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艺术家一谷张力
照片:一谷张力和他的丙烯画作品《扭曲的呐喊》 撰文:神游狐
所有的灯火通通赶来,貌似一个倾国倾城,去驱赶树上树下的忧伤和慌乱。而他,在白花花的工作室里凝神、屏气,然后发力。于是,一谷张力完成了他又一组绘画力作。 他是齐鲁大地上的艺术家,画的是鲁迅。我能想像他作画时的凛冽眼神。 这是个被很多人遗忘的名字。孩子们并不知道,那个乌蓬船停泊的地方,曾经有个绍兴师爷;那个绍兴师爷,曾经浓墨重彩地演绎喋喋不休的祥林嫂、挨了打还大呼“儿子打老子”的阿Q;甚至有些人至今不明白他笔触所到之处的无奈与悲愤。而鲁迅,穷其一生去沉默、去呐喊。 画者与诗者一样,首先应是思考者。一谷张力沿着这条被许多人忽略的狭窄路径,肆无忌惮地走。因为,思考本可以拥有最安全的自由,可以让画者的灵魂潜移默化地渗透于艺术,从而进入更深邃的层面。 对艺术的思考,恰好是艺术家思考的重要出口。 一谷张力当然记得。他想对国人说,曾经有个殉道者叫鲁迅。
三幅纯色系的画作,三个如流体般扭动的粗犷笔触。三堆层层凸起又深深凹陷的色块。都气定神闲地摈弃传统符号,把形象代言引入一个颠覆的领域。你可以看见,被挤压的鲁迅眼睛是有力的空洞、肌肉是层层支离的撕裂,坍塌的嘴角透出极致的蔑视。每一次扭曲,都似唤醒毁灭与死亡时的突围,似废墟中拒绝妥协时的井喷。 在这里,画家是主观的,画面是客观的。标签是抽象的,语境是具象的。或许他什么也没有表达,或许给出的只是一个多解方程式,但他由沉默生出的气场,显现出非洲野牛般的独立个性,足以逼迫你的思绪,沿着流淌一步步寻找丧失的自己和周遭。 这,就是摆脱元自然,又生成于元自然的对话方式。我想,它会是一谷张力的创作初衷。 我不会画画。只是刚好在这个时间点路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