 曲径通幽一池莲 奇葩多,景致全 天人合一超自然 建筑艺术堪精品 文化底蕴在岭南
园林占地总面积1598平方米,以小巧玲珑、布局精细的艺术特色著称,充分表现了古代岭南园林建筑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余荫山房与顺德清晖园、东莞可园、佛山梁园一道合称为岭南四大园林。

余荫山房的布局十分巧妙,园中亭台楼阁、堂殿轩榭、桥廊堤栏、山山水水尽纳于方圆三百步之中,充分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文化特色,表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宇宙观。

余荫山房深柳堂的檀香木雕屏上刻有晚清三大才子梁山舟、张船山、翁方纲等人的诗句和乾隆大学士刘墉的书法手迹。

园中之砖雕、木雕、灰雕、石雕等四大雕刻作品丰富多彩,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艺术创造力,尽显名园古雅之风。

更有古树参天、奇花夺目、香气四溢、硕果累累,顿使满园生辉。而园中“夹墙竹翠”、“虹桥印月”、“深柳藏珍”、“双翠迎春”等四大奇观,使游人大开眼界,乐而忘返。

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建筑学会核定公布为全国近代优秀建筑单位; 2001年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余荫山房坐北朝南,以廊桥为界,将园林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余荫山房参考苏杭画师绘制的园林景观图纸,又借鉴了广州“海山仙馆”的造园技法,整座园林布局灵巧精致。

该园以“藏而不露”和“缩龙成寸”的手法,在有限的空间里分别建筑了深柳堂、榄核厅、临池别馆、玲珑水榭、来薰亭、孔雀亭和廊桥等。

园林使有限的空间注入了幽深广阔的无限佳景。 园林虽小,但亭桥楼榭,曲径回栏,荷池石山,名花异卉等,一应俱全。

西半部以长方形石砌荷池为中心,池南有造型简洁的临池别馆;池北为主厅深柳堂。堂前庭院两侧有两棵苍劲的炮仗花古藤,花儿怒放时宛若一片红雨,十分绚丽。

深柳堂是园中主题建筑,是装饰艺术与文物精华所在,堂前两壁满洲窗古色古香,厅上两幅花鸟通花花罩栩栩如生,侧厢三十二幅桃木扇格画橱,碧纱橱的几扇紫檀屏风,皆为著名的木雕珍品,珍藏着当时名人诗画书法。

东半部的中央为一八角形水池,池中有八角亭一座,名“玲珑水榭”,原是赋诗把酒、吟风弄月之所。有丹桂迎旭日、杨柳楼台青、腊梅花盛开、石林咫尺形、虹桥清晖映、卧瓢听琴声、果坛兰幽径、孔雀尽开屏之八角玲珑。

水榭东南沿园墙布置了假山;水榭东北点缀着挺秀的孔雀亭和半边亭(来薰亭)。周围还有许多株大树菠萝、腊梅花树、南洋水杉等珍贵古树。

“来薰亭”半身倚墙而筑,“卧瓢庐”幽辟北隅,“杨柳楼台”沟通内外,近观南山第一峰,远接莲花古塔影。东西两半部的景物,通过名叫“浣红跨绿”的拱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此外,南面还紧邻着一座稍小的瑜园。瑜园是一住宅式庭院,建于1922年,是园主人的第四代孙邬仲瑜所造。现已归属余荫山房,两园并在一起,起到了辅弼作用。

最显著的特点有两个:一是“缩龙成寸”,园内的建筑布局精巧有致,藏而不露。弹丸之地,把亭、台、楼、阁、堂、轩、桥梁、廊提、石山碧水、浮莲全都包含其中,且回廊、花窗影壁相互借景,游入其中感觉园中有园,景外有景,好一个曲径幽深。

二是“书香文雅”,不离居室,满园的诗联、佳作文采缤纷浓郁,真可谓岭南园林建筑艺术中的精品。下雨天是赏园最佳时间,那浠浠沥沥的小雨洒在碧绿的莲叶、淡绿的花瓣上,满园都是淡淡的香气,周围如绿云般的竹叶在雨中沙沙作响。

步入园中,首先见到的是门上的一副名联,它与“余荫”二字分别作为上下联的第一个字。上联是“余地三弓红雨足”;古人以一箭之地来比喻一百步的距离。“弓”即是箭,三弓就是三百步的距离,指这个园林的面积很小;“红雨”,暗指整个余荫园四季花果不断。

下联“荫天一角绿云深”,把园内绿树成荫的环境表现得淋漓尽致。上下联中的“足”字和“深”字,深刻表露了园主人告老归田的心意。

苏东坡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但在不足三亩的地方内又怎能种竹呢?园主人最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在墙与墙之间,种上翠竹。一来,既不占用庭园的面积,又能控制它的生长蔓延,并且可以挡住园外的尘土,真是一举三得。

过了虹桥,向前走便是“深柳堂”。堂内布局果然超凡脱俗,而且木雕琳琅满目,在珍贵的木雕屏上刻有大学士刘墉的书法笔迹。在“深柳堂”对面是园主人即席挥毫的书斋。

在余荫山房落成后二十年,园主人的侄儿邬中瑜添建了一座“瑜园”,是用来招待远道而来的亲朋好友的,但传说他的大女儿和二女儿在新婚前夜居住过,于是也被称为“小姐楼”。

行到回廊深处,便是远近闻名的“玲珑水榭”了。它环水而立,是园内第四所建筑俗称“八角亭”。水榭呈八角形,八面全是窗户,结构高雅。这样一来,既能八面通风,又可以八面观景。

对于八角亭的八景,有一首五律诗概括得很好,那诗就是:“丹桂迎旭日,杨柳楼台青;腊梅花开盛,石林咫尺形;虹桥清辉映,卧瓢听琴声;果坛兰幽径,孔雀尽开屏。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风格独特,强调诗情画意。“玲珑水榭”之所以远近传名,就因为它既有诗情,又有画意。余荫山房真不愧为园林之宝,如果要寻找历史文化的根源,余荫山房就是一所不可不游的岭南庭院!

谢谢德军同学赠诗留评 《余荫山房》 岭南园林看余荫 艺术瑰宝雅似金 浓缩天下园艺珍 曲径幽深古园林 美诗丽景藏底蕴 尽显中华艺之魂

谢谢玉明同学赠诗留评 才子足迹走天下, 图文并茂闪光华。 精品画廊余荫现, 艺术珍宝在华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