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头居士
+ 关注 已关注 相互关注
4月28日 2019

百花园四十六

欧阳詹一生甚是短暂,却是个处处闪耀人性真谛光芒,内涵十分丰富的精神宝库。踯躅其中,令人感慨莫名,五味杂陈。 纵观历史,所有青史留名者,都有突出的事迹或名言,作为他历史定位的标志。如孔夫子的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诸如此类,不胜枚举。都是以始终如一的大公无私为最高道德操守的。遗憾的是,历史对欧阳先生显得吝惜,未曾为之提供适合的平台,可是,他的身上乃不乏闪光点。对欧阳先生的著述粗略梳理,他的品德大致可归纳为:鍥而不舍的求学精神;一以贯之的孝道操守;真挚诚恳的为人之道;炽热坚定的家国情怀;刚正不阿的文人风骨;高尚纯洁的责任担当。不揣冒昧,试用比较、优中选优的方法,暂隐相对以为次之的部份,最后剩下“高尚純洁的责任担当” 。依据是,史称“唐自助教置官以来,善尽其职者,未逾于詹。”这个对于在职者千古独步的评价。其余五个方靣,在士大夫阶层比较常见,可视为共性。唯有此项,是欧阳詹独树一帜,青史留名的。 称职并非易事,特别是这个职位并非其心仪的、适合的。低位高配并不鲜见, 但通常留有提升的空间。如失去这个空间,对应做法一般是:跳槽、消极怠工、另辟蹊径、颓废隐退或投机钻营等等。做得好的,势必有个念想在支撑。象欧阳先生龙虎榜第二名的进士,经“五试礼部,四试吏部” 均落选,最后得个 “四门助教”,做了一辈子,甚至做到无人能出其右,在这样的逆境中,还能如此称职,也不是寻常人可以轻易做到的。 欧阳詹的境界何以能达到如此之高呢?当然是他的品格使然。品格历来被认为是改造客观世界巨大的能动力量。“天才使人崇拜,但品格更能嬴得人们的尊重。”天才是与生俱来的,品格却是后天炼就的。责任和担当是人生建树的基础,也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和走向高尚乃至超凡脫俗的起点。忝以为若将欧阳詹高中龙虎榜为分水嶺,前段可视为自在人。之后用我们当代的语言,即“三观” 已经确立,人格已完成质的升华,成为有目标有抱负的自为人,进入以身许国为人生价值的士大夫阶层。具体即表现为:形成以对本职工作富有强烈自觉责任担当为核心内容的职业道德。 仕途如此之坎坷,认为欧阳先生一点想法都没有,那是自欺欺人。现实的亏待和蔑视,欧阳先生的不二回答是:隐忍负重,自重自爱。他肯定了然于胸:高尚的职业道德是完美人格不可或缺的,也是做人的本份。对于他这个层次的人只是简单的是非选择题。既然入世,就必须经得起风吹浪打浮浮沉沉,做到宠辱不惊。“苦其心智……空乏其身” 也处之泰然。一念之差却可让他的付出和形象毁于一旦。职业道德的前靣决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辱;沉重的社会责任和历史担当才是重中之重。职业道德的鎧甲,却是更高层次的信仰道德。这是人生价值的决择,是经过反复思考之后,想定确认的结果。具有一诺千金、百折不回的定力。浮躁狭隘、朝秦暮楚、反复无常、患得患失,将陷自己于不义。一切个人得失,在国家、社会大局靣前,都是无足轻重的。这些才是该在兹念兹的。 当然,人格是由多方面品格构成的有机综合体。同时,受 “三观” 统率并引导制约着。欧阳先生的人生即是最好的明证。因此,将欧阳先生的职业道德单挑加以褒奖,并不见得是科学的。只是忝以为四门助教是先生一生坚守的职业平台,也是先生人生中最有份量、最突出、最感人至深,该用金墨记载的时段。仅此而已。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比感观快乐、金钱和物欲更高尚的品格,那么,它就是一个可怜的生物群体。”这话说得刻薄,却一语中的振耳发聩入木三分。奉献才是作为人应有的本质属性。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奉献才能使社会越发美好,充满脉脉温情;无度无理性的索取不仅坐吃山空,还会使社会倒退回“丛林法则” 荼毒的天下。那不是人生存的地方。欧阳先生的一生,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历尽现实生活的尴尬和苦涩锻打出来的职业道德,越发显示出他的胸怀宽广、志存高远、闪现着人性理智夺目的光辉。在社会充斥戾气、痞气、机心、功利心,浮燥不堪的当下,一事当前,如果我们大家都有一份相应的道徳操守,象欧阳先生那样心无旁骛,谨守本份,坚守道德高地,做最好的自己,文明社会触手可及。 欧阳先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得以青史留名,还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回馈是人生应有之义。任何人为的逆境——只要一息尚存,都无法阻止赤子对于大地母亲的回馈,除非他作茧自縛,自暴自弃;但这个机会是有期限的、稍纵即逝的,要珍惜;象空谷幽兰一样,说到底赤子的回馈只属于大地母亲,它将汇入民族文明的历史长河之中一一并非那个欺世盗名的或自以为是的个体。 (谢天心 2019.3.12)

