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游览西安碑林大多是为它的名气而来,或怀着好奇心理一探究竟,或是为了揣摩书法之精髓,观后有人意犹未尽,有人大呼不值。 我这次来碑林是为了一窥碑拓的全过程专程而来的。
数次来碑林都可以看到有拓碑师傅在做碑拓,可每次都是看到师傅们在拓碑,却没看过拓碑的全过程,这次我下决心从头到尾看一遍。
地上有一包密封的塑料袋,经询问师傅告诉我,里放的是闷湿了的生宣纸,怕纸干了所以用夹子封住,一会儿就把它展铺到石碑上拓印。
拓碑师傅把宣纸铺到石碑上,用鬃刷将纸刷平展,刷纸要非常小心,既不能有一点褶子又不能把纸刷破。光刷纸师傅就用了近半个小时。

刷纸的鬃刷就是这样子的。


宣纸刷平后再用喷壶将宣纸喷潮,喷水后再用鬃刷子刷,使碑上的字陷下去,显现出碑上的文字。


这是打刷,用它打刷宣纸是为了使碑上的字迹更为清晰。

师傅在用打刷轻轻打击纸面,字渐渐清晰起来。



在宣纸的结合处或字迹不清的地方,再用木锤垫上毡片使劲捶打,使字变得更为清晰。





桶里装的是墨汁。

这是拓碑用的拓包,拓板。


拓碑前师傅用笔将墨汁沾到拓板上,然后用拓包在拓板上反复旋转敲打,为的是使拓包上的墨汁均匀,便于一会儿拓碑。


开始拓碑,只见师傅手拿拓包轻轻在石碑上拍打,字便显现出来了。


拍打是有顺序的,由左至右,由上至下顺序拍打,不急不缓,由浅至深循序渐进。

一遍拓完,师傅从凳子上下来,站到远处观看一番,就又开始拓第二遍。


如是三遍,墨迹逐渐加黑,拓片得以完成,拓成的拓片底黑字白,石碑上的字迹、缺损分毫毕现,忠实的表现了石碑的原貌。这么大的一个拓片需拓两个多小时。
这次观看拓的是清康熙四十一年康熙亲笔书写的“训饬士子文”碑。

师傅拓这个碑从铺宣纸开始到拓完拓片一共用了两个多小时,我也是从头看到尾,既知道了拓碑的全过程,也满足了我的好奇心。师傅是个热心人,对我的问题有问必答,使我长了不少知识。我虽站了半天可也觉得很值得。
看完拓碑,我来到碑拓展销柜台,一张颜真卿的《夫子庙堂碑》碑拓吸引了我。此碑拓书法骨力遒劲,结构工整,笔划粗细均匀,筋骨层崚是颜书中最讲究的用笔,法度最为严谨的作品之一。我欣然买下,回家后我要用心揣摩、时时欣赏。能购得此拓片也真是不枉此行了。



看完拓碑我又在博物馆的石刻艺术馆门口看到两个明代的铜狮子,铜狮子到处都有,这两个狮子的特别之处在于浇铸它们时用得垫片是当时的铜钱“嘉靖通宝”,而且铜钱还很清楚,我觉得很有意思特录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