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薇
+ 关注 已关注 相互关注
10月9日 2025

巴尔干半岛九国18日游(八)

— 原创 —

2025/09/07-09/24

文:晓薇

图: 小文, 晓薇

克罗地亚

说起克罗地亚,不说生活在国内的朋友,许多熟悉欧洲的人也未必能指出它的方位和叫出它首都的名字,大部分人对它的印象也仅仅止步于著名钢琴曲《克罗地亚狂想曲》或那红白格子的克罗地亚足球队的队服。

克罗地亚面积只有5万多平方公里(半个浙江省) ,人口只有400多万。2025年数据显示,克罗地亚的人均GDP高于塞尔维亚、罗马尼亚、波黑和阿尔巴尼亚等5国。在前南斯拉夫成员国中,克罗地亚在巴尔干地区的经济地位处于领先水平,仅次于斯洛文尼亚。

然而也就是这个国家,刮起了一股不可思议的旋风。“格子军团” 闯入世界杯决赛,并历史性获得亚军,在世界上圈了不少粉。也是那时,知道了格子军团的厉害。

克罗地亚,虽然与文明古国意大利隔海相望,但在世界里的存在感一直不高。克罗地亚独立的历史只有短短27年,直到2013年才正式加入欧盟。克罗地亚是前南斯拉夫联盟分裂后,最富庶的国家之一,看看地图你就可想而知,克罗地亚占据了亚得里亚海东部海岸的三分之二,把塞尔维亚和波黑都逼成了内陆国。克罗地亚是欧盟成员和欧元区国家,也是申根国家。

既然克罗地亚的历史那么短,那它从哪里来?实际上,克罗地亚就是从南斯拉夫分裂出来的。萨格勒布是克罗地亚共和国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其他主要城市是:斯普利特,里耶卡,奥斯克和扎达尔。

克罗地亚小档案

1.克罗地亚的国花是鸢尾花。2.克罗地亚拥有超过1200个海岛。

3.领带起源于17世纪初,是克罗地亚雇佣兵的军装标志,克罗地亚也因此被称为“领带的故乡”。每年的10月18日,是克罗地亚的“领带日”。4.克罗地亚有7处遗址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并拥有1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

5.克罗地亚是马可波罗的出生地。6.克罗地亚是斑点狗的故乡。

7.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是首位将杜布罗夫尼克描述为“亚得里亚海明珠”的人。8.克罗地亚人Slavoljub Penkala在1906年发明了一种自动笔,称之为“Penkala”,后来演化为我们今天使用的钢笔。

9.莎士比亚的喜剧《第十二夜》场景设置在克罗地亚的迪尔马提亚。

看完这些有趣的小知识,不妨听着熟悉的《克罗地亚狂想曲》,一起看看在神奇的克罗地亚,准备一下,如果去克罗地亚,哪些景点不能错过。

克罗地亚的吸引力基于壮观的自然 - 瀑布,森林,山脉和令人眼花缭乱的亚得里亚海沿岸。

1831米的迪纳拉是克罗地亚最高的山峰。克罗地亚三分之一被森林覆盖。

克罗地亚有8个国家公园,2个严格的保护区和11个自然公园。克罗地亚最著名的保护区和最古老的国家公园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的十六湖国家公园。

克罗地亚的十六湖国家公园

克罗地亚的十六湖的大名叫“普利特维采湖群国家公园”,建于1949年,总占地面积19462公顷,70%是森林,以地貌奇特闻名,蜿蜒于石灰岩和白云石峡谷中的科纳拉河到这里形成湖泊群, 16个相互连接的天然湖泊组成 长10公里的人间奇景,所以又俗称“十六湖”。

197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虽然16湖的瀑布在落差和宽度上都不在世界前列,但是瀑布群的密度、绚丽和多样性却令人惊叹不已,被评为世界最美的十大瀑布群之一。1979年普利特维采湖群国家公园入选世界自然遗产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样描述这里“绝对是克罗地亚亚得里亚海内陆地区的亮点,林木茂密的山丘和宝蓝色的湖泊令人心醉神迷”。

各湖高低悬殊,第一湖与第十六湖之间的高度差达135米,各湖之间奔涌着数百条白如银练的大小瀑布,最大瀑布落差76米,成梯形一节节飞流而下。

我们2024年地中海邮轮游的时候,在克罗地亚停靠码头的时候,时间太短,没来得及游览十六湖。这次给了我弥补的机会。

十六湖的精彩照片。蓝天之下的湖水像一个个大大小小的蓝眼睛,绿眼睛,用我们远来客人的眼睛欣赏着“人间仙境”。

岸上的绿植为湖水做了一个适称,而湖水则大方的把岸上所有的景物都漂漂亮亮的映衬在湖水中,而且有深有浅,蓝中有绿,绿中透蓝,堪比绘画大师的作品,让人们目不暇接。靠岸边的清水中还可以看到小鱼在自在的“遨游”。

好一个十六湖,它一共有十六个,我们不知溜过几个,欣赏过几个,虽然上下楼梯颇为疲劳,一身汗水,但眼中,心中的蓝与绿,让我终身难忘。再累,也值了!

