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落在地上的影子。】
2019-2-3摄影/文字/编辑/ 初夏。
第一章 2011年。 央紫烟知道,自己是个影子。 生活在淡淡的阳光下, 亦或是清冷漆黑的街巷里。 行走在忽明忽暗的光线中。 带着一身清凉,如某个夜晚的月光。 雨,下得有些绵长 这个夏天,淅淅沥沥的。 堆积着积雨云的天空,只有灰暗的色调。 浆果成熟的季节,紫烟的窗外结满了密密麻麻,红灿灿的覆盆子。 野生的,谁都可以去采。 紫烟,只喜欢看,不喜欢采。 那样可爱的果实,只有挂在树上才更生动。 那天有着明晃晃的大太阳。 她辞掉了一份薪水不错的工作。 搬到了一个远离城市的郊外。 整个人也变得格外敏感 像只困兽,时刻警觉和等待反击 一个人独来独往 她没觉得有什么不好 人间的喧闹与繁华 本来就和她无任何关连 她只喜欢像猫那样蜷缩着身躯, 将自己埋在窗前的沙发里。 没有阳光的时候,影子总会藏起来 紫烟的心中,有一小把阳光。 碎碎的,很珍贵。 可她仍旧喜欢将自己藏起来。 躲在那个谁都找不到的小角落。 其实她只是不愿意被人找到而已。 尤其是雨南。 地铁站总是很嘈杂。 潮湿的空气中,混合着各种气味。 整日灯火通明,却还是让人觉得光线暗淡。 城市的地下层里 那些星罗棋布,纵横交错的地铁从来都不寂寞。 贯穿硕大的城,却隔离了地面上的阳光。 戴着耳机,头斜靠在窗口, 一半的脸贴在玻璃上,目光望向窗外。 尽管地铁里的风景,不过是一个又一个漆黑的隧道。 紫烟仍旧喜欢看。 “央,你总是给人很遥远的感觉。” 透过嘈杂的轰隆声, 那个熟悉的声,仿佛穿越了时空和遥远的海岸。 在她耳际响起....... 他们之间隔着 一片海。 他是她从前所在公司的一个客户。 对于现在来说 是的,一切都是从前了。
第二章 雨南从不叫她紫烟,只唤她央。 他怕她,真会变成 一缕握不住青烟, 在熟悉之后,他总是对她开玩笑。 偶尔也说些温暖,柔情的话。 她对他始终保持着矜持和最初的清凉。 淡淡地笑,轻声地说话。 “央........” 摘下耳机,习惯地抬头光顾四周。 地铁里,只有陌生的乘客。 找不到那个熟悉声音的来源。 转过头,映在车窗玻璃的上脸孔有些陌生。 大大的眼睛里,落满哀愁。 皱皱眉头。 重新戴上耳机,紫烟又把头靠回车窗上。 一切,不过是自己的幻觉。 那句话,是雨南对她说过最多的一句。 “央,你总是给人很遥远的感觉。” 从此,便深植进了 紫烟心中。 她总是不经意地想起那个遥远的声音。 那句话也总是回荡在耳际。 他们从没有见过面。 一切业务来往, 都靠现代化,高科技的通讯设备进行着。 那些冰凉的,细细金属丝, 还有那个键盘 便是他们的全部世界。 下班之后 ,很多寂静的夜里 他们也会在网上说话 像城市里许多寂寞男女那样。 遥远而咫尺,陌生而熟悉。 紫烟爱喝白开。 她,属性微凉,身体也一样。 手脚通常都是冰凉的,医生建议她偶尔喝点红酒。 可她从不沾酒。 和雨南文字聊天的时候, 她总是一杯接一杯地喝着热开水。 窗外的雨,斜斜交织着落下。 郊区的夜晚更加凄清。 黑暗,空旷的远方有星星点点的灯火。 记得起初的时候, 雨南总说他自己的各种花花故事。 一个又一个陌生女人的 名字被他带出又被覆盖。 紫烟淡淡的听着,轻声地附和着。 一直都没分清楚那些女人,谁是谁? 谁喜欢什么颜色的口红, 谁又喜欢什么条纹和图案的丝袜。 谁又有着什么的样的属性,她从不关心 只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 那些陌生女人的名字, 她渐渐都听不到了。 她自己却开始怀念起来。 那些雨南给她讲过的香艳的故事和画面。 在那些寂寞,凉薄的夜晚, 紫烟的身体不由自主地燥热起来 身体里的欲望如坚韧的青藤盘结,蔓延生长。 闭上眼睛想象着 雨南那干净修长的手指,有着匀称好看的关节 从她冰凉,光滑如缎的身躯上划过时 会给她带来什么样的颤抖和涟漪 幻想着她是和他缠绵过的其中一个女人 被他怜爱和揉碎在怀中 在快乐顶峰的时候,眼泪却无端掉了下来。
