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翔
关注 已关注 已关注

长江流万里 菊黄满祠香

波涛汹涌的长江南岸,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古祠一一陶公祠。这座祠为纪念东晋末年的伟大田园诗人陶渊明而建。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又名潜,号靖节先生。据史志载:“东流本彭泽东北境,晋彭泽令陶潜菊所也。”陶渊明大约在公元406年任彭泽县令,那时东流是彭泽属下的黄菊乡,这里因濒临长江,空气湿润,又是一片低矮丘陵地,宜于木竹花卉的生长,尤以菊花为盛。每逢金秋时节,各种菊花应时开放,贵则登堂入室,俗乃露天野生。陶渊明任彭泽令时因清查户口到东流,下船登上江岸,见山丘田野,满目皆菊,黄澄澄、金灿灿的一片,空气中也氤氲着浓郁的清香。陶渊明见这般美景、正合自己心境,从此之后,一有闲空就来东流采菊赏菊,后来又在城南选了一处菊所,时常“日驻彭泽,夜宿东流”,把酒赋诗,借菊咏怀,前前后后写下了《九日闲居》、《劝农》等诗篇,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

陶 公 祠

从东晋末年之后,东流人都把大诗人陶渊明在东流艺菊的这段历史看成僻邑的光彩,利用各种方式弘扬陶公的德行道艺,或诗寄情怀,或借以教化于民。

东流立县后,不仅将陶公艺菊的历史载入了本县史册,而且开始建祠祀之。

陶公祠始建年代无考,复建于明弘治三年(1490),距今已有511年。当时东流知县进士杨季芳因敬慕先生的高风亮节,先作祠堂于学宫之侧,立主以祀,后得工部郎中毛应奎例纸六千易壁石,继在当年先生种菊的菊所故址建起了陶靖节祠(俗名陶公祠),还在临江处建了一座菊江亭(又名望江楼)以供游人赏花游览。

据有关资料记载,当年的陶公祠与菊江亭,蔚为壮观,祠内四周通达,中为兔,安靖节神主,前设香案,祠前为厂亭,亭前为月台,宽广各数丈,周围垒砖为垣,临江为坊,坊外山丛植菊。岁月悠悠,风雨流年,明万历六年(1573)知县陈春筑东流县城墙,重建菊江亭时,移祠于亭侧。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东流南门外建秀峰塔时,建学舍10间,又将陶公祠移之于学舍一侧。

现在所看到的坐落在城南小丘牛头山上的陶公祠就建在原来的学舍旧址上。陶公祠,一进三间,粉墙青瓦,松竹掩映。入院门有鹅卵石径通后院,径两旁有柳树、花圃和百余盆金黄菊花。徽漆工艺大师制作的9副对联,悬挂在厅堂门廊上。正厅高悬“松菊犹存”匾额;两边墙壁上挂有八幅烫字烫画;中间安放着一尊高丈余的陶公塑像;两厢存有书法作品和介绍陶渊明的书籍以及陶渊明生平活动年表、世系家谱、诗作等。

松菊犹存

当走过300多米的环山公路,踏上70多米的台阶,仰观陶公祠,昔日风采,今朝犹在,让人不得不感叹 :

往事越千年,陶公归来三径茂。

长江流万里,黄花依旧一祠香。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554 投诉

喜欢我的作品,就赞赏支持哦

我的赞赏码

长按识别二维码给作者赞赏

记得在赞赏留言中写下名字哦


已有97位小伙伴点赞了哟!
3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

发自圈子
本作品入选糖水兴趣圈
人已加入
原味古村镇
原汁原味的中国古村镇,迂回曲折的不朽传说。
加入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张新翔
创作 113 粉丝 610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

收藏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