下午,从十六湖旅游归来,入住克罗地亚的“Bitoraj”酒店。克罗地亚费济内(Fužine)是普利莫尔斯科-戈尔斯基科塔尔县的一个小镇及自治市。人口为1394人,其中市区人口为597人。(一个市区才500多人?)

自从旅游开始,每天都换一个酒店。但今天入住的酒店不是很豪华,但给人一种家的感觉,舒适的床,沙发,梳妆台,浴室,都具有欧洲风格的居家氛围。而前台几个“生动”的动物标本,又告诉游客,这里可是动物出没的地方。(有熊,狼,小棕熊,小浣熊)。晚上不要随便外出哦。

离酒店不远的地方有几个人工湖。恰好是夕阳西下时,阳光把朴素而优雅大方的欧式民居都倒影在湖水中。已经进入深秋的东欧,红叶已经渐红,与仍然绿色的绿叶相应对称。

一座灰色的房子,屋檐下已经“吊”起来几丛红色的枫叶,它们已经用红枫叶给窗子搭上了红色的“窗帘”。

主马路边上的教堂的钟声告诉我们,这里居住的是东正教的居民。若干个用木板搭成的三角形的小木屋,几个连接起来,就成了一道欧式风景,虽然不知道它们是派什么用处。

晚上酒店的西餐,让我们都觉得“美味”。住,舒适,吃,美味,景色,别树一帜。

出来旅游已经十几天了,没碰上下雨天,每天都是这样晴空万里。天空上,被飞机的喷出的白色气体,好像是孩子们用白色粉笔在天空中的随意画。说明巴尔干半岛国家进出的班机很频繁。老公用相机盯住一架飞机,居然看清是“卡航”的班机。

萨格勒布街景

下午游览萨格勒布。这是克罗地亚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位于该国北部,坐落在萨瓦河南岸与梅德韦德尼察山之间,面积约1291平方公里,人口约80万,占全国人口的约20%,是克罗地亚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萨格勒布由三部分组成: 上城区(老城):以教堂、市政厅等中世纪建筑为主,保留有圣马可教堂、洛特尔萨克塔、石门等历史遗迹

下城区(新城):19世纪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区域,街道规划整齐,集中了广场、商业街、博物馆、剧院等现代城市功能。

新萨格勒布:二战后特别是2000年后发展起来的现代化区域,建有高层办公楼和住宅区,如欧洲塔、萨格勒布塔等。

首先参观的一定是耶拉齐洽广场,这里不仅是萨格勒布的中心,它还是萨格勒布的精神征。广场上有一尊骏马、手挥军刀,两眼虎目炯炯的耶拉齐洽Jelacica雕像耸立着。早在1848年克罗地亚首任总督耶拉齐洽Jelacica带领当地民众击败匈亚利入侵,使克罗地亚第一次成为统一的国家,也成为人民心中的英雄。

这尊Jelacica雕像是1866年时维也纳雕塑家Autun Fernkorn的作品,然而二次大战后,克罗埃西亚被苏联共产制度并吞时,因意识型态而消失半个多世纪,直到1990年苏联瓦解后,雕像才又重新竖立,名称也从共和广场恢复原名——耶拉齐洽。耶拉齐洽广场——市中心地标,周围集中巴洛克与青年风格建筑,是市民聚会与节庆活动的中心。

以广场为中心,往左下的方向即可走到西南面的铁托广场,它以南斯拉夫总统迪托(Josip Broz Tito,亦译作铁托) 命名。广场旁边是建于 1860 年的克罗地亚国家剧院,以及萨格勒布最有名的博物馆 Museum Mimara 亦位于邻近。

继续往前走,会经过克罗地亚一位名作家 August Senoa 的雕像,旁边设有露天茶座让人偷闲一会。 返回耶拉齐洽广场后往上城区的方向就能走到萨格勒布的地标建筑——圣母升天大教堂,圣母升天大教堂俗称萨格勒布大教堂,原址在1880年的地震中被毁,后来于1899年重建。

1880年的大地震后,教堂重新改建为新哥德式教堂的型式并加添两座钟塔,在大教堂前的普脱广场,立着金色的圣母玛丽亚与四尊天使雕像,与耶拉齐洽Jelacica广场雕像一样,

出了教堂后往西北方向前行几步就来到了小巧可爱的圣马克教堂。圣马可教堂是一座哥特式建筑,带有绚丽的彩瓦屋顶。教堂里陈列着克罗地亚著名雕塑家梅什特罗维奇的作品。圣马可教堂以其彩色屋顶著称,圣史蒂芬大教堂为哥特式建筑代表。

