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的东门里边有一个庙观,它就是西安历史上一座著名的道观——东岳庙。 民间曾有“进西安,走东关,东岳庙里拜神仙”的说法。过去人们来到西安,都要到东岳庙里烧柱香,拜一拜神仙。
东岳庙始建于北宋政和六年(1116年),属道教正一派。 东岳庙是为祭祀岱宗而修建的,岱宗亦称岱山,即今日之泰山。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历史原因,东岳庙道人陆续还俗,东岳庙终至人去楼空,香火断绝,以后寺庙挪作它用,直至2013年开始整修。前后荒芜50余年,一座地处闹市的著名庙观,竟落得个即使是西安人知道有此庙的也是寥寥无几。
古老的建筑历尽沧桑,斑驳的斗拱尽显岁月的痕迹。

东岳庙现存有山门、大殿、二殿、三殿、东西厢房。东岳庙1956年被陕西省列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东岳庙大殿气魄雄伟,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后有回廊、大红朱漆立柱,单檐歇山顶。 里边供奉的东岳大帝塑像已不知去向,正位虚设。

大殿正面的三块牌匾。均为清代之物。



大殿的飞檐斗拱,



大殿的双龙戏珠柱础石。

大殿门上的花卉图案。




进入大殿,大殿内光线昏暗,在昏暗的光线下,隐约看见大殿三面墙壁上绘满壁画,据介绍,墙面上的壁画共有54个内容,壁画题材多源于中国的鬼神信仰,涉及人物、山水、花卉、楼阁等内容。 这些壁画都是元末明初时期的绘画,壁画面积是陕西最大的,绘画水平也是最高的。













由于大殿内光线昏暗,壁画大都看不太清楚,好在大殿内有文管部门照的照片,这些放大后展出的壁画照片,画面清晰多了,每个照片都有文字说明。

医药、施药司。壁画中有一红衣男子,左手持杯,递向跪地上的一男子,另一人双手持一壶,整个场景表现施药过程。

财帛、积财司。“常留盈余,以备不足”是中国传统的居家理财之道。此画场景中有六个人,其中一人骑马,似一官人,旁边有三人,一人牵马,一人持节,一人身背琴、剑、书画。另有二人各推一车,反映正在运输财务的场景。

法水司。壁画中有一人在波涛汹涌的水里,头上扎一个发髻,身穿红衣,趴在一块门板上随波漂流,周围是山树云气。

风雨司。壁画反映的是风雨欲来的场景,天上云中描绘的是雷公电母,雷公鸟头,人身,鸟腿,背部有羽翅,裸上身,脑后红发,周围有五个鼓。电母则女性打扮,双手举在空中,各持一镜,有红绸围绕。

水怪司。壁画反映一个救援落水人员的场景,画中共有九人,二人落水,二人在岸上施救,五人在船上施救。水面波浪汹涌,场面紧张,扣人心弦。

大殿内的屋顶,屋顶房梁上也绘满彩绘。



主梁上还有文字,可惜光线太暗,看不清写的什么,但肯定是上梁时写的吉语,日期等文字。

大殿背面的两块匾额。东皇紫府。

泰华真境。

一座石碑,由于时间久远,字迹大多已经剥落,不知上边是什么内容,只是隐约看得见此碑是弘治五年建造。

二殿。较大殿规模较小,其供奉的是东岳大帝的夫人,殿面三开间,建筑上有雕花装饰。 殿内有壁画残存,因里边正在修缮不开放,所以不能参观。

二殿门口的狮子。

二殿大门上的花卉。




砖雕精美。

飞檐高啄。

三殿。位于庙的最北边,三殿建在有1.7米高的高台之上,规模比前两个殿都小。是供奉东岳大帝父母的场所。现殿内的塑像、壁画都已无存。



三殿门上的雕刻图案。

三殿内及回廊的房梁。房梁结构完全按营造法式构建,尽显古代建筑的特点。


三殿现在是书画文物馆藏的藏品展厅,展出的书画都是清代作品。

东岳庙里的西厢房。里边是陕西民俗展览。


庙里的拴马桩错落有致。




站在城墙上俯视东岳庙,庙观里的大殿、庭院尽收眼底,虽庙观已修葺一新,但院落空空,不见丹炉炼丹之袅袅青烟,不闻钟磬撞击之声声禅音,使人略感冷清。



现在的东岳庙是一个民俗博物馆。目前有道教协会和社会有关人士呼吁要恢复东岳庙的宗教功能,使宗教文化的香火得以传承延续下去,到时古老的东岳庙将成为古城一处新的道教名胜景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