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相荣
+ 关注 已关注 相互关注
1月18日 2019

黄山归来不是山

 黄山归来不是山    文/闫相荣       

题记:山是与水共生的自然之物,以厚重、博大、明丽和变化多端吸引着热爱大自然的人们,亘古年来,孔子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几乎成为所有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话。《论语》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含义大概为仁爱之人像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智者乐水是因为水的清澈、流动与深沉难以测量。宋代词人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把山水各有千秋的描写刻画的绘声绘色、惟妙惟肖,仁智都是我们的追求,即使力不能及,也心向往之。唐代诗人崔颢的《舟行入剡》更是把山水之乐写的洋洋洒洒、悠悠淡淡,顾盼流芳,至今脍炙人口,且听“鸣棹下东阳,回舟入剡乡。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地气秋仍湿,江风晚渐凉。山梅犹作雨,溪橘未知霜。谢客文逾盛,林公未可忘。多惭越中好,流恨阅时芳。”这两篇是山水之乐的共存,是山的起意之处,是脉脉山水一悠悠的开篇。

        本文写的黄山是美而胜收,尽收眼底的飞来黄山,是幽静中透着湿漉漉情怀的梦境黄山,是擎天外一睹黄山风采为快的神来之山。在黄山,山本身就是一幅水墨山水画,你描不出它的色彩,看不出它的长相,抓不住它的灵魂,它以千姿百态的存在,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每一季它都以不同的颜色存在着,它不依不饶,不媚不曼,不卑不亢,它固然存在,即使再丹青的妙手也描绘不出其内的风采,它融天下雾气于一身,用“不识黄山真面目”来形容黄山实不过分,“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句话出自明代戏曲家汤显祖《游黄山白岳不果》(现徽州已经成为历史地理名称,黄山市占据其中的一部分),大概意思是指人一辈子都想去的人间仙境,可做梦也没梦到原来人间仙境就在徽州,借此寓意徽州令人叹为观止的美景,而黄山是徽州山的杰出代表,自然在探究黄山的美而不妖的点缀中,黄山的大幕依稀拉开,有似“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涩,有似静如处子的情怀,在这里,你的想象是漫无边际的但对黄山都实用,不信,请慢慢听我倒来。

