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梦已发芽,诗在远方!
图文原创:枫凌尽染 (除注明外,照片全部手机拍摄)
今天是4月24日,我们在布达佩斯吃过午饭后,乘车前往匈牙利东南部城市--塞格德。路程180公里,全程高速,行驶时间约需两个小时多一点。 以前,我从未听说过塞格德这个城市。来之前,看了凌凌大姐(一起同团出行)做的功课,才知道塞格德被称为匈牙利的大学之城和阳光之城。全市区域面积约200平方公里,人口不足17万,是琼格拉德州首府,也是匈牙利第三大城市。
也许是因为还没有完全倒过时差,上车后不一会,我就睡着了。等醒过来,见车窗外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我便忘记了一贯不乱拍照片的矜持,隔着车窗玻璃拍了几张。今天的天气与昨天大不相同,沿途阳光明媚,公路两旁风景如画,坐在车里行进中,如同穿行于大自然画廊,心情好不荡漾!




不一会儿,就到了塞格德,当地的导游已经在酒店等侯。在酒店放下行李,就随导游步行去城里游览。 步行五六分钟就到了蒂萨河边,此时时间刚过下午四点。艳阳西照,宽阔的蒂萨河在塞格德大桥桥北拐了一大弯,河水自东向南偏西方向流淌。我站在高出河面十几米的防洪堤上,往东方向看,蓝天白云下蒂萨河把塞格德城分成新旧两爿,河北是老城,河南是新城。再往河流下游方向看,塞格德大桥和教堂双塔尽收眼底。在攻略上看过,这是这座城市的标志性景观。可惜,此时处于逆光时分,天空又无云霞,拍摄的照片是片头那一张。第二天清晨去补拍顺光的照片,也可惜阳光迟迟没有升起,所拍照片ps后放在篇未。



跟随导游从防洪堤下来,是一个有七八公顷那么大的一片园林。园中林木参天,鸟语啾啾,阳光和煦,游人三俩。导游把我们带到一座洪災中幸存的房屋前,介紹19世紀未塞格德遭遇的那一場洪災。發生在1879年的那一場洪災,塞格德幾乎全部被毀,後經全世界援助,才得以重建。



下图为洪灾纪念碑(图片来自网络)

蓝天白云下的蒂萨河图片发在微信朋友圈后,此时国内已经是晩上十点多了,可还是有很多的人点赞。柏松贤弟还特别要我和尹兄合个影发给他,于是有了这一张照片。照片中,我们都摆着小朋友们常常做的扑司,尽管动作有些生硬,但心情却是十分灿烂的!

在公园里,遇见了这个年轻阳光的暖爸,肩上扛着女儿,一手抱着儿子,引来我们这群中国人围观拍照。此时,拍与被拍的,都是一样快乐的!几天以后,领队小吴还在说,他真是一个幸福的暖爸!



接着来到费伦茨莫拉博物馆门口,听导游的介绍。莫拉•费伦茨博物馆位于蒂萨河畔,是一栋新古典主义建筑。博物馆内收藏着丰富多彩的来自琼格拉德州(Csongrád megye)的民间艺术品,并展出了一个神秘的民族——阿瓦尔人(Avar,在古代是欧亚大陆的一个游牧民族,起源于中亚)的7世纪黄金器物。

博物馆门前广场有许多的人物雕塑

又走过几条小街小巷,来到多姆还愿大教堂。在1880年,塞格德的天主教信徒许愿在洪水冲垮的遗址上重建的教堂,但到1913年才凑够修建的费用,后又由于一战爆发直到1930年才完成。信徒们时隔50年终于还愿。这座教堂是匈牙利第四大教堂,穹顶高54米,双塔高91米,是塞格德的地标。


大教堂广场(Dom Ter)是匈牙利最大的广场,占地12,000 m²。1929-1932年,建筑师Bela Rerrich创造出了一种由拱廊建筑环绕三边的广场,今天这三个边的建筑已作大学、官邸和神学院之用。

沿着广场周围的拱廊,有一连串人像和浮雕,匈牙利历史上著名的艺术家、文学家、哲学家、科学家和民族英雄的塑像都在这里,供后人瞻仰,著名诗人裴多芬、奥朗尼和尤若夫·阿提拉,著名画家琼特瓦利,伟大的音乐家李斯特、巴尔托等都位列其中。



游览完多姆还愿大教堂,拐过二条街就来到了一个步行街区。这儿的步行街,是跳跳棋那种棋盘式的。街道呈不规则连接,街区很大,房子基本上是奥匈帝国时期风格,层高都在四层楼以内,墙面采用暖黄色为主。步行街与街头花园、城市公园有机结合,街头和公园内有许多的人物造像。置身于其中,让我觉得,我就是在一个18世纪中叶的小城里,这儿没有喧嚣,没有车水马龙,甚至没有尘埃,一切都是在和煦的阳光下,在宁静的淡泊里,又是在浓浓的历史里!





导游说这是一位打了胜仗的將军

这是一位诗人,我希望他赐我灵感!

这是一位革命演说家,我们彷佛还能够听到他的慷慨陈词!

让我们也静静地坐一会,享受生话中甜美的宁静!

走出步行街区,是一个很大的公园。公园里游客和当地休闲的人很多,阳光下三五成群,随意地走走、坐坐,看看鲜花,聊聊家常,阳光散淡地洒落在每一个人的肩膀上,那些金色的美发熠熠发光,我同行的朋友们也醉心的笑了!










我很喜欢公园里这一些雕塑!据说,小小城市有一千多个雕像! 历史和艺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氛围!





对匈牙利来说,茜茜公主是一个他们喜欢的历史人物。她生活在19世纪,做奥地利和奥匈帝国的皇后做了四十多年。她喜欢匈牙利,和匈牙利友好,因为她,于1867年促成了奧匈帝国的成立。以抵抗卑斯麦的野心和普鲁士的侵略。

塞格德市政厅是一座新巴洛克式建筑,于1799年奠基,精美的油画和天顶湿壁画装饰着这座宏伟的建筑,还有一座桥,仿照威尼斯叹息桥而设,建于1883年。当时时值匈牙利和奥地利国王访问之际,这座桥的搭建方便国王从下榻的宫殿直接走到市政厅。



在气候条件方面,塞格德全年平均气温11-12度,夏季平均气温21-22度,冬季平均气温零下1度左右。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很适合人类居住。


塞格德最引以为豪的是在教育方面,塞格德拥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全市近17万人口中有3万多在校大学生,素有“大学城”之称。塞格德大学在匈牙利,乃至欧洲都是著名学 府之一,排名世界前100。尤其是医学院、音乐学院、农学院最负盛名。匈牙利实行义务教育制,中小学一律免收学杂费,大学攻读首个学位也由政府承担。
下图为塞格德大学音乐学院外景


塞格德国家剧院。自1886年以来,一直是这个城市的文化中心。这里经常上演歌剧、芭蕾舞、戏剧等节目。



塞格德每年会在春天举办魚市节,每年夏天举办露天音乐节。

音乐节在还愿教堂广场举行(图片来自网络)


引用4月25日我在微信朋友圈里写的一段话,作为这一篇的结束语:一个不大的城市,200平方公里,16万人口,街上没有很多的汽车,仍然有很多人骑车上班。房子都是三至五屋的楼,风格为奥匈时期的,有许多的街心花园,有连片的步行街区,有上千座人物塑像,有三万多年青的大学生,有明媚的阳光,有与多瑙河相连的蒂萨河,一马平川,没有山!这就是匈牙利南部与塞尔维亚相邻的城市--塞格德!!!一个宜居,宜慢、宜诗的远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