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森林
+ 关注 已关注 相互关注
11月25日 2018

梦回乌镇

1、 乌镇是江南水乡六大古镇之一,至今已有1300年建镇史,古风犹存的东、西、南、北四条老街呈“十”字交叉,构成双棋盘式河街平行、水陆相邻的古镇格局,当地人分别称之为东栅、南栅、西栅、北栅。

千百年来古镇民居临河而建、傍桥而市,镇内民风纯朴,是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典范,同时乌镇又有其它小镇所没有的临水建筑――水阁,乌镇由此又被称为“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

2、十二月八日上午十点,我和张源淦随杭州一旅游散团,前往神游已久的乌镇。

到达乌镇,已是近午时分。一座座清韵悠悠的小桥古朴典雅,一条条乌篷船在微波荡漾的河面上穿梭往来,一排排散发着古老气息的木屋与小桥流水交相辉映。

3、走进水乡,从我与她凝眸相视的那一刻起,我就深深的沉迷其中。她那清秀的眼波、玲珑的纤姿、高高的屋檐、黑黑的窗棂、长长的石板路、窄窄的街衢、幽幽的水巷、瘦瘦的乌篷船……一切都是那么淳朴,古旧,清幽,安详……

4、漫步在古镇的青石板上,沾满都市风尘、疲乏的旅屐,敲打着舒缓的节奏,和古老的诗韵亲吻,仔细倾听,脚步在另一条幽深小巷里的回音,什么都不去想、什么都不用说,任思绪驰骋……

5、看到窄窄小巷两边各式各样的民居,一种静谧和安然的思绪一起随着水乡潮湿的风漫入心扉,又诗意般清清浅浅地撒落在倦怠慵懒的心底。古朴的石板,古旧的木屋,古老的故事,定格成江南水乡最美的画卷。

6、还有那些迎风沐雨的飞檐翘角、黛瓦粉墙、雕窗水阁、青苔古砖,它们都在倾情喧染,眼波流转间,似乎倒转了时光,步入了前世,让人生出恍如隔世的幻觉——流连之间,已然置身于世外桃源。

7、江南的乌镇是水做的,河是乌镇水乡的街,桥便是乌镇水乡的眼。在潺潺的流水声里,我们可以登临石隙里长满明草清树的拱桥,感受岁月沧桑的洗礼。

8、水乡的流水含情脉脉,且富有灵性。她日夜浸润古镇的肌肤,养育古镇的华美,沉淀古镇的气质,流淌古镇的情节。坐在乌篷船里,飘渺行舟如落叶般游曳于水乡,听着一声一声的欸乃,心就这样一寸一寸地柔软了。

9、坐在临水轩窗里,远处就是依稀的桥影……此景此情,心中自然想起卞之琳先生《断章》里的诗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0、江南的灰瓦白墙多多少少总带着些许忧郁的气质,让人不由自主地沉寂在历史的幽静里。属于过去悠远时光,浸泡在岁月烟云里的乌镇,不见世俗的喧嚣与浮躁。眼前显现的是岁月沧桑里已失去鲜艳光泽的画面,连呼吸都有一股陈旧的味道。尘封的岁月不经意间把这里的一切都演绎得格外的凝重而生动。

11、 江南水乡宅院的情致大多不在门脸,而在内里——内廷院,影斑驳……

12、乌镇,也是一代文豪茅盾的家乡。茅盾以其《子夜》、《蚀》、《林家铺子》等一系列作品闻名于世。当我走进立志书院时,看到它们规则地陈列在玻璃橱窗内,默默地注视着每一个过往的游客,好像在向我娓娓地讲述着一个永远都讲不完的古镇的故事。

13、穿过东侧的立志书院,走进茅盾故居。故居内部的布置虽然简单,但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根梁柱,甚至连墙角里的点点青苔,都在隐隐地透着沈氏家族世代书香特有的静雅之气。

14、对这位已逝的文学巨匠,我崇拜至极。

15、整整三个小时, 我不厌其烦地穿梭在乌镇河两岸,翻阅着每一本泛黄的书籍——百床馆,木雕馆,民俗馆,钱币馆,染坊、酒坊,修真观戏台各具特色;星罗棋布的商铺仍能显示出当年的繁华与歌舞升平。不知远古那些会聚临河水阁的雅士们,在凭栏对酌,举杯邀月,畅舒豪情时,可曾想到过今日的繁景?

16、不管怎样,乌镇人沿承了祖先的技艺与美德,依旧一代一代地将染好了的蓝印花布挂在太阳底下晾着,那情景实在叫人惊叹!一幅幅蓝印花布从高高的云天直挂而下,太阳照着的时候,蓝印花布发出唯美的光芒,一朵朵别致的花儿仿佛呼之欲出;当风吹过的时候,悬挂着的布条则跳起了古雅的舞蹈,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

17、在长长的石板路尽头的繁华地段,有原汁原味的蜡染布料,有陈年的米酒,有湖笔,有皮影戏,有早已看不到的油纸伞……各种各样的江南手工制品更是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