第三章 他们似乎什么话题都聊 除了紫烟自己的故事之外。 她仿佛,从没有过任何过去,只活在现在。 她不说的,他也不问。 他只知道,那硕大的城里,她没什么亲人。 还知道,她把没月三分之一的工资都捐给孤儿园。 还知道,不用上班的日子 地铁站里一定会有她的影子。 她喜欢坐在嘈杂的地铁里 ,安静地听音乐。 然后便随着地铁,出没在城市的每个角落。 穿着长长的棉布裙, 还有朴素的,手绘图案的帆布鞋。 她在那座城市呆的时间并不算久 却总是能从她的口中知道 哪个公园的树荫下的草坪,在雨季会长出蘑菇。 哪个街角的咖啡馆,能煮出味道最纯正Latte Macchiato。 哪个巷子里的第几盏路灯坏了多时, 都没人去维修。 哪家书屋里很多好书,正在打折。 哪个酒吧的背景音乐 总会让人沉醉。 哪家小店里的牛肉面,最好吃,最便宜....... 她似乎熟悉那个城市里的每一寸土地。 深夜,清冷的地铁站里 总有她孤单背着双肩包,等地铁的背影 想到这画面,雨南的心便会疼。 他一直想用温暖去覆盖她的清凉。 “央,你总是给人很遥远的感觉。” 雨南总是这么说她。 在某一个恍惚的瞬间里 雨南确实有些辩不清楚 她是真实存在的 还是只是他的一个美丽幻觉。 因为她是个像幽灵般的女子。

第四章 很久以前 那个长年和雨南业务上有联系的女人, 听说,辞职回家结婚,生孩子。 再通电话的时候,是个陌生的女声, 友好却有些微凉。 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女子,央紫烟 后来让雨南变得寝食难安。 梦回牵绕地牵挂着。 他会对她说我想你了很想,很想的那种 她偶尔也会说,我也是。 然后又开始说些琐碎的事情 谁都没提及过与爱有关的字眼。 三年间,他们每个日日夜夜都有联系。 雨南告诉她 关于他所有的一切。 年龄,身高,体重,家庭住址, 门牌号码,私人电话。 只为了某一天 她能给他一个惊喜,突然站在他的面前。 他不能去找她,她不愿意他去找她。 他尊重她,所以只能等待。 三年了,她始终没从天而降过 三年了原来对她,还是一无所知 这个像影子一样的女子 笑起来的样子会是什么样子? 微微皱着眉头的她,一定很可爱。 雨南对她样子,有过太多幻想。 记得,认识两年后的某一天 她说,她想去他的城市看那片海。 他激动的得像个不知所措的孩子。 把她给出的日期,航班号 看了一遍又一遍 生怕记错,生怕错过。 她说 “她从不和陌生人打交道。 你算例外吧!工作上的合作伙伴。 看在大海的面上,我连你一起看吧。” 她的声音从没有过的温柔。 那天机场到达大厅的出口 熙熙攘攘,到处都是推着行李车的人影。 雨南在人群中找寻着,她纤瘦的身影 虽然他没见过她 但是他相信,他能够在人群里一眼认出她。 是啊,他从没见过她。 除了无意在她们公司的网页里, 看到过她和同事的唯一 一张合影之外。 那是一种模糊的印象, 脑海中的她,有着苍白,素雅,安静的脸孔。 尖尖的下巴,头发很柔顺的垂在胸前 单薄的身上,穿着烫得平整的白色衬衫。 他知道,她喜欢穿白色纯棉系列衣物。 直到那个航班,所有乘客都离开之后, 他还是没看到她的身影 失落的雨南,独自驾车去了他们约定过的海边,那是个黄昏。 她的短信是第二天夜里发来的。 说她突然生病,住院了不能来了 真的抱歉! 他没责怪她,更多只是心疼她。 他说 :“没事,好好养病下次再带你去看海”。 他却不知道, 读着短信的她 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 一颗颗落在地上,溅起一朵朵小小的水花。 然后,又碎成了好几瓣。 其实,她很想,很想和他去看大海的

