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薇
+ 关注 已关注 相互关注
10月6日 2025

巴尔干九国18日游(六)

— 原创 —

2025/09/07-09/24

文:晓薇

图:小文,晓薇

黑山,欧洲最新的国家之一

在2006年6月3日正式宣布独立,成为欧洲最新的独立国家之一。黑山的国旗(与阿尔巴尼亚国旗有些相似,巴尔干半岛上山鹰被很多国家选择用来作为国家的标志)。

黑山在2006年5月21日举行了独立公投,根据官方统计,55.5%的选民支持独立,超过了欧盟规定的55%的门槛。它是继南斯拉夫解体之后,最后一个从南斯拉夫联盟中独立出来的国家之一。

黑山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到今年,才19岁)。但又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国家。黑山的面积是1.38万平方公里,人口大约是62万(2024年估计)。黑山与阿尔巴尼亚共享的湖叫斯库台湖,黑山的宗教主要是东正教。

去过巴尔干半岛国家的游客们都说,巴尔干半岛这些国家里,还是“黑山”最漂亮,最适合人们放松度假,阿尔巴尼亚最单薄,没有什么可看,只有我们记忆中的对比。我们旅行团只能按照旅行社的安排,挑几个景点看看。

这个与意大利隔海相望的欧洲小众国家,小小的国土诠释了什么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里有着“山海情”,有着历经沧桑的历史古城,有4个国家公园,若干个获得荣登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风景名胜,有碧蓝如钻的蓝洞,有它自己的“万里长城”,通向山峰之巅的教堂。有着温暖的地中海气候。

四周环绕着千姿百态的山峰,有着历经沧桑的历史古城,有着天然公园,有着一岛一酒店,被地中海气候包围的它拥有自然美景。

有人说它的海滩犹如克罗地亚的蓝宝石海滩一样迷人,陡峭险峻的山峰堪比瑞士,峡谷如科罗拉多大峡谷般深邃,广场犹如威尼斯广场般典雅,小镇和希腊的小镇般古老,就是这样一座“黑山”,你来还是不来?

波德戈里察--黑山的首都

波德戈里察——河流之城,桥之城,阳光之城,葡萄酒之城,充满多样性和选择的城市,也是未来之城。波德戈里察位于绿色平原上,距斯库台湖不远,被6条河流分割,拥有100多座桥梁,四周是海拔高2024米的库西山脉,距海40公里,波德戈里察似乎是被大自然钦定的首都,也是与欧洲大陆重要的交汇口,是古老与新潮,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体。

波德戈理察,这座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伊利里亚人时期,起源于古老的多克利亚,站在战略要冲的位置,一路上见证了多方势力的交替——别忘了,“波德戈里察”意味着“山脚下”,讲的正是它依偎在戈里察山的脚下的地理位置。

15世纪受奥斯曼帝国的统治,留下了壮观的清真寺和坚固的堡垒。后来在19世纪末归入黑山,进入了现代历史的舞台——从南斯拉夫到社会主义联邦,再到尼古拉国王的皇宫,直至2006年宣布独立,波德戈里察终于成为了炙手可热的首都。

千禧桥

在波德戈里察有很多小河流及小桥。著名的白色“千禧桥”,一头有钢索,另一头缺却没有,也非常牢固。

千禧桥 Millennium Bridge ,是一座气势磅礴的斜拉桥,优雅地跨越莫拉查河。由斯洛文尼亚的设计团队和波德戈里察的土木工程大神姆拉登·乌利切维奇共同打造,它在2005年7月13日——一个黑山的超级纪念日——正式亮相。从那天起,这座桥就成为了这座城市的标志性明星。

长达140米的桥身,配以高耸入云的桥塔(高出路面57米),在天际线中格外醒目。十二根钢缆像摇曳的琴弦,连接着巨大的支撑块,既坚固又美观。它不仅让交通更加顺畅,还把城市的两岸连接得更紧密——从繁忙的市中心到新兴区,一桥牵动着全城的脉搏。站在桥上,抬头望去,风景绝美,河水、天际和城市共同绘成一幅令人心醉的画卷。无论白天还是夜晚,它都是不可错过的城市名片。

