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杰
+ 关注 已关注 相互关注
11月19日 2025

雕塑的块茎生长 命运的时空交织

雕塑的块茎生长 命运的时空交织 ——杨奇瑞雕塑《百年雕塑》的崇高诗系 王文杰

艺术史的叙事本是美术史论家们的拿手好戏。当一位雕塑家以其艺术的本怀面对百年雕塑,设身处地进行沉思,并试图将它通过雕塑语言直观地呈现出来的时候。他脑子里盘旋的会是怎样的一副图景呢?他也许会像造物主那样的视角去俯视,并盘桓期间,运筹帷幄,指挥若定,选材调遣,把时空的网络交织成命运的咏叹。

作品名称:《百年雕塑》 作者:杨奇瑞

《百年雕塑》在雕塑家杨奇瑞的手下被捏塑成一个独特的时间的形状。他打破了通常艺术史叙述的线性结构和因果链。充斥于山体骨架上的是各个历史时期和重要节点上“块茎“状蔓延的经典雕塑。当你近看或许会迷失于具有动力学结构的纷繁多样的雕塑丛林之中,而退远看时却还是那座简洁明朗、整全一体、安固如磐的永恒之山。

2025年11月15日,“城乡艺韵·独乐众乐:首届西湖雕塑与公共艺术邀请展”在全山石艺术中心开幕。开幕式期间我遇上了本次展览的学术顾问杨奇瑞教授,当我问及他的参展作品《百年雕塑》在内容、主题和形式的艺术处理上作了哪些思考。他向我讲述了作品的构思——这是一件表达现代艺术命运主题的宏大叙事,将中国百年雕塑之路纳入到一件雕塑作品,这么大的历史信息量如何去梳理、概括?采用什么形式语言去表达,确实很费一番心思。他说:我只能通过虚实、隐显、隐喻、象征、解构、重构、剪辑、嵌合等手法来处理题材、凸显主题。

杨奇瑞教授向笔者介绍《百年雕塑》的创作构思、立意、语言、过程。

一、命运的象征

《百年雕塑》严格地说是一件现实主义的雕塑作品。但与通常现实主义通过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塑造不同,它具有当代语言的革新、创造,在一个从来无人涉足的题材领域和形式领域,对史诗般的中国百年雕塑之路进行宏观叙事。杨奇瑞选择了各历史阶段和重要节点上的经典之作,沿着螺旋形上升的路径和坐标,标志出东方本土的诗性符号,凝结成历史命运的终极指向。

杨奇瑞《百年雕塑》局部

杨奇瑞《百年雕塑》局部

“命运”指事物由定数与变数构成的事物运行模式,其中命为先天定数,运为时空转化的变数,也比喻事件发展变化的趋向。命与运结合形成特定对象的生命历程,命论终生而运分阶段。

《百年雕塑》第一重象征是:

通过隐现和隐喻手法体现了中国现代雕塑运动的历史命运。自从西学东渐,中国第一代雕塑家负笈远游、西方取经,带回来以人为主体的人文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美学理念,中国雕塑从此进入新兴运动阶段。这一个重要的转捩点就是刘开渠先生留学回国后与蔡元培先生一同去拜望鲁迅先生,和鲁迅先生一起漫谈的场景。鲁迅先生说:“中国以往的雕塑是塑菩萨的,从今往后要塑人了。”一个大写的“人”从此成为中国雕塑的主体和主题,开辟出中国雕塑历史的新篇章。这是中国现代雕塑之命的原初开启。之后,一代又一代雕塑家从“人,还是人,从人的主题出发,对人的艰辛、不幸、苦难和人的命运进行思索、给予关怀、进行创作。”

‌作品名称‌:新征程·1933 ‌作者‌:李罡 ‌尺寸‌:150×150×200cm ‌创作时间‌:2024年

中国百年雕塑的命运,更离不开毛泽东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赋予了雕塑家新的历史命题,也即是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这一时代的终极使命。这一使命推动了百年雕塑发展的“运”势,即百年来历代雕塑家以鲜明的个性创造时代精神、现实生活和人性光辉为主题的曲折发展的历史阶段和发展趋势。

