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飘雪
+ 关注 已关注 相互关注
1月16日 2019

穿越孤独,走过内心的《瓦尔登湖》

穿越孤独,走出内心的《瓦尔登湖》 大漠飘雪 午后的阳光一股脑漫下来,漫到倦意惺忪的帘幔刚刚好。周五的时光,让忙碌的影子和脚步慢下来,穿过喧嚣的闹市,滤去繁华,寻找一个心灵的释放口。现代人脚步匆匆,难得有一段惬意释怀的慢时光,而走进慢舍小二班,就是走进我们内心的《瓦尔登湖》,享受一周的慢时光! 宁静、恬淡、蕴藏智慧,暂时远离工作的繁琐,家庭的拖累,让心静下来,清茶一杯,书卷一册,你一言,我一语,畅所欲言,走过浮华回归真实的自我,而非沽名钓誉。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让我们感受到生命存在的意义不止仅有一种物质的状态,还有绝大多数精神的正能量。 沿着历史的脉络,我们走进大历史透过战争的鸿沟触及一段段深藏的千古往事。为着一个共同的爱好,因着文学灯塔导引,甘愿受文学魅力蛊惑,一次次潜入文学大师们布下的迷魂阵,反复咀嚼,拼命吸吮知识养料,偿还经年于书的亏欠,享受内心的丰盈。不知不觉2018已经过去,我们从前段时间热评的《白鹿原》走出来,又钻进《瓦尔登湖》。 从国内茅盾文学奖陈忠实的《白鹿原》到美国著名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一下把我们从小说的叙事提升到哲学的思维,上升到国际高度。让我们接触到西半球一个陌生的世界,无论从历史,人文,地理民俗生活对我们来说都是新奇的。我们可以有兴趣深入探讨,延伸,领悟许多未知的领域。索及许多植物学,动物学新名词。根据注释详细了解诸如蒲式耳计量单位以及异域他乡那些陌生的历史,神话典故,地理名词,各类学科知识,应有尽有,可以说包罗万象。 我曾经在中学时候就接触过许多外国文学,记得我二姐当年也是文学青年,刚结婚时挤出少的可怜的工资买了大量外国文学名著,我是学业未成,向来对陌生的异域风情有种天生的好奇感,促使我对此类书悄悄的过目触及。不过那时读书基本是图新鲜热闹,没有沉寂三十年后的今天认真,执着,而且唯独没有读过《瓦尔登湖》。我对《瓦尔登湖》的浓厚兴趣感于去年省作协张锐锋老师来书会作文学交流座谈会时提到过《瓦尔登湖》时声情并茂,朗诵到文中优美的片段,让我们仰慕的素来叼着烟斗深情肃穆的文学大咖谈起文学那种忘我,沉醉,敬畏的神态深深感染。我必须读《瓦尔登湖》,然后先在喜马拉雅听完,在电子书读过,但是现在再读仍然兴致。 《瓦尔登湖》感觉是笔记体式整理,从1845年7月4日的美国南北战争后《独立宣言》纪念日搬去瓦尔登湖边,独自生活了俩年多,基本就是一个人搭建小木屋。虽然孤独生活于世界社会之外,但他的描述既有哲理又有诗意,绝少流露那种愤世嫉俗,悲观消极的负能量思想。哲学家叔本华说过:“要么庸俗,要么孤独”,而梭罗是真正诠释了这句话的涵义,他也深深践行这句话的真谛,在他短暂的生命中,孤独而清醒的活在世界之上。即使在他生命延续时没有大红大紫,甚至当时出版的《瓦尔登湖》寂寂无名,不得不在地下仓库接受老鼠的啃噬。但是抹去尘埃,多年以后,这枚深埋的钻石终于照亮文学历史的回音壁! 让我们翻开经典每一篇都是那么美,浪漫的不可方物,像湖水般纯洁透明,像山林般茂密翠绿,充满浪漫的诗意。 “我并不比湖中高声大笑的潜水鸟更孤独,我并不比瓦 尔登湖更寂寞。我倒要问问这孤独的湖有谁作伴?然而在它的蔚蓝的水波上,却有着不 是蓝色的魔鬼,而是蓝色的天使呢。太阳是寂寞的,除非乌云满天,有时候就好像有两 个太阳,但那一个是假的。上帝是孤独的,——可是魔鬼就绝不孤独;他看到许多伙伴; 他是要结成帮的。我并不比一朵毛蕊花或牧场上的一朵蒲公英寂寞,我不比一张豆叶, 一枝酢......” 梭罗远离尘嚣,他想在自然的安谧中寻找一种本真的生存状态,寻求一种更诗意的生活。他显然是欣赏而陶醉于这种孤独,没有太多的物质欲望,甘愿过着极简主义生活,与自然为伴,所以并未感到这种孤独寂寞感。从俩年前的春天开始,历经了夏天、秋天和冬天,又以春天结束,这正是一个生命的轮回,终点又是起点,生命开始复苏。梭罗也完成了他生命的升华。 他是诗意的又是哲理的,当我们就着黄昏的余晖读着这一句句,一段段闪光的经典时,仿佛看到200年前的梭罗沐浴在金色的瓦尔登湖畔,遥望康科德镇袅袅炊烟掠过,苍鹰翱翔在他耕地的上空,鱼鹰插进波平如镜的瓦尔登湖,榛鸡拍打着飞出丛林。而他则沉浸在自然与人和谐的氛围中构思着一条条哲理名言: 唯有我们觉醒之际,天才会破晓。破晓的,不止是黎明。太阳只不过是一颗晨星; 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越是富有; 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的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然后从中学习,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 为什么一桶水放时间长了会变臭,而水冻成冰以后就能永远保持甘美呢?哲人说,这就如同情感和理智的区别;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人只需要闭上眼睛,转个向,就会迷路; 人生如果达到了某种境界,自然会认为无论什么地方都可以安身…… 我不善于朗读,但是看着这些着魔的词句,都想大声读来给自己听,直到记住为止。经典永远是经典,尼采曾经说过他的哲学是写给一百年以后的人看的,哲学家的观点永不过时,看不懂的永远看不懂,读懂的人会毕生追随,难怪海子狂热的迷恋梭罗的《瓦尔登湖》,进入《瓦尔登湖》就是进入诗的湖泊,每一句都那么诗意。 它虽然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刚读起来有点枯燥,费劲,但是富有哲理的散文诗一样的结构越嚼越有味,比读一本故事结构简单的小说受益多了。知识是相通的,梭罗不也大量引用中国古老的圣人老子经典言论。所以一部传世经典,一个真正的哲学家他的哲理思想无论过去几千几百年永远是照亮我们心头的灯塔。 读完《瓦尔登湖》掩卷已是数九寒天,也许窗外雪花纷扰,而窗内却心静淡然,岁末年初,惟愿时光静好,冬去春归万物又复始。梭罗说:“世界上没有比自由地享受着广阔地平线的人更加幸福的了”沿着自己生命的地平线,穿越孤独,越过已干涸的《瓦尔登湖》,向着星辰大海出发!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384 投诉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大漠飘雪
创作 44 粉丝 77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0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