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某人
关注 已关注 已关注

怀念恩师陈国庆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的联席院长刘禹东学弟说他在组织一个专辑。他给了我一个任务,写一篇纪念陈国庆先生的文章。我试了一下推辞,说我只能写出我和陈先生之间的师生情谊,着笔无法全面。禹东学弟说,就写你的回忆。那我无法再辞,只好奉命。既然这样,我正好借机发问一句,以求舒解那个压在我心底深处的不大不小的痛点。 记得大约是15年前的一个冬夜,我在纽约家里的电脑上无意之中看到一篇中文报道,南开大学陈国庆教授去世了。我在震惊悲痛之余,反复搜寻,得知已经是半年之前的事情了。怎么会?为什么?恩师之情,宛如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就这样在我的不知不觉中成了只能追忆的似烟似雾的情绪?为什么不通知我参加他的告别仪式,为什么不给我抚棺痛哭的机会? 这个痛这个抱怨压在心里无人诉说。只好自我宽慰,陈先生后来由澳大利亚经济转入金融研究,弟子学生几十个,我又远在大洋彼岸,没有人通知我也属正常。再说了,以我当时在美国的奔波劳碌的生活状态,就是真能通知我,会不会飞回来也不肯定。只是在后来的日子里,每次有同学说起陈先生怎么怎么跟他们提起我这个大师兄的事情,我的心就会隐隐作痛。不能为我的恩师奔丧,注定会是我这一辈子的无可弥补的缺憾! 第一次跟陈国庆先生的接触,是我在地处皖南山区的安徽劳动大学临毕业的时候。我因为参加闹学潮,留下了案底,担心毕业分配不利,转而想到了报考研究生,以求离开安徽。我选择了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的世界经济,导师就是陈国庆先生。我很认真地准备,很认真地应考,寄托了很大的期望。但是,由于南开大学招生办的疏忽,把我的英文考试成绩由53分统计成只有9分,造成了我没有被通知复试。后来寄给了我一份落选通知书。好在那个不录取的通知书里面附上了我各科的考试成绩。我在失望之余,发现了这个不可能的低分,自觉有异。我在千里之外立即发了两份询问申诉电报,一份给招生办,一份给陈国庆先生。在忐忑不安之中,一星期之后接到了免去复试直接录取的通知书。又接到了陈先生的信。他在信上说,他之前看到我各科成绩都不错,只有英文9分,太低了。很是可惜。他说他本来就要写信给我,让我努力补上英文,明年再考他的研究生。接到我的电报,他第一时间赶到招生办,说没有时间了,也不需要再复试了,直接录取吧。就这样,1981年底,我有幸戏剧化地成为了陈国庆先生的学生。转年初开学,到了南开大学之后,知道在我们之前,陈国庆先生有两个本科是工农兵学员的上一届的研究生,一个是来自上海的郑琳华师姐,一个是来自广东的张干群师兄。跟我同届的另外一个学生是来自南开经济系本科的唐以明。唐对我说,复试的时候就是他一个人,怎么录取的时候又多出来一个啊? 我们同级的同学里面,社会主义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有逄锦聚,高佩义,戴冠来,陈宗胜,韩秀云和程海。世界经济专业的有我,唐以明,郝建平,冼国明和肖步哲。 我当陈先生的学生是在1982年初至1984年底,距今已有36年了。今天来回忆,自有难度。我必须首先在今日的我和那时的我之间建立一个通道。然后才能再与当年的恩师勉力相通。我不愿意把我不能肯定的事情加在我的回忆文字里面,我也不愿意使用那些通常描述知识分子的伟大品格如任劳任怨无怨无悔时时刻刻都跟着党走这样的虚套之词。 真实忠实才是最好的怀念。 3年研究生期间,陈先生的专业授课基本上就是在他的家里进行的。那是一间只有几十平米的筒子楼住房。那时,陈先生教授的是澳大利亚经济。后来我的毕业论文是澳大利亚政府的财政政策分析。唐以明同学的论文是澳大利亚政府的金融政策分析。 