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云
关注 已关注 已关注

奉化溪口-蒋氏故居(三)

玉泰盐铺位于溪口中街篾匠弄口,清穆宗同治十年(1871)由蒋介石祖父蒋玉表(又名蒋斯千)弃农从商开设玉泰盐铺,售盐,酿酒为主,兼营大米,菜饼,石灰及杂物,家道以之渐享,蒋父蒋肃庵(又名蒋肇聪)颇有生意头脑,他子承父业使盐铺生意很是兴隆。

玉泰盐铺清末以来曾两次失火,1948年蒋介石改建,大门为石砌框架,门额上“清庐”二字,大门西侧界墙刻着蒋介石题写的“玉泰盐铺原址”六个大字,

玉泰盐铺前楼的三间门面及柜台盐桶等物。

玉泰盐铺,营业时用过的营业执照,杆秤及算盘。

悬挂在墙上,反映蒋介石身世的各种历史图片等。

店面分前后两进,前进三间二层西式楼房,一层为店面三间,二楼为蒋氏家眷居住,后进为平房,后面主要用于会客,作坊,厨房。

上得前楼二楼东首房间里便是蒋介石出生地,蒋氏宗谱记载,清光绪13年9月15日(公历10月31日)蒋母王釆玉分娩产下一男婴,民间有传“初一的娘子,十五的官”之说,所以其祖父取乳名瑞元,学名志清,成年后多称其字“介石”。

蒋介石在玉泰盐铺出生第2年,因邻居失火玉泰盐铺焚毁店铺停业,蒋介石随父母迁回丰镐房,蒋母又生一子两女,不久盐铺重建复业家眷则没再迁回玉泰盐铺。

溪口曾经流传“对着笔架山,代代儿孙会做官”的说法,1948年蒋介石翻修房屋时,对大门不敢有丝毫改动。

玉泰盐铺对面的笔架山,云雾缭绕,空气清新。

奉化溪口-蒋氏故居,三里老街的又一个进出口及售票房。

1949年5月三野七兵团二十一军分几路向浙南挺进,一路势如破竹,蒋介石在溪口自知一去难返,对故土恋恋不舍的复杂心情难以言表,蒋经国告知父亲共军已过嵊州,蒋介石长叹一声对儿子说,到你祖母墓前告别吧,随后又去祭扫了父亲的墓,他涕泪横流地叮嘱儿孙们多磕几个头吧!蒋介石带领着全家站在母亲墓前,止不住老泪纵横,失败是痛苦的,故土是难舍的。

蒋介石带家人在母亲墓前做最后一次告别。

1949年5月25日,解放军第三兵团二十一军六十一师一八三团部队进入奉化溪口镇,为防止战士们出于对蒋介石的愤恨,做出影响纪律的事情,专门进行了纪律教育,解放军入镇时,街上的行人不多但店面照样开门营业,师长胡炜等相约登上白岩山,来到蒋母墓前看到孙中山的手迹,也看了一天前蒋介石带领全家挥泪洒别的坟冢。

文革结束后,大陆官方重修蒋家祖坟和故居,蒋经国从电视上看到后,眼泪止不住流了出来,他感慨道“溪口丰镐房,灯火阑珊,念亲恩,思故乡……”感叹“何时再得归哟?”蒋介石的两个儿子“做梦都想回大陆”。

1949年客居台湾极度苦闷的蒋经国在日记中写道,“昨晚夜色澄朗,在住宅前静坐观赏,海天无际,白云苍狗,变幻无常,遥念故乡,深感流亡之苦。”蒋经国一直想葬在母亲身旁,他落叶归根的遗愿至今仍未变成现实。

蒋经国曾说:“两岸毕竟是血脉同根,政治歧见,难道一直能让台湾海峡成为阻隔民族来往的鸿沟吗?”为此他多次派密使前往大陆,谈论两岸统一问题。

随着两岸关系逐渐改善,蒋介石后人回溪口故乡祭祖扫墓的愿望得到实现,蒋介石孙辈蒋孝文在1993年8月4号,蒋介石离开溪口故居44年后回乡祭祖。

蒋母王采玉的墓地,现如今已成为蒋介石后人回乡时重要的祭拜,追思之地。

月永远是故乡的明,在外漂泊的游子们,亲人翘首盼你归!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796 投诉

已有122位小伙伴点赞了哟!
17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自由的云
创作 62 粉丝 688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

收藏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