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
关注 已关注 已关注

岳州青瓷 湖湘瑰宝(9)

藏品:岳州窑青釉盘口唾壶 编号:142 年代:南朝(约公元420一589年) 通高:12.5㎝ 口径:8.5㎝ 腹径:10.5㎝ 底径:8㎝ 窑址:湖南湘阴城关窑出土 质地:白胎

六朝青瓷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它上承汉代瓷器创造的成就,下为隋唐青釉瓷器鼎盛期奠定了基础,在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东汉以后,是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接着有西晋与东晋的前后交替,再就是北朝的北魏、北齐、北周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国家分裂;割据愈演愈烈。但是作为新兴产业的瓷器生产却在偏安江左的小国中渐渐发展起来——这就是著名的六朝青瓷。所谓“六朝青瓷”是指当时生产于江南地区的青瓷器。这六个朝代分别是:三国时期的吴、东晋(包括西晋)及南朝的宋、齐、梁、陈等。

南北朝时期(420—589)的南朝,是岳州窑青瓷的巅峰期。南朝即宋、齐、梁、陈四朝,佛教盛行,均都于南京。其间,宋元徽二年(474)将原罗县区域改建为湘阴,湘阴青瓷在这一时期也大量进入京都南京。今天介绍的一款藏品,为湘阴青瓷盘口唾壶。顾名思义,唾壶又称“唾器”,古人主要用于盛装唾吐物,卫生用具。想一想,先民们真是够讲究卫生的了,据考证,我国早在汉代就已出现,六朝时期大量烧制和使用唾壶,堪为卫生文明之邦。安徽阜阳双古堆西汉墓出土漆唾壶上有“女阴侯唾器六年女阴库诉工延造”等字,汉至六朝唾壶当称为唾器。

唾壶,器型为大口,圆球腹,高圈足,其形似尊,南朝演变为盘口、扁圆腹,平底或假圈足,有的还配以盖和托盘。唐代唾壶形制出现较大变化,演变为口沿呈漏斗形状,称其为渣斗,功能除保持原来的功用外,兼用作茶器。宋代器型与唐代相似,只是器口变大,其功用除保持汉六朝唾器、唐代茶器外,还用于酒宴上盛放肉骨鱼刺等食物渣滓。

此岳州窑青釉盘口唾壶,通高12.5厘米,口径8.5厘米,腹径10.5厘米,底径8厘米。盘口外侈,短颈,扁圆腹,假圈足,腹肩之间隐约三道波纹,整体器型美观,制作精细,线条畅润,与釉色浑然天成,让人爱不释手,更不忍下唾。尤观其胎质较细腻,胎土白;全器施釉,釉层均匀,胎釉结合比较牢固,釉色青绿淡雅,釉层晶凝清透,釉面光洁明亮,有不规则的细碎冰裂纹,玻璃质感非常强,实乃精品。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1745 投诉
岳州窑专集
本专集共有 27 篇

已有44位小伙伴点赞了哟!
5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

发自圈子
本作品入选糖水兴趣圈
人已加入
古玩与收藏
来自大自然和历史的馈赠
加入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平安
创作 31 粉丝 97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

收藏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