陈先生治学认真,笔头勤快。他们这一辈人的研究和教授,基本上都是手工制作,读书写字,卡片,钢笔。陈先生和老伴程伯母,除了每天在楼下散步之外,没有什么业余爱好。先生特别珍惜文革结束以后的黄金时期,每天伏案读书写作,钢笔字工整有力。老夫妻没有子女,相依为命。待学生如子女,轻言慢语,宽容慈善。回想起来,我这一辈子,父母因为生活所迫,无暇细心照顾。自然缺少家庭天伦之乐。倒是在那3年里面,陈先生程伯母视我为自己的孩子,容忍我的各种毛病。让我有被呵护的温暖。 记得我刚进校的时候,陈先生有想为其他教授家女儿介绍配对的意思,结果很快就失望了。我的女友3个月之内由安徽来探班。先生伯母没有流露出失望之色,没有怠慢,很快就把我女朋友视如家人。之后在女友安徽大学中文系毕业的时候,陈先生写信给安大经济系主任藤茂桐教授,帮助我的女友离开安徽,分配到北京工作。 我进入南开经济研究所学习的第二年,有次学校召开研究生会议。记得台上坐着校长滕维藻等人。我在下面举手要求发言,上了台,一通异议浅见,居然也有零星掌声。我发言的主要内容是不满意纸上谈兵式的学习氛围,研究美国经济的研究澳大利亚经济的,只能抱着个地球仪,研究世界金融的,到现在不知道美元长什么样。当天去陈国庆老师的家里把此事向他做了汇报。陈先生说我有自己的想法,值得鼓励!同时,他把话锋一转,说你真心热爱世界经济的话,你一定要把英文的水平提高上去,多看英文原著,多练习听力。 他说,唐以明的英文好,我的写作能力强。两个人要互补,各自努力。 陈国庆先生祖藉福建。早年毕业于北京燕京大学。他与程伯母的相识始于燕京时代。他跟钱伟长曾经同学。 在南开大学里,陈国庆先生与钱荣堃先生的私交最好。 记得那是89之后,在我1991年出国留学之前的某一天,我从北京回南开看望陈先生。我当时已经心灰意冷,萌生去意了。我简单汇报了北京的情况和我自己的打算。但是我没有敢告诉他其实那个时候我已经辞掉了中信公司的工作,已经是没有退路了。我们师生对政局有许多共同的无奈和失望。看得出,他不太愿意我离开中国,但是,同时他又说,以我的秉性和性格,留下来也不会有什么发展。那天老两口留我吃饭。在饭桌上,他告诉了我一件钱荣堃先生的事情。钱先生作为一名政协方面的代表参加北京的一次会议,总理会后同大家握手拍照。走到钱跟前的时候,伸出手来,钱不伸手相应回握。钱荣堃认为那是一只脏手,不耻为伍。陈国庆先生在讲这个事情的时候,语气里面带着自豪和骄傲。 在学校的时候,陈先生也曾经介绍我到陈荫枋教授,杨敬年教授和易梦虹教授家里去过。那个时候,在我导师的引见之下,在我的课堂上,我有幸认识了许多南开大学校园里的经济学者,堪称大师级别的专家教授。其他还有藤维藻,谷书堂,魏勳,熊性美,殷汝祥,王继祖,等。今天回忆起来,他们如同天上的闪耀光芒的星星。我的导师陈国庆先生是其中的一颗,他永远闪耀在我的心里。如今,大师不在,南开的学术地位下降明显。 现在回顾起来,那段时光,是这些大师们教学生涯里扬眉吐气最为风光的一段。同时,也是我们这样的学生意气风发豪情万丈的人生闪光阶段。 但是当年,我的性格粗陋,做事马虎,与我的导师差不多就是两个极端的人。陈先生为人谨慎宽容,不记得他有发火动怒的时候。有次课余他留我吃饭,我吃一只螃蟹,风卷残云,一通咀嚼。陈先生笑了,说你那样吃肯定吃不干净呀。我说螃蟹哪能吃得干净。程伯母在边上说,等会儿你就知道了。一会儿,先生把他的那只吃完了,他是用蟹脚慢慢掏出来吃的。让我惊奇的是,他把吃完的螃蟹又拼搭了回去,变成了一个原样的蟹。再回看我吃完的那一堆,我们大声笑了起来。 先生对待文字,对待写作,也是如此认真。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视为他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他咬文吐字,文雅有序,一口北京口音。虽然不是那么雷厉风行,然而,一旦认定的事情,他会持之以恒,兢兢业业。我的字迹不工整有型,行为思维也颇为浮躁。