《百年雕塑》第二重象征是:

作品中山体的玄武岩骨架与百年雕塑的生长骨架之间的隐喻关系。

为主题性雕塑主体提供一个岩石的背景是杨奇瑞历来一以贯之的风格。他的作品《红船》也好、《延安文艺座谈会》也好、《攻坚》也好,都是借用了大自然的岩石形象来象征主题,支撑起雕塑的骨架,赋予一种阳刚的力量。在创作《百年雕塑》时,他首先想到了玄武岩,大自然的火山喷发、地壳运动和板块碰撞造就了玄武岩的奇崛、恢弘、壮伟、崇高的气象,令人惊叹。在高高的山崖上,露出一根根规则的方形石柱、石桩,叠层并列,形同一层层钢琴的琴键。这一下子激发了杨奇瑞的艺术灵感,启示了作品的主题表达。他联想到中国百年雕塑的艰辛历程,不正是西方雕塑教学的东渐、人的题材和主体的确立、东方雕塑美学的再发现,构成的板块碰撞、激情喷发的一场艺术运动和艺术交响吗?于是,一件以玄武岩为背景、体现雕塑的东西方融合,雕塑中国的现代历程的象征内涵呼之而出,通过这种感性的逻辑,将所要传达的作品主题视觉化。

杨奇瑞《百年雕塑》局部

《百年雕塑》的第三重象征是:

这件作品作为杨奇瑞近年创作的叙事性雕塑创作,可以视之为他的个人精神自传,因为他是百年雕塑中处于改革创新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雕塑家中承前启后的代表人物。他穿梭于古典与当代、西方与东方,在他身上也交织着不同文化的音响与和声。他的艺术人生也是在这样的“百年雕塑”语境中学习、创作、成长的,经历了美院求学、西方游学、学院教学的磨砺,成就了他《仇娃参军》、《红船》、《攻坚》、《杭州轶事》、《舟掠梦湖》、《烽火艺程》、《攻坚》等在当代中国雕塑史上的经典之作。杨奇瑞在《百年雕塑》中把小我融入大我。这种通过符号化的处理,小中寓大,大中寓小的隐喻结构是作品的另一重象征。

杨奇瑞《仇娃参军》

二、块茎的蔓延

《百年雕塑》让人们感受到气势磅礴的力量。作品打破历史叙述的线性因果链,采用了德勒兹所谓的“块茎”的方式进行构成、布势。

德勒兹 “块茎”理论的核心特征包括多入口的开放性、异质性元素的非线性连接以及断裂后的再生能力。其结构拒绝树状系统的统一性逻辑,强调差异优先于同一性,通过非定向繁殖与层状分叉实现动态生成,形成无固定源点与边界的多元网络。此概念源于对“中心”的消解,通过挪用生物学中的块茎形态,为后现代文化和艺术提供了去中心化的方法论,将静态结构转化为流动的、非等级制的关系网络。

杨奇瑞的《百年雕塑》非但消解了西方中心主义,也消解了东方传统中心主义,解构了二元对立的认知框架。将雕塑史置入多维视野和关系视角去审视,使一部可视化的百年雕塑呈现出不可视命运之力量与权能的交互运作,也体现了作者对于置身其中的超切关怀与体验。

杨奇瑞《百年雕塑》局部

作品的左下方是秦汉兵马俑、敦煌外景、龙门石窟、大冈石窟雕塑,比较含蓄地点出东方雕塑源远流长的传统,右下方是西方雕塑教学的引进,教学现场,参差错落地摆放着自古希腊到近现代西方雕塑的经典之作,勾勒出艺术西方雕塑的历程。东西方雕塑从弯曲的时间网络中出文化轴心时代迤逦而来的意象,为百年中国雕塑作了传统的铺垫。