村里人听说淮山和邻县新寡有一段时日的梅姑好上了,上了年纪的人都不信,都说梅姑娘家和淮山家三代结仇,数十年了基本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走在一起是不可能的。有好事者问淮山儿媳阿蓉知道不?她模棱两可笑着说:“我爹辛苦了一辈子,是该找个知冷知热的老伴了”。 “笑话,问我知道不?这线还是我给续的”阿蓉心里滴咕一声。 淮山姓郑,是郑家村淮字辈人。儿子耀祖办了家针织厂,收益不错。淮山为人忠厚人缘好辈份高年纪大,年轻人都叫他山叔。去年,乡邻们选他出任老人协会会长。 梅姑娘家也是郑家村,不过不姓郑,姓陈,属于几家外来户中的一家。梅姑比淮山小一岁,青梅竹马一起玩大,原是村民们看好的一对。但是由于上辈人产生过节,青梅竹马成为恋人的一对横遭棒打鸳鸯。梅姑被迫远嫁邻县,倒也过得平淡安然,儿子媳妇在外打工,女儿远嫁加拿大,去年新寡,家里没有别人。说是淮山梅姑走得近,也就淮山隔三差五偷着上梅姑家拉拉家常顺便嘬一顿。尽管做的很隐秘,还是给好事者发现蛛丝马迹,才有文中淮山梅姑好上了之说。风言风语多了,淮山想想也不是办法,尽管有过过节的两代老人均已作古,梅姑老爸死后,她堂弟一家移民新疆,没有谁会再插一杠子,想欲干脆挑明了把她娶进门。不过,担心泼辣干练的儿媳,万一和梅姑合不来,对不起梅姑不说,儿子夹中间成了受气包,自已也好不到哪里。若是两人继续来往,孤男寡女不免瓜田李下,若是有那长舌妇添油加醋一传,自已面皮厚不打紧,有点古典情结的梅姑受不了,两难之下,到梅姑家频率降了下来。 话说两家上辈人的过节,故事还得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说起。淮山祖父大名碧根,当了三年国民党保长,但也是抓阄抓到的,职责也就是接待镇上官员,协助镇公所收收钱款而已。遇上镇里宪兵队抓壮丁,都是乡里乡亲,得便了还会通知乡亲一声。解放那年,虽然碧根当过三年保长,由于没有劣迹,还是抓阄抓到的,土改队没给他戴上五类分子帽子,只是给他定了个上中农成份(为叙述方便,文中还是称他为老保长,下同)。郑、陈两家结怨始于抗战中期,国民党兵到处抓壮丁,宪兵队急眼了,连行走在路上的年轻人都敢抓。巧的是那天保长、淮山老爸和梅姑二叔一起到镇上,保长进镇公所交保丁费,淮山老爸和梅姑二叔上小街遛达,淮山老爸一时内急找茅厕方便,回来时找遍小街不见梅姑二叔,保长镇公所出来也一起寻找未果,以为他走亲戚或先回家也不在意,路遇邻村二爷说是曾见梅姑二叔让宪兵队抓了壮丁,赶紧上陈家报信,偕梅姑祖父带上银子上宪兵队赎人,一问说是已送县赎不了。梅姑祖父想不通,一起上的街偏偏自己的儿子被抓丁,根本不相信保长父子的解释,怀疑是保长设的局。回家后越想越来气,带着梅姑老爸邀约堂兄弟几个到保长家兴师问罪,几言不合,抓住保长一顿胖揍,砸坏不少家什。拉架的淮山老爸也挨了不少拳脚,气不过的保长到镇公所告了一状,梅姑祖父被宪兵抓起来,挨了一顿鞭子不说还关了几天,交了几十大元保释金才放人,从此郑陈两家结下梁子。尽管临解放时,梅姑二叔残了一条腿逃回村子,证实被抓非保长所为,不过,虽说“冤家宜解不宜结”,可坊间还有一说叫“冤家易结不易解”,已结了梁子的郑、陈两家(不包括孩子)依然没有来往。 时间进入五十年代中期。村里成立合作社,按驻地划分两家在一个生产队,一起下地干活,大食堂时同在一个锅里碗勺相碰,终不成还是老死不相往来。于是下地、吃饭时偶而打个招呼,所结梁子有所松。公社化后,青梅竹马的淮山、梅姑已上初中,情窦初开的一对成了好朋友。转眼渡过三年困难时期,淮山、梅姑高考落榜。梅姑进城投奔老舅,在宾馆当了临时工。淮山回家务农,两人依然书信来往,情感上有所加温。