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壳花虫
+ 关注 已关注 相互关注
3月4日 2019

广州大佛寺

— 原创 —

2019年2月23日拍摄

广州大佛寺始建于南汉(公元917-971),名新藏寺,为南汉王刘龑上应天上二十八宿而建。明代扩建为龙藏寺,后改为巡按公署。清顺治元年(1649)公署毁于火。平南王尚可喜于康熙二年春,自捐王俸,仿京师官庙制式,兼具岭南地方风格重建殿宇,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观赏价值。 大雄宝殿座北向南,建筑面积达1200平方米,至今仍为岭南之冠,虽历三百多年风雨侵蚀,但风貌尚存。安南(今越南)王捐赠的优质木材作梁柱框架,至今亦基本完好。雍正十一年(1733),广州知府刘庶选大佛寺作宣谕之所,于殿前建宣谕亭。同时在大殿两侧建韦驮殿,伽蓝殿以及“佛境”、“禅林“东西两门。此时寺院范围扩大,佛事兴旺,名声远播,成为广府五大丛林之一。 “文革”期间,大佛寺终止宗教活动,至1986年才恢复开放。1996年,年轻僧人耀智法师继任大佛寺住持,为承前启后,续佛慧命,曾发三大愿,成立“现代化佛教图书馆”、兴建“祖师塔园”、收回历史占用地——惠福西小学(2004年7月,惠福西小学已按照大佛寺与越秀区教育局签署的协议搬迁,其房屋、土地使用权已正式归还大佛寺)建设弘法大楼,欲将大佛寺建成广州地区的佛教宏法中心。 文革后,广州市委市政府批准大佛寺重新开放。1981年广州佛协副会长广明老法师出任住持,并着手重建。经努力,大雄宝殿按原貌修复,三尊大铜佛像亦重铸,各高6米重10吨,海内外游人香客前来参访礼佛与日俱增。1993年8月9日,广州市政府公布大佛寺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图片来自网络

该图片来自网络

该图片来自网络

以上图片除注明外,均为作者原创。网文根据网络资料整理,如涉版权请告知。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1041 投诉

支持原创作品,期待你的赞赏

我的赞赏码

长按识别二维码给作者赞赏

记得在赞赏留言中写下名字哦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甲壳花虫
创作 40 粉丝 33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1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