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诗词意象:海棠
2019-3-31关于海棠诗,最有名的大概是两首。一首是元好问的,一首是苏东坡的。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元好问的诗写得高格,苏东坡的诗写得痴情。据说因为苏东坡的这首诗,海棠还得了一个雅号叫做“解语花”,仿佛能听懂人的痴语。都道东坡爱竹,这里就能看出他也爱海棠。想来大抵性情中人,都是爱一切美好事物的。只不过东坡爱竹就像是久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而爱海棠则是痴恋,“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其实,在早年,苏东坡还是个欢乐纯正的吃货的时候,他还写过一首海棠诗,比较全面的写出了海棠这一种花木的意象,比如:“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分别写出了海棠的高格、富贵、娇艳和清雅,然后他笔锋一转,接着写道“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欢乐又逗逼之态跃然纸上,这首诗的名字还挺长,叫做《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说起来,海棠这种花真的颇有些奇特,颜色艳丽,素称“国艳”;却又花开无香,隐而不发。花姿潇洒,堪称“花中神仙”;花开似锦,却又富贵缠绵。如果再细分一下,那就是红海棠娇艳,白海棠清雅,秋海棠萧肃,半开海棠最动人。
















娇饶全在欲开时:海棠的娇艳意象 古人认为海棠最美的时候,就是他半开半吐的时候了,如果正好下了那么一点小雨,可就真的是娇艳欲滴了。 海棠 [唐]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娇饶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海棠 [唐]何希尧 著雨胭脂点点消,半开时节最妖娆。 谁家更有黄金屋,深锁东风贮阿娇。 海棠花娇艳美丽,如果被比作美人,那么这个美人必定正当芳龄,也许还偏稚嫩,“一树梨花压海棠”,即用来比喻老夫少妻,取梨花的白喻鬓白年老,取海棠的颜色喻艳丽多娇。在敦煌曲子词中也有不少吟诵海棠的作品,其中有一首《鱼美人》是这样写的:“东风吹绽海棠开,香榭满楼台,香和红艳一堆堆,又被美人和枝折,坠金钗。”直接将海棠与美人作对比,直白无拘,嬉闹欢愉。 当然,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如果等到海棠全开完了,或者被雨打落了一地,那么就又平添了一分惜春伤春(美人迟暮)的愁怀。 海棠春·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宋]吴潜 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 羽书万里飞来处。报扫荡、狐嗥兔舞。濯锦古江头,飞景还如许。 踏莎行·雨中观海棠 [宋]刘辰翁 命薄佳人,情钟我辈。海棠开后心如碎。斜风细雨不曾晴,倚阑滴尽胭脂泪。 恨不能开,开时又背。春寒只了房栊闭。待他晴后得君来,无言掩帐羞憔悴。




















烟轻虢国颦歌黛:海棠的富贵意象 海棠素有“国艳”之称,还被称为“花贵妃”、“花尊贵”,在古代的皇家园林中,常常与玉兰、牡丹、桂花配植,称“玉棠富贵”。另外,还有一个故事不得不提一下: 唐明皇登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待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日:“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 这则“贵妃醉酒”的典故出自宋代释惠洪的《冷斋夜话》,因为唐明皇的一句话,从此海棠就与贵妇美人、与睡意、与酒有了难解的连结。海棠的意象中也就蕴含了富贵缠绵之意。 海棠花 [唐]刘兼 淡淡微红色不深,依依偏得似春心。烟轻虢国颦歌黛,露重长门敛泪衿。 低傍绣帘人易折,密藏香蕊蝶难寻。良宵更有多情处,月下芬芳伴醉吟。 好事近 [宋代]周紫芝 春似酒杯浓,醉得海棠无力。谁染玉肌丰脸,做燕支颜色。 送春风雨最无情,吹残也堪惜。何似且留花住,唤小鬟催拍。 海棠春令 [宋]史达祖 似红如白含芳意。锦宫外、烟轻雨细。燕子不知愁,惊堕黄昏泪。 烛花偏在红帘底。想人怕、春寒正睡。梦著玉环娇,又被东风醉。