国王公园

在城市的喧嚣中,隐藏着一片静谧的绿洲——国王公园 King's garden 。这里是纪念黑山第一个国王尼古拉一世的地方,也是黑山人民心中的圣地。2013年翻新后,公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郁郁葱葱的树木、优雅的雕塑、安静的喷泉,构成一幅自然与艺术的完美结合。雕塑便是国王尼古拉一世。

市府大楼广场上的纪念碑,市府大楼。

波德里查基督复活主教座堂

这座教堂坐落在波德戈里察新城附近、莫拉查河西岸的东正教圣殿,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宗教瑰宝。始建于1993年,由Predrag Ristić设计,这座教堂在2013年10月7日盛大落成——巧合的是,这一天是“米兰宗教自由敕令”颁布的1700周年纪念日。

外观不拘泥于传统拜占庭样式,反而展现出一种迷人而独特的现代感。双塔和高耸的拱门让它的轮廓更显壮观,内部墙壁上布满金色壁画、华丽的大理石铺设,让人仿佛走进了一座光彩夺目的宝藏殿堂。

这个教堂不是简单的礼拜场所,更是信仰与文化的象征。每天,虔诚的信徒络绎不绝,散发着庄重的氛围。站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宁静,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悠久的宗教历史和文化底蕴。

黑山科托尔古城

科托尔古城是游览黑山必去的景点。记得2024年,我们“地中海邮轮游”时,也停靠在科托尔港。我们也曾到科托尔一游。这次,再游,马上产生一种熟悉感,甚至我居然找到上次走过的街道,和那个非常漂亮,很有代表性的商店,和那“五颜六色”的门板。再拍一张!

科托尔老城是典型的中世纪城市,建于12世纪至14世纪。中世纪建筑和众多文化遗产古迹使科托尔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和历史遗产名录。很多人都说,假如你只能去一个黑山的古城,那必须是科托尔。科托尔位于世界上最美丽的海湾之一,在中世纪这是一个贸易港口城市,千百年来流传下来许多传奇动人的故事等你来探寻。它有长达4.5公里的城墙,是用了几个世纪才建成,是欧洲最为完整的长城。

湛蓝的天空下,海水被映照的晶莹剔透。高处碧绿的植被覆盖的山下,是197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科托尔古城。东欧人民都喜欢的红瓦屋顶,高高低低,那是科托尔的老城。而期间露出的白灰色的高低建筑,那就是岛上的教堂,还有宽阔的马路和各种造型的高大银灰色建筑,那就是新城的现代化的酒店。新旧城建筑的相互印证,交替,把这座“古城”打扮得更加具有吸引力。

科托尔古城是一座保存中世纪原貌最完整的古城,老城只有5000多居民,所以《孤独星球》称它是拥有如时光倒流景观的中世纪村落。

科托尔的老城是一个15世纪的老城,有海门,1555年,有河门,1540年,古蒂茨门,13-18世纪。城里有14个大大小小的教堂和修道院。 “海门” (Sea Gate),这是该镇的主要入口,建于 1555 年威尼斯统治时期。然后是威尼斯的象征,圣马可的带翼狮子,骄傲地标记在表面上。

老城的主入口很小,门洞的石头上,至今仍刻着铁托的名言:“你休想拿走!”有必要了解一下铁托说这句话的背景--1944年11月21日,铁托率领军队从纳粹德国手中夺回了科托尔古城,掷地有声地扔了一句话:“你的我不要,我的你休想拿走!”

直到今天,从南斯拉夫解体中独立出来的黑山,依然在自己最著名的古城,以及游客们必然会经过的主入口,保留着铁托的这句名言。毕竟当年的黑山人,曾是铁托游击队的中坚力量。黑山是不会忘记铁托的。

在一战之前,面积不大的黑山就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它有一项傲视巴尔干半岛各国的记录--当土耳其的铁骑弯刀横扫巴尔干半岛时,黑山是唯一没有被土耳其征服过的巴尔干国家。

精奢的“圣斯特凡岛”

与大陆连接的一个小岛“圣斯特凡岛”,岛上的房屋高低错落,导游告诉我们,那是安缦集团建造的“精奢”级酒店,把整个小岛都改造成了“安缦”级。不是住客,不得登岛。至于我们普通的游客,只能从高处“眺望”,想象一番富豪们的“精奢”生活。