第五章 她病愈 出院之后 却没再提起过去看海的事情。 似乎,他们从没约定过一般。 他对她的思念,越来越深刻 同时,也越来越惆怅。 他再次问她 ,也许这是最后的一次 他在心里这样告诉自己。 “央,你不是说,你喜欢大海么? 一直想来看海的么? 又一年,过去了。 下次你什么时候,还会想来看海?” 他真的很想见她,很想带她去看海。 其实他只需要,她能给出个日期, 无论多久,他都会等下去。 紫烟,没说话,只打出了一串句号。 她不知道,如何作答的时候, 习惯打出 一串小圆圈。 思绪却飘向了遥远的海岸, 他们光着脚丫, 站在浩瀚的大海边,雨南牵着她的手, 海浪拍打礁石,冲刷着细沙上他们留下的一串串足迹。 “那我去你的城市,看你好吗?” 雨南不知道,自己从何时起变得这么卑微。 “你不要来,真的不要来,你来了,也找不到我的。” 停止了遐想。 她的指尖生疼,蔓延到了心脏,敲出那句话时。 雨南深信不疑,她说过的每句话。 若她不愿意,谁都找不到她。 他知道,她曾在很多城市中穿梭过 像影子,像轻烟,总是随心所欲。 他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她。 孤僻,倔强,忧伤。 这个总是靠在地铁窗口上, 戴着耳机,沉默寡言女子 长得温顺乖巧却又倔强,冷漠。 这样的女子 似乎总能挑起男人想要去征服的欲望。 想为她的冷漠找一个入口 可又总是 无计可施,又欲罢不能 悬空的情感,雨南常这么自嘲。 好些日子没说上话了。 她说她很忙,因为换了部门。 再通话的时候,在一个格外闷热的夜里。 “央, 其实 我姐给我介绍了女孩。 有段时间了,人不错,都不知道怎么告诉你。 她也只喜欢喝白开水, 喜欢白色纯棉的衣物, 喜欢坐在嘈杂的地铁里听歌。 可是,我只想陪你一个人去看大海” 雨南,内心挣扎着敲出这些话语 “我窗台上的栀子花开了。 花香,你闻到了吗? 哦,这样的女孩,你要好好疼她哦。” 淡淡的一行字,紫烟眼里浮起薄薄水雾。 雨南叹了叹气。 他们都看不到对方的 表情。 那是一段,只需三个小时飞行的距离。 雨南其实早已猜到,紫烟会给出这样的回答。 尽管如此,还是有些失落。 他多想,她能表现出点难过,那说明她在乎他。 他多想,她说我要你,陪我去看海。 可是,除了祝福,多余的话紫烟都没给他。 “央,我累了,想去睡了。 你也早点休息吧!零点四十分时了,”雨南 说。 “恩”。紫烟给了他一个甜甜的笑脸。 彼此道了晚安 “今夜的雨,绵长、冰凉 我想象着,此刻赤着脚走在街 影子会不会一起被打湿。” 雨南清晨醒来的时候,才看到这段话。 是紫烟在自己空间的心情留言。 在凌晨五点时。 “嗨,央,你还好吗?” 刚进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紫烟发去消息 一连几条消息出去,都杳无音信。 雨南开始坐立不安,烦躁起来 点了支烟,没吸两口,就被呛出了眼泪。 雨南,只想尝试所有紫烟喜欢或者习惯的东西。 他大口的喝着白开水 ,一杯又一杯直喝到反胃。 也没等到 紫烟的回复 她的头像却无声无息变成了灰色。 手机一直关机,给她办公室打去电话 接电话的人告知央紫烟小姐 一早就来递交了辞职报告 雨南只觉得大脑一片空白。 他真的弄丢了她,除了她的公司, 他竟然不知道,上哪里去寻她。 他开始后悔 后悔从没追问过她更多消息。 他开始四处找到,却没着落。 她仿佛从未来过他的世界。 他却把她深深 刻画 进了心里。 “安好,勿念”紫烟发来了短信。 那熟悉的号码,他疯狂地拨打了一遍又一遍, 从关机,变成了空号,从此沉寂。 她真的如一缕轻烟,从他的天空就此飘散。 央,你总是给人很遥远的感觉。 雨南在心里默默地念道.......