在“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在“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的“黄山四美”(黄山四绝)间徜徉,扬起的、滴落的、拥抱的、簇拥的、挺立的、飘浮的、潺潺的、各具形态的松、石、云、泉等,活生生把个黄山妆扮的蝶蝶飞舞,灵动中透着怪诞,和谐中蕴育着优美。这里的“奇松”摘取一二,最著名有“黄山十大名松”: 迎客松、送客松、蒲团松、黑虎松、探海松、卧龙松、连理松、龙爪松、竖琴松、陪客松。这些松树各具形态,有的搂搂抱抱,有的一支招手,另一支手插裤袋,有的扇面打开,似琼楼玉宇,有的像怪兽倾诉,虎虎生威,有的低首抬眉,似扬眉吐气的拿来之笔,有的陪你一路到天涯,有的襟怀连理,有的龙爪飞絮,有的数不尽的姿势飞扬,有的小鸟依人,可怜兮兮,徜徉松树中,一颗颗都牵动你的耳目,一颗颗都望而却步。“怪石”随取二三,黄山怪石有120多处,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如北海的梦笔生花、飞来石、以及“喜鹊登梅”(仙人指路)、仙桃石、猴子望太平(猴子观海)、老僧采药、苏武牧羊、仙人晒靴、仙女弹琴、狮子抢球等,这些怪石像动物、像人的四肢、像劳作形态等,无不赞叹,黄山石“怪”就怪在从不同角度看,就有不同的形状。站在半山寺前望天都峰上的一块大石头,形如大公鸡展翅啼鸣,故名“金鸡叫天都”,但登上龙蟠坡回首再故,这只一唱天下白的雄鸡却仿佛摇身一变,变成了五位长袍飘飘、扶肩携手的老人,被改冠以“五老上天都”之名,仅一石头足见黄山怪石的淋淋风骨。透视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化之灵秀。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奇松牵挂着怪石,嵌进泥土缝隙,依偎在石头,袅袅娜娜,相映成趣,把一副曼景曼妙的黄山点缀的婀娜多姿,分为妖娆,据说黄山有名可数的石头的就达1200多块,大都是三分形象、七分想象,石头有了移角的灵性,化为了精神的食量,石头在松林的拥抱和镶嵌中,活灵活现,一块冥顽不灵的石头瞬间有了精灵跳脱的生命。生命因精彩而被惊叹,因妩媚而被重视,我在这样的行走中,这样的惊叹“惊讶”了好几回。“云海 ”撷取三四,自古黄山出云海,云海以惊、美、胜、奇、幻享誉海内外,一年四季都有、秋季成片的红叶浮在云海之上,这是黄山深秋罕见的奇景,冬季到来雾凇是其景致之一,特别是双剪峰,当云海挤出两侧的山峰约束,从两峰之间流出,向下倾泻,云雾升腾,如烟如雾,如痴如醉,好一派云海黄山景色。 黄山云海云云缭绕,如痴如涣。如梦如淋,如丹如纱,按照分布,黄山有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和天海等“五海”。每一个海都层出不穷的云,都有姿态万千的云,看在眼里,飘浮在心里,总能令你留恋忘归,生怕失去眼前的前景。登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则可尽收诸海于眼底,领略“海到尽头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之境地。玉屏楼观南海,清凉台望北海,排云亭看西海,白鹅岭赏东海,螯鱼峰眺天海。由于山谷地形的原因,有时西海云遮雾罩,白鹅岭上却青烟飘渺,道道金光染出层层彩叶,北海竟晴空万里,人们为云海美景而上下奔波,谓之“赶海”。“温泉”捧取四五,净化心灵、涤荡旅途的劳累,温泉(古称汤泉),相传轩辕黄帝就是在此沐浴七七四十九日得返老还童,又被誉之为“灵泉”。由紫云峰下喷涌而出,与桃花峰隔溪,属高山温泉。登黄山洗一次美美的温泉,既是时尚,又锤炼了身心,是一箭双雕的惬意之旅。只是可惜来去匆匆,时间紧迫,只能望泉兴叹了。对于“黄山四绝”,以诗眼以概之,为“赞叹唏嘘”,于是有《写意黄山美如天》“山外有山别洞天,云鹤驾起飞云端,再说千年怪松立,无比峰石乐表演”,又有诗歌四篇《赞奇松》“五岳归来信奇松,随竹连环绕山峰,石缝沁出叠翠意,行人忘情醉其中”、《叹怪石》“嶙峋石路携幽径,不时窜出仙人横,小胜既出幽雅岭,大胜探海出没峰”、《唏云海》“韶华芳泽映红光,若隐若开蜂涌强,惊涛浪花波飞溅,自然妙笔生华芳”、《嘘温泉》“温泉嘟嘟起朱峰,灵秀苗丹洞中涌,莫非芳冽抛唯物,取之有偿醉仙翁”。                     

穿梭在黄山,得之于心,幡然于悟,流动于情,黄山的飞泉流瀑真正把你带入一个水的世界,水是山的眼睛,是山的点缀,是山的血脉,处处透入出山的高傲和灵魂。这里的黄山“三大名瀑”,不可忽视,也不得不看,黄山自古有36源、24溪、20深潭、17幽泉、3飞瀑、2湖、1池之说,有飞瀑、明荃、碧潭、清溪之名。三大名瀑有“人字瀑”、“百丈泉”和“九龙瀑”。站立在人字瀑旁,不仅新生感慨“人字千年一流泻,戏同人间一百年”,在百丈泉下,人显得及其渺小,心疑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难道也说的是百丈泉 ?九龙瀑,源于天都、玉屏、炼丹、仙掌诸峰,自罗汉峰与香炉峰之间分九叠倾泻而下,每叠有一潭,称九龙潭。古人赞曰:“飞泉不让匡庐瀑,峭壁撑天挂九龙”,是黄山最为壮丽的瀑布。漫步在九龙瀑峡山怀抱中,轻松的脚步,是涤荡在心中的水迹、云彩和墨痕,逸动中飞扬着青春的火苗,蓝蓝的火焰,是升腾着希望的光芒,得体而不失优雅风度,陶醉而不失风情,把个漫山遍野的潺潺的黄山流水,渲泄的流畅得体,如文弱书生,又如少女的发髻,把头发高高盘起,干净利落,掷地有声。                               

仅“黄山四绝”、“三瀑”,就把偌大的黄山尽情渲染淋漓尽致,至此感觉黄山“人间自有奇迹,黄山独占其一”,难怪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临黄山时赞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被后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是对黄山景色的最好和绝佳赞美,据说从盛唐到晚清的1200年间,赞美黄山能查到的诗词达到2万多首,2006年5月25日至27日,单位到黄山、南京的几日游,在风雨得乐中游名山、品香茗、馔秦淮名吃,特别领略到的是雨中的黄山,黄山的雨中曲。在风雨中裹紧雨衣,在飞雨中拾级而上,在晴天后看到黄山的本来面目后,点滴看到的景点之趣,伴随着夏日的脚步和汗水(或许是雨水)是清凉中透着一夏的干枯,那别致的迎客松,那悄然独立飞来石,那深不见底的百丈泉,那数不尽的美色,道不完的美景,是地地道道的黄山秀美,秀色可餐,顿使你洗却开始登山时只顾在雨中行走,只看到模糊的景致,看不全景物的情景,“荡胸生层云”杜甫的诗句总游离于你的眼际,顿时把开始的不悦一股脑儿抛之脑后,这里循着黄山的轨迹重点推介一下。     

