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岳州青瓷 继湖湘传承(22)
2019-5-14藏品:唐三彩如意双耳模印贴花壶 年代:唐代(约公元618年~907年) 通高:32㎝ 口径:5.6㎝ 腹径:23㎝ 底径:10.2㎝ 质地:白胎 窑口:湖南长沙窑
唐代是中国古代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争艳,唐三彩就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一种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的彩陶工艺品,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 “三彩”是多彩的意思,并不专指某三种颜色。唐三彩烧造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两次烧成,多运用于结构复杂、器型较大的器物,即先在1050℃至1100℃的窑内素烧,上釉后,于800℃至900℃的炉中再烧;另一种是做好坯后直接上釉,在900℃左右的温度下烧成。后者器物的胎质不如前者坚固,用手指甲就可以划出痕迹。 烧制唐三彩的窑口主要有河南巩县、洛阳和湖南长沙窑丶西安附近的黄堡窑等。唐三彩的诞生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其釉色有蓝(为名贵)、绿、黄、白、赭、褐、黑等多种,也有单彩的。
该藏品为唐三彩如意双耳模印贴花壶,通高32㎝,口径5.6㎝,腹径22㎝,底径10.2㎝,敛口,长颈中部三道弦纹,双鼓腹分上小下大,上下鼓间双耳对称为如意曲柄,平底假圈足,器物造型大方、纹饰精美,尤其模印贴花、印花工艺是从金银器的锤鍱和压印移植过来,成为长沙窑的装饰特色(后有简要说明)。经著名陶瓷专家周世荣老先生鉴定,此唐三彩如意双耳模印贴花壶为长沙窑精品。
壶之小鼓腹,对称模印贴有蝴蝶纹饰,白身绿翅,振翅欲飞,观之犹庄周梦蝶,幻化迷分,似知其然,未知其然。

壶之下颈脖,对称模印贴有雪狮造型,米白狮身尺寸虽小,褐彩留痕造型逼真,似在原野狂奔,怒目傲啸,威风凛凛,唐时神州本无狮兽,此饰纯属西域风情,给壶平添了几分禅意和洋气。

壶溜肩部位环周贴有8幅墨蓝葡萄纹饰,底色墨蓝,饰纹米白,对比鲜明,色泽雅亮,佛教艺术中菩萨手持葡萄是表示五谷不损,所以葡萄纹带有五谷丰豋的寓意。葡萄纹饰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图案纹样之一。

壶之下鼓腹,对称模印贴有桃寿纹饰,桃形为米白泛绿,一饰四桃四方排列,中间为桃花蒂落花芯,周边波斯文纹围衬,寓意福禄寿绵长,四季安康好。

壶之下鼓腹间,模印贴有对称四幅童子献瑞纹饰,墨蓝色为瑞果,褐彩为果叶,童身白绿,体态活泼,神色俏皮,喜气盈怀,与旁边桃寿纹饰色相呼应,敬桃献瑞,添福添寿。

壶对称配有如意曲柄,曲弧似耳为执,其形偏方细长,左右对称张开,上下接口联腹,色泽铜黄旧淀,寓意吉祥如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