圣马可教堂最特别的是教堂屋顶上有童话故事般的彩色马赛克磁砖拼贴图案,让人印象深刻。屋顶马赛克图案分别由两个中世纪的盾牌所构成。左手边代表当时克罗埃西亚境内三个王国克罗埃西亚、达尔马齐亚、斯拉佛尼亚,右手边则象征着札哥里布城,它设计思想带有典型的斯拉夫风格。由于设计独特醒目,现在成为必要的观光景点。

萨格勒布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有近30多个博物馆。看这个指示牌上的显示,不知该去看哪个博物馆:如考古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现代美术馆、失恋博物馆等,馆藏丰富。

源自克罗地亚的“领带”是如今男性在正式场合都要佩戴的。我第一次也是在参观上海世博会克罗地亚展馆时才知道的知识。今天,正式来到此“领带”博物馆。

失恋博物馆,(没开)。

萨格勒布是克罗地亚的交通枢纽,拥有国际机场和发达的铁路系统。城市内有老式有轨电车运行,是市民主要交通工具之一。

蓝色的有轨电车和蓝色的自行车是市民们出行的交通工具。 萨格勒布是一座融合古典与现代、历史与文化的城市,既保留了中世纪的城市肌理,又具备现代都市的功能与活力,是了解克罗地亚历史与文化的最佳窗口。

有关巴尔干半岛的历史与地理知识(三)

斯拉夫人与南斯拉夫

说起斯拉夫人也许大家不会陌生,在巴尔干半岛就有个叫南斯拉夫的国家。不过你要认为南斯拉夫就是斯拉夫人那你就错了,因为南斯拉夫只是众多斯拉夫国家中的一个。之所以叫南斯拉夫,是因为还有是东斯拉夫和西斯拉夫。

斯拉夫人是欧洲最古老和庞大的三大语族之一,遍布整个东欧地区。斯拉夫人最早生活在欧洲中北部,与日耳曼人是邻居。罗马帝国时期,作为罗马雇佣军的日耳曼人经常俘虏斯拉夫人卖给罗马人当奴隶,斯拉夫在拉丁语中就是奴隶的意思。英文(slave).

由于斯拉夫人不断受到蛮族日耳曼人的掳掠,因此开始大规模迁徙,一支向东迁徙到俄罗斯、乌克兰一带,形成东斯拉夫人,后来演变成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

一支向南迁徙,迁徙到巴尔干半岛地区,形成南斯拉夫人,后来演变为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斯洛文尼亚人、马其顿人、保加利亚人,阿尔巴尼亚人和波斯尼亚人;

而留在原地的斯拉夫人了西斯拉夫人,后来演变为日耳曼化的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和波兰人。

尽管同属于一个民族,但几支斯拉夫人并不对付,信仰东正教的东斯拉夫和信仰天主教的西斯拉夫人势如水火,更严重的是南斯拉夫的一些分支居然信仰伊斯兰教。即使三大斯拉夫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捷克人、斯洛伐克人经常与波兰人互掐,俄国人和乌克兰人闹得不可开交。

假如说世界上哪个民族最不团结,那一定是斯拉夫民族,四分五裂的阿拉伯人起码还有个海合会,起码都不承认以色列。但斯拉夫人完全属于好几个世界,波兰与俄国人是世仇,俄罗斯人和乌克兰兵戎相见,连最后的遮羞布南斯拉夫都解体了,分裂成若斯洛文尼亚、 克罗地亚、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 马其顿、 黑山、塞尔维亚若干个小国家。怪不得曾经沙俄天天吵着要解放南斯拉夫人,但南斯拉夫根本不理睬俄国人呢。

“一分为七”后的各国都过得怎么样?

震惊世界的苏联解体,让紧绷在两极的世界瞬间松懈下来,这种回弹的连锁反应,也让许多东欧国家分崩离析。

南斯拉夫,也在这场巨变中一分为七,七个国家中,有些继承优势,经济腾飞,有些深陷泥潭,难以为继……

克罗地亚

克罗地亚作为第一个独立的国家,分得了1778公里的海岸线,而整个南斯拉夫的海岸线也不过2142公里,克罗地亚就分走了百分之八十。

众所周知,海岸线代表着港口、贸易、经济机会,这使得克罗地亚在经济禀赋上抢占了先机。克罗地亚依托其海岸线以及与意大利遥遥相对等地理优势,经济基本上都依靠第三产业,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制药,造船等技术密集型产业也相当发达。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样发达的经济为发达的文化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克罗地亚狂想曲》是克罗地亚音乐家马克西姆的一首成名曲,《野蜂飞舞》这首世界上最快的钢琴曲也出自其手。从这位“造型摇滚”的钢琴家身上,也可以窥见克罗地亚这个国家的音乐造诣之深厚。

克罗地亚极其重视体育,人口并不多却是“全民足球”,青年训练体系十分强大,莫德里奇、科瓦切奇等名将就出于此。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267 投诉
巴尔干九国18天游
本专集共有 11 篇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晓薇
创作 209 粉丝 1455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4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