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文化大都受中国文化影响,所以日本、韩国也都有和我国一样的道教、佛教、儒教。而且基本都是从我国传入的,其中韩国的道教祖庭就在秦岭山中子午峪里的金仙观。
子午峪是古代长安穿越秦岭通往巴蜀的重要交通要道——子午道。这条古道至今仍存留着诸多的古栈道,摩崖石刻等古代遗迹。
沿山中道路前行不久,看见前方有一座石桥,桥下有子午河水穿过,河水清澈见底。石桥全部是石头垒砌,桥下两层拱孔,桥上有一个凉亭,亭上书写“左氏桥”。 据说这是清代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时所修,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这是进入到子午峪里的头道桥。
跨过左氏桥对岸有一个小房子,房额上边写有“荔枝驿”,原来这里是一个古驿站遗址,子午道又称“荔枝道”,唐时因杨贵妃爱吃荔枝,唐玄宗便命人整修从四川涪陵到长安的这条秦巴古道,快马将荔枝运到长安,由涪陵到长安马不停蹄七天七夜就到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玄宗的穷奢极欲换来的是大唐王朝的灭亡。


荔枝驿前有三个鲜红的大字“古是今”是不是提醒人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的教训值得汲取。

山路斗折,过了一个深涧,陡然看见一块巨石,石上刻有金仙观三个大字,原来我们已然来到金仙观的山脚前。 与其他道观不同的是这里除用汉字书写外还书有韩文,因为这个道观还是韩国道教的祖庭,韩国也经常有人来这里进香朝拜。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有朋友在此修道,他曾到此探望朋友,留下了“……故人今居子午谷,独向阴崖结茅屋,屋前太谷玄都坛,青石漠漠长风寒”的诗句,,


来到金仙观山门前,仰首望去,金仙观三个大字赫然在目,下边横联写“玄都圣境”,两边是修行悟道之类的楹联,


进入山门,有石阶近乎垂直,转折扶摇而上,奋力攀登时给人以欲上凌霄九重之感。


上去之后回首下望,又好像有站在天上俯视人间的感觉。真有“青山绿水神仙府,白云黄芽羽士家”的感受。



山门内两侧偏房是道士们居住的地方,道士们在这里每天诵经、悟道、参悟玄学。 在这里偶遇几个长相、气质与我们不太相同的人,他们说话虽听不懂,但也听得出是韩国人。他们就是来这里朝拜祖庭的韩国人。




唐开成年间,韩国人(当时称新罗人)金可记留学长安,中进士后不求仕途,隐居此子午谷中习道,受道教先祖钟离权传授内丹术,学成后回国传道,成为传播韩国道教第一人。金仙观也被韩国道教称为祖庭。 这是为纪念金可记,韩国人立的纪念碑。

金仙观内有药王殿、太岁殿、玄道堂、讲经堂等殿宇。






这是金仙观的主殿:“太清仙境”,大殿里供奉的是“元始天尊”。 道教认为天尊为主宰天界之祖,在太元(即宇宙)诞生之前便已存在,所以尊为元始。元始天尊可以用玄妙的大道来教化众生,他被道教尊为最高神仙。

在殿外隐隐听到殿内发出的笙、管、笛、箫等乐器演奏的音乐旋律,曲调庄严肃穆,悠扬飘渺,中间有道士们的诵经之声,彷佛是把人们带到了神秘的神仙世界。这是殿内道士们在诵经、做功课。

这里是金仙观的最高处,每天早上有道士在这里练太极、练站桩、练剑,道士身穿道袍,头戴道冠,晨曦中道士迎风而立,道袍随风飘舞,飘飘欲仙,真有些仙风道骨之风范。




听说道教以炼丹闻名,我在观里仔细寻找也没有看见有炼丹炉之类的物件,更不要说见到传说中的仙丹了,是不是现在的道士已不再炼丹了,亦或是秘而不宣不愿让人看到也未尝不是。


子午道是古老的交通要道,自民国时期开辟西万公路后,将出口移向西边的沣峪,子午峪就被冷落了,唯玄都观和金仙观保存至今。 子午古道,北端称子,南端称午,子午即阴阳也,子午道全长420公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