18、真想时间就此凝固,好将自身肉体楔入到古老的砖缝里,和着古镇的脉搏一同呼吸……

19、这就是我眼中的乌镇…… 这就是我梦里的乌镇……

20、她像一本书,一本文化厚重、内涵丰富的史书;她像一首诗,一首柔情似水、清新隽永的田园诗;她像一幅画,一幅浓淡相宜、意境深远的风景画……

 梦回乌镇  图文/ 湛庐松涛 2012年12月15日  1、 乌镇是江南水乡六大古镇之一,至今已有1300年建镇史,古风犹存的东、西、南、北四条老街呈“十”字交叉,构成双棋盘式河街平行、水陆相邻的古镇格局,当地人分别称之为东栅、南栅、西栅、北栅。 千百年来古镇民居临河而建、傍桥而市。镇内民风纯朴,是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典范,同时乌镇又有其它小镇所没有的临水建筑――水阁,乌镇由此又被称为“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 2、十二月八日上午十点,我和张源淦随杭州一旅游散团,前往神游已久的乌镇。 到达乌镇,已是近午时分。一座座清韵悠悠的小桥古朴典雅,一条条乌篷船在微波荡漾的河面上穿梭往来,一排排散发着古老气息的木屋与小桥流水交相辉映。 3、走进水乡,从我与她凝眸相视的那一刻起,我就深深的沉迷其中。她那清秀的眼波、玲珑的纤姿、高高的屋檐、黑黑的窗棂、长长的石板路、窄窄的街衢、幽幽的水巷、瘦瘦的乌篷船……一切都是那么淳朴,古旧,清幽,安详……   4、漫步在古镇的青石板上,沾满都市风尘、疲乏的旅屐,敲打着舒缓的节奏,和古老的诗韵亲吻,仔细倾听,脚步在另一条幽深小巷里的回音,什么都不去想、什么都不用说,任思绪驰骋…… 5、看到窄窄小巷两边各式各样的民居,一种静谧和安然的思绪一起随着水乡潮湿的风漫入心扉,又诗意般清清浅浅地撒落在倦怠慵懒的心底。古朴的石板,古旧的木屋,古老的故事,定格成江南水乡最美的画卷。 6、还有那些迎风沐雨的飞檐翘角、黛瓦粉墙、雕窗水阁、青苔古砖,它们都在倾情喧染,眼波流转间,似乎倒转了时光,步入了前世,让人生出恍如隔世的幻觉——流连之间,已然置身于世外桃源。 7、江南的乌镇是水做的,河是乌镇水乡的街,桥便是乌镇水乡的眼。在潺潺的流水声里,我们可以登临石隙里长满明草清树的拱桥,感受岁月沧桑的洗礼。 8、水乡的流水含情脉脉,且富有灵性。她日夜浸润古镇的肌肤,养育古镇的华美,沉淀古镇的气质,流淌古镇的情节。坐在乌篷船里,飘渺行舟如落叶般游曳于水乡,听着一声一声的欸乃,心就这样一寸一寸地柔软了。  9、坐在临水轩窗里,远处就是依稀的桥影……此景此情,心中自然想起卞之琳先生《断章》里的诗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0、江南的灰瓦白墙多多少少总带着些许忧郁的气质,让人不由自主地沉寂在历史的幽静里。属于过去悠远时光,浸泡在岁月烟云里的乌镇,不见世俗的喧嚣与浮躁。眼前显现的是岁月沧桑里已失去鲜艳光泽的画面,连呼吸都有一股陈旧的味道。尘封的岁月不经意间把这里的一切都演绎得格外的凝重而生动。 11、 江南水乡宅院的情致大多不在门脸,而在内里——内廷院,影斑驳…… 12、乌镇,也是一代文豪茅盾的家乡。茅盾以其《子夜》、《蚀》、《林家铺子》等一系列作品闻名于世。当我走进立志书院时,看到它们规则地陈列在玻璃橱窗内,默默地注视着每一个过往的游客,好像在向我娓娓地讲述着一个永远都讲不完的古镇的故事。 13、穿过东侧的立志书院,走进茅盾故居。故居内部的布置虽然简单,但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根梁柱,甚至连墙角里的点点青苔,都在隐隐地透着沈氏家族世代书香特有的静雅之气。 14、对这位已逝的文学巨匠,我崇拜至极。 15、整整三个小时, 我不厌其烦地穿梭在乌镇河两岸,翻阅着每一本泛黄的书籍——百床馆,木雕馆,民俗馆,钱币馆,染坊、酒坊,修真观戏台各具特色;星罗棋布的商铺仍能显示出当年的繁华与歌舞升平。不知远古那些会聚临河水阁的雅士们,在凭栏对酌,举杯邀月,畅舒豪情时,可曾想到过今日的繁景? 16、不管怎样,乌镇人沿承了祖先的技艺与美德,依旧一代一代地将染好了的蓝印花布挂在太阳底下晾着,那情景实在叫人惊叹!一幅幅蓝印花布从高高的云天直挂而下,太阳照着的时候,蓝印花布发出唯美的光芒,一朵朵别致的花儿仿佛呼之欲出;当风吹过的时候,悬挂着的布条则跳起了古雅的舞蹈,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 17、在长长的石板路尽头的繁华地段,有原汁原味的蜡染布料,有陈年的米酒,有湖笔,有皮影戏,有早已看不到的油纸伞……各种各样的江南手工制品更是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 18、真想时间就此凝固,好将自身肉体楔入到古老的砖缝里,和着古镇的脉搏一同呼吸…… 19、这就是我眼中的乌镇…… 这就是我梦里的乌镇…… 20、她像一本书,一本文化厚重、内涵丰富的史书;她像一首诗,一首柔情似水、清新隽永的田园诗;她像一幅画,一幅浓淡相宜、意境深远的风景画……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619 投诉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啄木森林
创作 39 粉丝 37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0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