六四年初大队兴修水利建水库,郑、陈两家分在一个组,日出干活日落收工本无甚事,可是夯大坝时梅姑老爸与淮山老爸为争记分高的做打夯活计吵了起来。也是合该有事,刚好被送咸菜的老保长赶上了,于是放下咸菜上前劝架,火爆脾气的梅姑老爸一声吼:“你个老棺材瓢子凑啥子热闹”?推了他一把,老保长一个趄趔摔了一跤砸在夯石上,碰断一根胁骨。虽然大队判罚陈家赔了医疗费,但老保长伤愈后落下了阴雨天胸闷毛病,两家梁子又深一层。两代人两个梁子,青梅竹马二十几年同窗相恋已久的淮山、梅姑看来成双无望,早已过了婚娶年龄,难违父命的梅姑不得已远嫁邻乡,淮山也草草娶亲完婚。不幸的是淮山妻子在给他添了一双儿女后不久,看淮山爸为娶媳妇欠了一屁股债,为还债全家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因过不了苦日子弃家另攀高枝。为了一双儿女,淮山没再娶,艰难拉扯一双儿女,过他的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日子慢慢滑到七十年代末。己上高中的梅姑堂弟(梅姑二叔的螟蛉子)不知从那知道老保长家佛龛后藏有一块进士及第牌匾(保长祖上中过进士),出于好奇或其他原因,一个月黑风高夜,潜入郑家欲偷他家佛龛后的进士牌匾,被起夜的老保长发现。逃跑时撞倒老保长,不幸中风,治疗数月撒手西去,不久,淮山爸也驾鹤西行。案子破了梅姑堂弟挨抓,本应重判,淮山看在梅姑面上不起诉,她堂弟得以从轻发落判了两年,出狱后偕她二叔迁居新疆。准山、梅姑偶而相遇仅只打个招呼,几乎没再来往。淮山儿女也争气,女儿大学毕业城里成了家,儿子放弃铁饭碗自谋职业办了个针织厂,收益甚佳,是村子里排得上号的殷实人家。 日历翻到二十一世纪。淮山的儿子耀祖厂子越办越好,但不需他帮忙照看,让他在家养老。过不惯清闲日子的他很不习惯,经常闷闷不乐,失魂落魄好象少了点什么。阿蓉想,公爹单身一人拉扯儿女长大不容易,早时忙于生计没什么感觉,现在生活好了,休闲了,该是找个另一半了,听老妗讲她青梅竹马的故事,知道她俩原是恋人,找个机会设个局让她俩重新来往,听说发展很快,可前天回娘家听老妗说不知什么原因淮山上她家次数忽然少了,阿蓉想想也是,虽然老爸和老妗重新有来往,但名不正言不顺自然不敢经常去,是该亮明的说了。耀祖回家,阿蓉和他一说就合,阿蓉笑着毛遂自荐做媒人,耀祖问是那方女士,阿蓉说是邻县少有走动的表亲梅姑,娘家也是咱郑家村,耀祖听了把头摇的象卜浪鼓:“这个梅姑我知道,与我爸要能成,四十年前就是一对”,于是把郑陈两家恩怨细说一遍。阿蓉听后笑着说:“郑、陈两家三代结怨我知道,亏你是个七零后,还那么死脑筋。知道不?现在老爸和梅姑己有来往,别说结怨的老人均己作古,况且那都是一埸历史的误会,还翻那陈年老帐干吗,一切向前看,你没听说最近老爸和梅姑走得近的传言吗?没准两人早有此意,就差一个搭桥的。梅姑那里我请我表嫂去说,成了再请表嫂跟老爸提,不过,先瞒过我和梅姑是表亲一层,免得说不成日后相见时尴尬”。耀祖听后一愣:“莫非你设的局,干么早不告诉我”?两人笑着说定了,经阿蓉表嫂两头一说,得,本就早该是一对而且暗中已有来往的老人一说就合,两人正想找个搭桥的好续前缘,阿蓉表嫂作媒,那叫瞌睡送来个鸳鸯枕,那有不允之理,迟来的牵手那是顺理成章的事。 再说梅姑见淮山又来得勤了,问之前为什么疏远她,淮山说出了他的担忧,梅姑听后笑着推他一把说:“看你想的,我道是啥,担心我与阿蓉合不来?不会的。知道阿蓉叫我什么?我是她表妗母,这线,还是阿蓉托她表嫂牵的”。 “哦,是表亲,我还在想,我俩相别数十年,我的生活习惯和口味你依然记得那么清楚,原来是家有“内线”啊。得意处,淮山不忘悠了一默,拉着梅姑的手笑了,笑得很阳光,心里想,该是到了把梅姑风风光光娶进门的时候了。 有情人终成眷属,淮山、梅姑终于走在一起,这是后话。