陈先生以慈父一样心态,容纳了我的粗糙和任性,同时又以他雍雅的态度春风化雨般地熏陶着我。记得我有一次脑筋一弯写了一篇论事物的两重性的文章。他看了之后说,你这个东西跟我教你的专业没有什么关系,我也看不大明白。但是我会推荐给《南开经济论坛》。结果还真的发出来了。那是我第一次看见自己的文字被印出来。在他的鼓励之下,我后来对思考和写作有了很大的勇气。我在北京工作的时候,每发表一篇文章,都会像汇报战果一样拿回天津给他看。他也会认真的读,继续给我意见和指导。这种师徒交流方式一直到1991年我自费留学之后才中断。 出国之后,我只有一次回来与陈先生相聚。那是在南开经济研究所的50周年的庆典活动期间。 那次去先生家,见到了我熟悉的一幅画。 当年,我和女友去陈先生家的时候,送了一幅家乡的芜湖铁画,黄山迎客松。那个简陋的铁画挂在老师家客厅的墙上。自我毕业以后,1985年开始,陈国庆先生开始转进南开大学新成立的金融系执教。就这样,自丁红同学和陈平同学开始,我的师弟师妹们都是金融学的研究生了。他(她)们后来在中国的金融界出类拔萃,成了精英。陈先生以他旺盛的精力和对教授工作的热爱,接受和培养了许许多多我不认识的师弟师妹们。而我自己后来又远走它乡,多年失联。跟南开跟老师,自有一种无可奈何的疏离感。但是,那一天再见到先生和伯母,又看到挂在老师家墙上的那幅铁画,我暗自激动。纵行万里,我还是我老师的学生。 时隔多年的漂泊,我终于又回到了南开,回到了我恩师的家中。他们老两口还是住在南开校园里北村的那个筒子楼单元里。印象中,那次由马君璐系主任安排了一顿餐聚。我看着消瘦了一圈的先生,心里不是滋味。强颜欢笑,不知所措。那是我最后见他的情景。此情此景,定格在我的记忆深处。转眼,近30年又过去了。 我时常回忆,三年的南开学习,学到了什么?总结出来,是陈国庆先生,以及那一批老先生们,教导了我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态度,既要兢兢业业,又不墨守成规。拓宽了我的视野和心胸,教导了我对世间万物的观察和思考的方法。更重要的,他们以耳濡目染言传身教的方式培养出我们的修养,良知和判断标准。 只是,每念及此,心里总有隐隐的愧疚和不安。我怕是没有如先生之愿吧? 今年4月中旬,我们南开大学经济学人微信群组织活动,30多人团聚黄山。在返家途中的高铁上,周冰大哥跟我说起几十年前在南开校园里的一件事。当年周冰是我们研究生同学的党支部成员,他有一次遇到了我的导师陈国庆先生。陈先生问他,你们选先进学生代表,为什么不选梁进?面对如此问话,周冰不好给出梁进的各方面表现远不够资格这样的解释,只能耐心跟陈先生说,先进学生只有一个名额。他估计陈先生会说是这样啊,那就算了这样的话来。他没有想到,陈先生接着说,那为什么不把这个名额给梁进? 周冰把陈先生对我的护犊之情记在心里几十年。我却是第一次知道。 噢! 我是怎样敷衍潦草度过我的人生的?愧对我师啊! 我的痛又再一次袭来。 先生的在天之灵,读到我的愧疚,当会以他那慈祥的心态再一次包容我吧?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3052 投诉

喜欢我的作品,就赞赏支持哦

我的赞赏码

长按识别二维码给作者赞赏

记得在赞赏留言中写下名字哦


已有49位小伙伴点赞了哟!
3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

发自圈子
本作品入选糖水兴趣圈
人已加入
文道 · 老沫
经由正向的文字,通达形而上的精神体验,用文道讲述生命。
加入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梁某人
创作 71 粉丝 545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

收藏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