第六章 这些天 她辞掉了工作,搬到了郊外,远离了雨南。 一气呵成,却精疲力竭。 紫烟有些恍惚起来。 整日随着城市的地下铁 东南西北 没有目的地穿梭着 隔离掉地面所有阳光。 她开始想念那个遥远而熟悉的声音。 尤其在飘着雨的午夜。 想念他常说起的那句话 “央,你总是给人很遥远的感觉。” 只是恐怕今后 她再也听不到了。 他该和那个能给他归属感的女孩在一起。 他们才是适合,般配的一对。 她看过雨南的照片, 他是个高大 帅气 阳光的男子。 面对着他的笑脸,她总是泪流满面。 她知道,她更适合远远地看着他。祝福他! 是的,她总是给他很遥远的感觉。 永远像个模糊不清的影子。 游走着,没有起点,也无终点。 地铁站 依旧很嘈杂。 整日灯火通明,光线却永远暗淡 来来往往的人群 喧闹的地铁站 从来都不寂寞。 只是缺少那么一些阳光。 戴着耳机,头斜靠在窗口, 一半的脸贴在玻璃上,目光望向窗外。 尽管 地铁里的风景, 不过是一个又一个漆黑的隧道。 紫烟仍旧喜欢看。 这或许是她 最后一次在这个城市随着地铁 没有方向的穿梭了。 地铁再繁忙,再便捷。 也永远开不出,这个城市的边界。 来来回回地转, 终点起点,没完没了的重复着。 像他们的故事, 该走上地面, 让阳光暴晒下,在这个雨季落下的 潮湿,发霉,阴郁的情结。 是的,地铁永远都无法将她带出这个城市。 她被困在了城市中央。 连同她那些 被困的自卑感和倔强的自尊心那样。 她是爱他的。 只是她从没对他说起过。 她是想和他去看海的。 而雨南永远都找不到她了,她知道。 他也永远没机会知道任何 一个真相了。 当她终于肯接受 一个男人的关怀 当她鼓足勇气,要与他去看海的时候 一切都在瞬间,发生了转变。 那个早上,在她准备飞往他城市的早上。 去机场的路上,她乘坐的计程车,发生了车祸。 她的左脸粉碎性骨折,变形, 半张娇嫩的脸蛋扎进了许多破碎的玻璃。 那一刻,她便知道,她永远不可能再见他了。 她绝望到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可是,她终究没那么做。 不是,不相信雨南 不是怕爱情经不住考验。 而是紫烟根本不想,也不愿意 用自己残缺,丑陋的容颜去赌, 一生的爱情,一点也不想。 也惧怕得厉害。 怕某一天 会连自己,最后剩下的 那点自尊都输掉。 她很脆弱,她清楚自己的心脏。 而她爱他 所以,更不会让他有半点为难。 无论在任何时候和情况下。 只有火车,才能将她带离这里, 而她会继续向着阳光呼吸, 那些伤痛, 终会在某年的某一个午后,都烟消云散。 有些忧伤,有些纠缠,是该做个了断了。 在相识的第三个 烟雨迷蒙的季节。 紫烟决定要离开这座城市。 因为,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她都很熟悉。 因为,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她都写下过雨南的名字。 太过的回忆只会让她更伤感...... 离开这座雨南唯一知道她存在过的城市 在,明天。 “雨南,你是我天空飘过的一场太阳雨。 如你的名字那样 给了我灿烂,也潮湿了我的心房。 我的生命中,雨季不断。 每一场都有你的痕迹。 而我是你地面上的光影, 随着阳光,游离, 变幻,消失,再出现。 或许某一天,我就站在你的天空下 或许某一天,我的影子会和你的影子在蓝天下重叠 或许某一天,你一转身,我就站在你身后 只是你看不到我,因为,你不认识我。 我爱你!所以,我变成了你的影子。 这样便可以永远和你在一起。” 这是紫烟走的时候, 写给雨南的话语。 保存了,却永远都不会被发送。 车窗外飘着小雨,清新、明亮。 这样的画面在地铁里永远都看不到。 戴着耳机,戴着口罩,微微皱着眉头 头斜靠在明亮的玻璃上。 那列火车,会把紫烟带到很多地方, 某一天也会把她带到雨南的天空下。 或者他转身的瞬间, 她就,站在他身后 只是他再也认不出她 再也,认不出她。 在那个潮起潮落的海边城市。 我是你落在地上的影子。 你是我落在地上的影子。 我们终将,形影不离。 此生里。

初夏。 稿于2010年 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