在作品金字塔构成的上方可以看见一件件中国现当代经典之作逐一呈现,有刘开渠先生的《蔡元培先生象》、《淞沪战役阵亡将士纪念碑》,以及刘开渠先生领衔制作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反映近现代革命史的浮雕组构,有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教生集体创作的《收租院》,有潘鹤的《艰苦岁月》,有杨奇瑞领衔组织创作的表现国美西迁之路的巨型雕塑组构《烽火艺程》,在金字塔顶端为纪念建党100周年而作的“攻坚”等四组群像雕塑。这些历史节点上的经典传世雕塑作品被错落地并联在山体上。在时序和空位上被解构,打破了叙事的线性模式,却在历时性与共时性交叉点上结出网状的块茎结构,构筑了百年雕塑的艺术史起承转合的形状。《百年雕塑》通过的叙事,展现了中国百年雕塑史诗般的恢弘。

三、时间的形状

《百年雕塑》展现出雕塑在山体玄武岩丛中生长的时间的绵延之维和块茎生成之维。这里的时间它并不是时针、分针、秒针所刻度和计量的冰冷的时间,也不是历史教科书编年和断代的时间,而是可弯曲、可变形、有温度、有生命的。它是艺术考古学所发现的文化地理和场域氛围,也是象征隐喻所虚化了的带有梦幻和存在感的时间。

试想,当亿万斯年,地壳运动以洪荒之力把一柱柱玄武岩石推到地表,犹如擎天之柱高低错落。訇然𬴃然、澎湃起伏的音响,不是比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更加雄浑壮阔吗?而在这背景烘托之下的百年雕塑历程中,雕塑家们践履着林风眠先生“介绍西方艺术,整理东方艺术,融合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宗旨,构成百年沧桑巨变的宏大艺术叙事,形成自然的鬼斧神工与雕塑的艺术人文相互映衬、交织的命运交响,演绎为时间之流中的雕塑艺术形象,该是何等的波澜壮阔?这宏阔激昂的交响熔铸成一曲传统与时代、西方与东方、主观与客观、小我与大我相互激荡的人类审美文化的命运共同体。

此时此刻,在展厅中我自然而然地也联想起“城乡艺韵·独乐众乐:首届西湖雕塑与公共艺术邀请展”,逡巡于展厅,我倍觉本次展览的主题之鲜明。因为这个展览的学术顾问杨奇瑞的开篇之作《百年雕塑》的崇高诗系为整场展览敲响了定音之锤。大家都在为一个共同的命题和使命而创作——人,还是人,人的主题,人的意志、人的欢心和奋发,人的主体精神的高扬……

‌作品名称‌:帅爸爸 ‌作者‌:刘元捷 ‌作品尺寸‌:75×110×200 cm ‌材质‌:硅青铜 ‌创作时间‌:2024年

作品名称:时代的冲刺 作者:陈汉 作品尺寸:198x42x97cm 材质:FRB电镀 创作时间:2024

作品名称:风调雨顺 作者:李军 作品尺寸:31×95x103cm 材质:树脂 创作时间:2024

作品名称:囡囡回家乡 作者:郑晴川 作品尺寸:25×25x87cm 材质:汉白玉 创作时间:2023

作品名称:库尔班大叔的美好生活 作者:赵彦龙 作品尺寸:125×82×93cm 材质:树脂 创作时间:2024

作品名称:晴空 作者:袁萌昕 作品尺寸:37×32×96cm 材质:树脂 创作时间:2024

作品名称:落磊 作者:李遂 作品尺寸:65x230x129cm 材质:铜、不锈钢 创作时间:2018

作品名称:打漁殺家 作者:凌志翔 作品尺寸:120×30×72cm 材质:树脂 创作时间:2025

杨奇瑞教授与笔者在其作品《百年雕塑》前合影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1712 投诉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王文杰
创作 319 粉丝 2275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2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