   黄山古称“黟山”,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修炼成仙,唐天宝年间改名为“黄山”。黄山山境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在黄山市境内有72峰,主峰莲花峰,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唯一的山岳风光。黄山在度娘中这样描述“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中华十大名山,天下第一奇山”。这冠以响当当的名字和评价,似乎只有黄山可以配享。   

       对黄山景区的游览,我概括为“北海西海鳌鱼峰,竖琴黑虎团结松,始信丹霞排云楼,清凉台前观狮峰。光明莲花天都峰,一路走来一路轻,天海云梯迎客松,飞来石边是英雄。”景点历历在目,在眼花缭乱、诗意纷扰的梦幻般的情景中,你不知把眼光放置在什么地方,生怕错过每一瞬间的精彩,为与我一样更多的旅行者旅游方便,力求全而完美的把黄山的美尽收眼底,按图索引,按照方位和旅游线路的需要,针对性重点介绍。现在景区被分为温泉、云谷、北海、白云、玉屏、松谷六大区域,各有特色,各有侧重地点播。              

一、玉屏景区  以玉屏楼为中心,莲花峰和天都峰为主体,前山就是指这一景区。主要景点有“蓬莱三岛”、“百步云梯”、“一线天”、“新一线天”、“鳌鱼洞”等,是黄山绝佳处,迎客松在玉屏楼左侧,右侧有送客松,楼前有陪客松、文殊台,楼后是玉屏峰。 在迎客松旁,观瞻周围松树林里,涤涤荡荡,瞻前顾后,在满目的松林雄风里,突发奇想,陶然忘情于松风怪石林里,也赞《玉屏松》“黄山到地处处松,剪出勿忘钟灵秀,迎来送往本常在,唯有玉屏见其穷”。天都峰位于玉屏峰南,是黄山三大主峰中最为险峻之处,古诗赞曰:“任它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莲花峰,位于玉屏楼北,是黄山第一高峰。 从莲花峰下山,过龟蛇二石、百步云梯,穿过鳌鱼洞,到鳌鱼峰,到天海,天海位于黄山前、后、东、西海之中,为黄山之中心位置。天海近旁有海心亭、凤凰松等著名景点。                                              

二、北海景区北海景区是黄山景区的腹地,在北海景区是黄山景区的腹地,在光明顶与始信峰、狮子峰、白鹅峰之间,东连云谷景区,南接玉屏景区,北近松谷景区。北海群峰荟萃,石门峰、贡阳山,狮子峰在景区之中,峰上的清凉台是观赏云海和日出的最佳之处。 一路上与安徽当地的小导游一起,一边尽情欣赏路边的风景,一边听着导游津津有味的介绍着每一处不一样的风光,手中擎起的旅游小旗,黄色嵌字,别致而鲜明,目的是为了区别于其他旅行社的不同,也是起着引导作用。登上光明顶,大家脸上都湿漉漉的,但旅途的劳顿和开始时雨中给人带来的不悦早已被脸上洋溢的微笑所代替。                   

三、白云景区白云景区位于黄山西部,南起云门溪上的续古桥,北至伏牛岭,东起云际、石人二峰,西至双河口畔。将白云景区、松谷景区和北海景区联为一体——西海大峡谷。“千峰划然开,紫翠呈万状”的黄山西海大峡谷是黄山又一绝胜处。                 

四、松谷景区松谷景区位于黄山北坡,是狮子峰、骆驼峰、书箱峰、宝塔峰之间的山谷合称。  由芙蓉岭徒步上山,需蹬爬6500余级石阶,海拔高差1100米。游览松谷景区可以观赏到芙蓉峰、丹霞峰、松林峰、双笋峰等山峰,仙人观海、仙人铺路、老虎驮羊、关公挡曹、卧虎石等怪石,翡翠池、五龙潭等水景,芙蓉居、松谷禅林等古建筑。                                     

五、云谷景区云谷景区位于黄山东部,是一处谷地。宋代丞相程元凤曾在此处读书,故名丞相源。明代文士傅严漫游至此,应掷钵禅僧之求,手书“云谷”二字,此后禅院改名云谷寺。云谷主要景点有云谷山庄、古树、怪石、“九龙瀑”和“百丈泉”。                                          