一丛花·信陵君   巍巍虎寨紫箫寒,残月舞鸣鞭。雄豪铁汉胸雷怒,战情急、岂可旁观。秉义窃符,搦秦救赵,天下美名传。   礼贤敬士薄云天,魏地遍英贤。夔龙难遂君心意,马独啸、哀卸征鞍。畴昔芳菲,今朝颢气,麟史注新篇。   注:夔,龙,虞舜的二位名臣, 尽心辅助国君。 采《钦定词谱》、《词林正韵》 循苏轼词体 

江城子 ·春恋 (詞林正韵) 人间三月艳阳天,草芊芊,鸟翩翩,簇簇红花,绽放缀山边。曲径宽阶迎客上,人潮涌,路蜿蜓。 去年相伴意绵绵,手常牽,话投缘。欢乐时光,一别月难圆。人面桃花今不见,犹忆起,泪连连。

七 律 谷雨时节乡村行 翠绿嫣红春带彩, 嫩芽初蕊满庭新。 桃花水暖除瑕秽, 槚叶茶香沁玉津。 节令澍淋天作美, 耘耕汗淌地如茵。 岁丰年稔勤为宝, 物阜民安盛世珍。 (注:民俗有洗谷雨桃花水祛祸消灾,喝谷雨茶清火辟邪的说法,姑且用之。)

山樱 三月樱花着意喧, 干娇苒弱尽销魂。 青山有幸香丘伴, 最是长情向晓昏。

门联拾趣 应坑内村雷进社和盛月珠要求,我重新撰书新居一楼大门石刻对联《瑞新居》: 寶地繁榮盈瑞氣; 玉樓壯盛領新潮。 意境是: 上联: 宝贵的地方多么兴旺热闹,并且充满着吉祥的气氛; 下联: 华丽的楼房多么强健旺盛,要领略新的社会风气或新的思潮。 此对联在竖联中属凫胫格,亦称长径格。所嵌的厝名“瑞新"两个字分别位手上下联的第六字位置上,恰到好处。 瑞輝居原石刻对联: 瑞光焕發錦程燦; 輝福延禧良景明。 此对联是金淘博允成的徒弟所写,仿博的字体。

清明节快到了,十天前观音菩萨诞辰的大悲咒诵经声还在耳边盘旋,却在《码头之家》看到离老家仅半华里的千年古刹“兴善院”庆祝佛祖圣诞的胜景。儿时目染耳喧沥沥眼前: “兴善院”,供奉观音菩萨,建于何时,何人所建,无史可查。但从许多传说中可证实,至少在唐朝时就有此院。院建在戴云山脉的莲花山(又称六份山)下“福鼎寨”延伸的一座山岗,本来无名,相传一千多年前的宋朝年间,有位出名的地理师黄妙应来到此处,应山下一望族邀请为其勘察一风水宝地建祖宇。黄大师为试探该族人的气度,于正月初一到“兴善院” ,在院旁一块石边,欲将眼前一块“状元地” 献给该望族,以答诚意。 于是,决定当天若是该族第一位有功名者(即秀才以上文化人)经过,就献给他。天黑了,没见半个人影。次日再等,并说,今天不管是村夫闲人,第一位经过者就送与他,还是终日不见人影。第三天,大师就说,今天不论是乞丐烂脚的经过也要送给他,结果,仍然没人经过。大师叹口气,用“银朱笔”在石上写“万寿山”(闽南话叫万世山)。从此这山有了名字。正是 “一切皆有定数”。 兴善院右边石岩上排列着天然七块北斗星状石头,叫“七星岩”与现在中国最高科技“北斗卫星”,天地相映成辉。传说上有尼姑庵,院下方溪流中有块出米石,相传当天院中有多少人用餐(包刮客人)就出多少米,可惜后来憎人为了多出米而用铁锉弄大,从此不再出米。似乎告诫人们,不可贪心。 家一堂姐远嫁石水缸。三、四十年代一天下午,堂姐夫要来我家,兴善院是必经之路。路过时看到两大一小老虎在院旁草坪里晒太阳。堂姐夫虽然心里发毛,但一想到此地是佛门圣地,再说,虎走虎路,人走人路,何况自己也已没退路,就硬着头皮过去了。倒也相安无事。真是:人有惧虎心,虎无伤人意。说不定那是佛祖的坐骑吧。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467 投诉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鳌头居士
创作 372 粉丝 352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2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