科托尔岛的“长城”

科托尔岛上的“长城”,长约4.5公里,登城的楼梯非常陡,一般人的体力是无法爬到山顶的。听到导游宣布的要在规定时间内回到车上,想试吧一下的人都放弃了。

圣特里芬大教堂,既“科托尔”大教堂,建于12世纪,是老城最宏伟的建筑之一。以本地的主保圣人命名。它的正面有两个造型略有不同的塔楼,而且注明建造日期。

亚得利亚海边的布德瓦

布德瓦,这是黑山最著名的旅游城市。布德瓦濒临亚得里亚海,人口只有1万多,是黑山的度假胜地。布德瓦老城很小,但已有2500年历史,最早来到这里的是希腊人,之后被罗马帝国纳入版图。这里有三个著名的教堂,彼此都相邻不远。它们是七世纪的圣伊凡教堂,九世纪的圣玛丽教堂,十九世纪初的圣三一教堂。

布德瓦有近12公里的海滩,这里东欧、俄罗斯的游客占比重很大。“布德瓦舞蹈家”的雕塑坐落在老城西侧的一块礁石上,是这座海滨城市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身材窈窕的少女翩翩起舞的身姿,她身下湛蓝的海湾就是她的大舞台。

布德瓦的海水清澈见底,2008年9月麦当娜曾在海滨举办演唱会。 ​布德瓦有近12公里的海滩。九月中旬的温度,不冷不热,正好可以在海湾里畅游一番。海滩上,都是晒太阳的人们。不把自己晒成小麦色,怎能算是来过布德瓦呢?

我们住宿的酒店,非常漂亮,舒适,我们二人居然“摊上”一个套房,(两个带大床的卧室)及非常美味的西餐自助餐。

有关巴尔干半岛的历史与地理知识(一)

一个半岛,10个国家

巴尔干半岛处在亚非欧三大洲的交汇处,濒临地中海、亚得里亚海、黑海等重要海域,该地区总面积约55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6000万。历年以来都是大国的必争之地。在这种强邻环伺的背景下,巴尔干半岛逐渐形成多方势力割据的政治局面。 加上其地表条件崎岖不平,导致生活在当地的居民都处在不同的地域,基本是相互隔离的状态,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聚集区,这才给了南斯拉夫民族区域性分散发展的条件。

东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的到来,成了南斯拉夫民族分化的催化剂。

巴尔干半岛上的国家包括阿尔巴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克罗地亚、科索沃、黑山、北马其顿、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斯洛文尼亚。这些国家都很好地保留了东南欧的历史和文化,是了解该地区的重要窗口。

这个半岛占有东南欧的战略位置,还是连接中欧和东地中海之间的桥梁,良好的地理位置在历史上曾是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文明的交汇点。

自然特点

从亚得里亚海到黑海,巴尔干半岛拥有多样的地理特征,使其在几个世纪以来成为政治冲突的焦点。

山脉:天然的分界线

“巴尔干”在土耳其语中意为“山脉”,突显了山脉在该地区的重要性。巴尔干山脉影响气候:北部夏季温暖、冬季寒冷,南部夏季炎热、冬季多雨。这些山脉不仅是天然分界线,也是文化和历史的标志。

整个半岛平原稀少,多处于沿海地带,巴尔干山脉、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脉、罗多彼山脉等一系列大型山脉纵横交错,农业生产困难,生产力十分有限,本土地缘势力难以形成统一的地缘强权,不足以力抗外部压力,维护其之独立性,所以任何一个外部势力的插足,都可以在当地引发战争和冲突。其又位于欧亚非个大路交汇要冲,每每周边帝国崛起冲突,或是帝国的崩溃,如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纳粹德国等,这里都会成为争夺拉锯的主战场。

河流

多瑙河、萨瓦河和德拉瓦河等主要河流对交通、贸易和农业至关重要。多瑙河流经多个巴尔干国家,连接中欧和黑海。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233 投诉
巴尔干九国18天游
本专集共有 10 篇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晓薇
创作 206 粉丝 1485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2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