冰绡雾縠谁烘染:海棠的清雅意象 海棠虽然娇艳美丽,富贵缠绵,但是却有一点令人十分费解:海棠无香。远至宋代释惠洪的笔记《冷斋夜话》,近至张爱玲的《红楼梦魇》,都提到过这么一种说法。张爱玲说人生“三大恨事”,“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第三件她却不记得了,只是下意识的觉得应当是“三恨红楼梦未完”。而宋代释惠洪的笔记《冷斋夜话》则明确地记载了这样一则典故: (彭)渊材迂阔好怪……又尝曰:“吾平生无所恨,所恨者五事耳。”人问其故……乃答曰:“第一恨鲥鱼多骨,第二恨金橘大酸,第三恨莼菜性冷,第四恨海棠无香,第五恨曾子固不能作诗。”闻者大笑,而渊材瞠目曰:“诸子果轻易吾论也。” 释惠洪是引文中主角彭渊材之侄,所以他的记载颇为可信。那么,海棠真的无香吗?当然不是的。现代海棠四大品种之一西府海棠,就幽香馥郁。那么是否古代的海棠才无香呢?也不是的。在《冷斋夜话》的同一卷中,还提到了另一则彭渊材的一句话,“天下海棠无香,昌州海棠独香,非佳郡乎?”可见古代海棠也并非所有皆无香。想来也许有些普及的海棠品种无香,或者香不甚浓,而与其艳丽无比的颜色太不称,所以得了个“海棠无香”的引申。 一个爱好幻想的民族,也留下了海棠无香的民间神话传说。说花神玉女因为央求嫦娥要一株如来佛送王母娘娘寿辰的仙花,而被发现打落凡尘,掉在一个花农的园中,恰好花农的女儿名叫海棠,故将这株仙花也叫做海棠。海棠原本有天香,只不过掉落凡尘时玉殒香消,因而无香。多么烂漫的故事!后来又有人将“海棠无香”引申为暗恋:“海棠暗恋去了,它怕人闻出心事,所以舍去了香。”于是,海棠又名“断肠花”。 题海棠美人 [明]唐寅 褪尽东风满面妆,可怜蝶粉与蜂狂。 自今意思谁能说?一片春心付海棠。 唐寅无端遭变一生落魄,他的诗作多习惯于将自己的情感强行代入事物当中,比如“妍媸双脚撩天去,千古茫茫土一丘”(落花)、“请把世情仔细看, 大都谁不逐炎凉”(秋风执扇)等。海棠在他的笔下也就有了无可言说的愤懑与幻灭感,这也算是“海棠无香”所引申出来的一种变调吧。 因为“海棠无香”,有种无言的意味。所以更加表现出它的高格与清雅。如果再遇上是白海棠那种清清丽丽的颜色,就更加显得清雅了。 金缕曲·咏白海棠 [清]顾太清 洞户深深掩。笑世间、浓脂腻粉,那般妆点。认取朦胧明月下,不许东风偷飐。偏触动、词人系念。昨日微阴今日雨,好春光有限无馀欠。肯为我,一时暂。 冰绡雾縠谁烘染?爱依依、柔条照水,靓妆清艳。墙角绿阴栏外影,印上芸窗冰簟。隔一片、清阴暗澹。不是封姨情太薄,是盈盈树底魂难忏。春欲暮,易生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词映射出的是人的内心世界。海棠的意象,无论是娇艳也好,还是富贵也好,还是清雅也好,最后映照出的其实都是诗人的内心情感偏向,也许正如“海棠无香”一样,那些难以捕捉的思绪,那些不能言说的心事,最后也只能借助意象这种模糊的东西稍微地体现出来一些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