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野寻芳
+ 关注 已关注 相互关注
3月27日 2019

略谈古风写作‖张春义

古体诗也称古风,是相对于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或今体诗)而言的一种古典诗体。因为格律诗是唐代兴起的一种诗体,所以唐人称格律诗为近体诗或今体诗。而古体诗在唐以前就有,虽然唐代人予以了一定的规范,但基本上保留了唐以前的诗体风格,故唐代人称这种诗体为古体诗或古风,这个名称也一直沿用至今。 古风,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 四言诗,在近体诗中已经不存在了,虽不加“古”字,但不言而喻,就知道是古体诗。《诗经》中收集的上古诗歌以四言诗为主。两汉、魏、晋仍有人写四言诗,曹操的《观沧海》、陶渊明的《停云》都是四言诗的典型例子。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五古最早产生于汉代。《古诗十九首》都是五言古诗。汉代以后,写五言古诗的人很多。到了唐代,七古大量出现,唐人又称七古为长句。

一、古风的平仄: 1、唐代以前的古风在平仄上没有明确的规定。从唐代始,为了让古风尽可能和律诗的形式区别开来,所以也讲究平仄。古风的平仄,其句式要求古拙,尽可能多用拗句。 三平尾和三仄尾是古风区别于律诗的主要特点。但是特别要注意的是古风要尽量避免四平尾或四仄尾。 2、古风的两联之中不要求粘对。下面举两个例子: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应当注意,古风的字数可能与律诗的字数相符合,但不能因此就认为是律诗。如杜甫的《望岳》 虽然恰巧用了四十个字,但它用的是仄韵,而且不拘平仄,所以不是律诗。 二、古风的用韵: 1、邻韵通押:古风的用韵有一韵到底和换韵两种方式。一韵到底的古风用韵比近体诗宽松,可以邻韵通押。 2、换韵:换韵,是古风的一大特点,在近体诗中是不允许的。古风的换韵,随意性很大,没有任何限制,既可以两句一换,也可以数句一换。既可以仄声韵互换,也可以平声韵互换,也可以平声韵与仄声韵交替互换,表现出自然不拘的形式。古风转韵,与诗的章法有关,一般来说,在一层新的意思开始时转韵。一层意思里如有小的层次,也可以转韵。一个韵可以用于几个小的层次,也可用于几个大的层次。常见转韵古风,在承、转、合时换韵。为了流畅,换韵多从第一句开始用韵。 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全诗共36句,都是四句一换韵。闻一多先生认为这首诗是“诗中之诗”,张若虚凭这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竟成大家。这种四句一换韵,到后来成为人们写古风的一种形式。 古风转韵,可以使作品波澜起伏,抑扬顿挫,增加美感。 三、古风的对仗: 古风的对仗是极端自由的。古风一般不讲究对仗。如果有些地方用了对仗,也只是修辞上的需要,而不是格律上的要求。象杜甫《岁晏行》这样一首相当长的诗,全篇没有用一处对仗;岑参《白雪歌》只用了一个对仗,即“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也还只是一种宽对。并且要注意:古体诗的对仗和近体诗的对仗有下列的两点不同: 1、在近体诗中,同字不相对;古风则同字可以相对。如杜甫《石壕吏》:“老翁踰墙走,老妇出门看。” 2、在近体诗中,对仗要求平仄相对;古风则不要求平仄相对。如白居易《伤宅》:“攀枝摘樱桃,带花移牡丹。”又如岑参《白雪歌》:“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人们在近体诗中对仗求其工,在古体诗中对仗求其拙。在他们看来,拙和高古是有关系的。其实并不必着意求拙,只须纯任自然,不受任何束缚就好了。 3、古风的相连两联,多用隔句对,如: 君不见芳树枝,春花落尽蜂不窥。 君不见梁上泥,秋风始高燕不栖。(贺兰进明《行路难》)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苗未熟皆青干。(白居易《杜陵叟》) 隔句对在古风中用得十分普遍,与近体诗的隔句对不同之处是,古风的隔句对相互对仗的一、三句和二、四句句式长短可以不同,亦可同字相对。 四、古风的布局: 古风的章法,仍然适用“起、承、转、合”这个规律。一篇中长篇古风的结构方法类同于作文。起、承、转、合,各分一段或若干段,各段不离主题,一脉贯通,表达一个中心意思。这些段落分层处若结合韵的转换,就能起到表达清楚的效果。这里选韵也是一个技术问题。各个韵部都有一定的声情色彩表现力。如入声韵部较激越,上声韵部较明亮,十灰韵情绪较低迷,七阳韵情绪较饱满等等。结合文意来选择使用韵部,可以使诗波澜起伏、抑扬顿挫、声情相谐、增加美感。如使用不当,会使诗支离破碎,不是浑然一体。 五、入律的古风: 入律古风的特点,是字句整齐,全诗基本用律句,句子的平仄组合与律诗相近,大量运用对仗、或半对半不对。唐代诗人作入律古风者甚多,如高适的《燕歌行》、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笆行》等都是其中的名篇,极具代表性。 古风不避重字,有时也采用同字相对的形式,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六、古风的风格 不讲格律只讲押韵,确实是古风的特点,但这么定义的话,就会给写不好近体诗的人找了台阶了。我写的不合律,所以就是古风。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古风,最核心的特点,其实在于“古”。 古,是一种风格,是文风,表现在用字用词,表现在叙述方式,表现在情感等很多方面。古风语贵平实自然,以“拙”胜“巧”,辞简而意味长。

那么,古风的写法,除了字句力求古朴外,还要注意哪些呢? 第一、尽量写稍长,超过八句,以便从外观上与近体诗区别开来。 第二、在叙事中,要详略得当,尤其用白描化的手法来勾勒,显得就古朴。 第三、叙述过程中,讲究层次感,几句一个意思,下一个意思又是几句。自然地按内容来划分段落。 第四、表达过程中,不要顺序直下,要有曲折,在转折的地方不要犹豫,不要担心读者跟不上,该转就力转。 第五、抒情方面,直抒胸臆,不要用景物来代替或比拟,这不是古人的手法。 第六、如果押仄声韵,古味儿就非常明显,这是因为近体诗是平声韵的缘故。另外仄韵比较铿锵,有力气。 我们今天写古风,就要从三曹,尤其曹操的诗,王粲的诗开始,要好好读,好好体会那种“古”味儿,体会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下面是我写的一首五言古风: 五古:雾霾 当空失楼宇,向午犹挑灯。 秋阳疑犬蚀,微坌弥天凝。 劳生口笼罩,苦甚气薰蒸。 周郎烧赤壁,汉祖走白登。 风信多愆期,雨师焉足凭。 登高愁望眼,怅然独拊膺。 太原诗词学会学术部 2019年3月26日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864 投诉
学习诗词资料
本专集共有 8 篇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秋野寻芳
创作 198 粉丝 269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5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