六、温泉景区温泉又称汤泉、灵泉,发源于珠沙峰,涌出于紫云峰,常年气温42度左右,古人有“五岳若与黄山并,犹欠灵砂一道泉”的啧啧赞美,是黄山四绝之一,就不足为怪了。                                      

  黄山到处是温泉,自然吸引了古今多少文人墨客,李白、贾岛、徐霞客、石涛、郭沫若等人都曾沐浴其间,并留下许多赞美诗词。李白的《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贾岛的《纪温泉》“一濯三沐发、六凿还希夷。伐马返骨髓,发白令人黟”,把温泉的含情脉脉之说的入情入理,扣人心扉。                      

黄山幽幽静静,跌宕起伏,仿佛进入童话般的世界,用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更能表达此时的心迹。黄山的传统宗教文化也相当详尽,与道教神仙故事有关的峰名,如轩辕峰、容成峰、浮丘峰等。在所有的寺庙之中,祥符寺、慈光寺、翠微寺和掷钵禅院,号称黄山“四大丛林”。宗教的文化底蕴之幽深莫测,这正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黄山之水之幽、黄山之山之静,二者穿插其中,相得益彰,浑然一体,反映了独特的自然和人文风貌和文化,作为旅游和文化价值独特的名山,黄山该是承受着多大的赞美之词,承载多少的溢于言表的诗情达意。黄山游览到此,不妨把唐代诗人李白游览黄山时留下的““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的诗句,作为前人游黄山的简单总结,也算是对“山水共一色”的黄山的喜爱至极。                              

一次游历黄山只是看到了黄山全景的冰山一角,有的只是窥见了在雨中若隐若现的黄山大概,但记忆中深处黄山绘声绘色的美,即使莞尔一见,那美好的一瞬也会给你留下不灭的记忆,为此我把“黄山四绝”也以欣喜加欣赏的笔调,对记忆犹新景点以诗讴歌浸染之,算是不枉黄山一游,再度对黄山的回味。《迎客松》“黄山迎客空明空,优雅娴静伴从容,八百年里惊一见,华贵雍容在心中”、《仙人指路》“归来依旧存生疑,黄山曲径都是席,莫非仙人来指路,那能翩跹出其里”、《飞来石》“三柱飞来纵横石,一柱平天矼西端,一柱翠微峰侧前,一柱古颖林庵前。天设地造一擎天,行人脚下空中悬,心无旁骛无一物,在意徽州为那般”、《猴子观海》“猴子一坐越千年,碧海蓝天云雾展,观瞻只为享盛世,群峰簇拥若等闲”。          

游历黄山,从容如然,淡定从篇,“黄山本无价,自然来赏之”这是我对黄山新的评价,对一座山的喜爱,不以其价值为欣赏的载体和根本,而应该以平和的心态,深刻挖掘其内在的美和风韵,在我看来黄山已经不单单是山,不单单是山体的再造,而是文化价值的再体现,田园文化的再体验,这里既涵盖自然的力量,更是人文价值在历史长河中积累的喷薄而出的激情魅力四射所在。文化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这正如一个圆,整体看是圆的,但在一点确实平的,“文似看山不喜平”说的就是这个理,这一点黄山做到了,有棱有角,神秘莫测的黄山实至名归,而我也算是对黄山情有独钟,只可惜目前只登过黄山一次,黄山只是记忆中的符号,但黄山纳天下名山于一身,集“松、石、云、泉”这山的基本要素为一体,书写独特的内涵,在氤氲雾缭的江南更是独树一帜,成为文人雅士趋之若鹜竞相以观之、不吐不快的山川,就不足为怪了,为此用“山中有山别有缘,视若珍珠连成串”作为永久的记忆和研究对象,本身就说明对黄山的热爱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遍游黄山,天下无山”,化有形为无形,也是黄山宗教文化的一部分,如今想来,“黄山归来不是山”也是大道使然。今天魂牵梦萦的黄山,依然在诗和远方的路上,为情否?为念否?为寻找跃动中创作的灵感和心目中不落的秀色和堆砌文章,也是值得大写而特写的。

本文细字悉数多来自互联网,特别是百度搜索,黑体字来自自己的笔触,诗歌除了注明作者和其他外皆为本人之作切勿模仿。文章目的是学习交流之用,同时也为旅行爱好者提供快速阅览机会,然后有选择性快速行动,节省时间,达到最好最快的旅游效果,一并致谢!!!

本文作于2019年1月17日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588 投诉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闫相荣
创作 8 粉丝 10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0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