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善秋鸽(野草逢春)
关注 已关注 已关注

第二轮古典诗词系列讲座(1)

一、概述         诗词是中华文化中的一块绚丽的瑰宝。世世代代的人们热爱它,并从中获得艺术的享受、思想的熏陶和历史的启迪。可以说,它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延和民族特性的形成,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当代人也普遍喜欢诗词,不少人想从事诗词创作。但我们常常看到,有的诗貌似律诗,或五言或七言,内容、意境也不错,却不合格律。这是因为不少人对诗词格律不太了解,甚至不知道律诗是要讲平仄的。开国领袖、伟大的诗人毛泽东就说过:“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         讲平仄、论格律,这对写诗的人来说,当然是一种束缚。但如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它也会带给你乐趣,一种创造性的乐趣。正如复杂的象棋规则,对喜欢下棋的人来说,既是约束也是乐趣。如果车、马、炮任意走,那就不成其为象棋了。又如,喜欢踢足球的人,自然也都以遵守它的规则为乐。随便踢就没有意思了,没有规则就没有球艺。我们不妨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待格律对诗词创作的约束,掌握诗词格律并不难,只要有兴趣学,只要学习得法。本文试图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尽可能少的文字、方便记忆的表达方式,来讲清诗词格律的全部主要内容。掌握诗词格律,需要了解的东西固然很多,但应着重弄懂的主要是两点:一是平仄,一是用韵。这两点又是互相联系着的。

二、平仄         诗、词都要讲平仄,我们先讲诗律的平仄。 01、关于近体待       我们要讲的诗律,指的是近体诗的格律,不涉及诗经、乐府中的那种古体诗。近体诗是唐以后逐渐形成的,它对平仄、对仗、字数有严格的要求。近体诗,从体例划分,有三种:绝句(每首四句),律诗(一般每首八句),排律(每首十句以上)。基础是绝句,明白了绝句,其他就好懂了。 02、平仄的基本格式 平仄排列最基本的格式是: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后加仄) 大漠沙如雪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后加平) 燕山月似钩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前加平) 何当金络脑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前加仄) 快走踏清秋(注:记住了李贺写的《马》这首绝句,自然就记住了平仄的基本格式。“燕”在这里读第一声。) 所以要说这是“基本格式”,是因为其他各种格式(包括五言和七言的,包括绝句和律诗,共16种),都可以从它推导出来。学习中,一定要先把这个“基本格式”背熟,记住。从基本格式推导其他格式,是学习的一个窍门。如果把全部16种格式都开列出来,机械硬背,那是不容易记住的。 这个“基本格式”中所说的“平”,大体上就是现在普通话中的“阴平”字和“阳平”字;“仄”,大体上就是现在普通话里的“上声”字和“去声”字。这里所以只能说“大体上”,是因为并不完全如此。对这个问题,后面还要专门讲述。 上面说的这种基本格式,其实是五言绝句的一种。试举两例。 例一: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李白《劳劳亭》     (诗中第一个字,本应用仄声字,却用了“天”字,是平声字,但在此处是允许的。原因,后面会讲到。) 例二: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一” 字,在唐韵里是读仄声的,后面会讲到。)

03、“对”和“粘”的规则 从上面所举的基本格式中,可以看出,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平仄是相反的,这叫“对”。第三句和第四句的平仄也是相反的,这也是“对”。然而第二句和第三句,从头两个字来看,平仄却是相同的,这叫“粘”。律诗要求做到这种“对”和“粘”。如果不符合这个要求,就叫“失对”、“失粘”,就是毛病。 按照诗律学的术语,从一首诗的开始算起,每两句叫做一“联”,每联中的上一句叫“出句”,一下句叫“对句”。这样也就是说,每一联的出句和对句必须“对”,上一联的对句和下一联的出句必须“粘”。“对”和“粘”,看一句诗的头两个字,由于第一个字有时可平可仄,所以实际上主要以第二个字衡量“对”和“粘”的标准。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第一句中的“日”字是仄声字,第二句中的“河”字是平声字,符合“对”的要求,第二句的“河”字与第三句的“穷”字都是平声字,符合“粘”的要求。第三句的“穷”字是平声字,而第四句的“上”字是仄声字,又符合“对”的要求。掌握了“对”和“粘”的规则,我们就可以根据基本格式很容易地推导出其他各种平仄格式。附: 仄仄平平仄, 白日依山尽, 平平仄仄平。 黄河入海流。 平平平仄仄, 欲穷千里目, 仄仄仄平平。 更上一层楼。

04、五言绝句的基他格式 绝句和律诗,都有一个要求,即偶句必须押韵,单句不用押韵(首句是个例外,押韵或不押韵都可以)。拿绝句来讲,第二句的最后一个字和第四句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押韵。如《登鹳雀楼》中的“流”字和“楼”字就是押韵的。押韵的字又必须是平声字。当然,也有押仄声韵的诗,但很少,不属于一般情况,在此暂且不论。 按照偶句平声押韵要求,再加上对和粘的规则,我们就可以从上面讲过的那种基本格式,推导出其他各种不同的格式。如前所述,基本格式是: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这个格式中(共四句)的每一句,都可以做首句。每换一种首句,就是一种新的格式。如以基本格式中的第二句(平平仄仄平)作为首句,那么,下一句必须与之相“对”,又必须以平声字结尾以便押韵,那就只能选“仄仄仄平平”。第三句必须与第二句相“粘”,又必须以仄声字结尾,那就得选“仄仄平平仄”。第四句要与第三句相“对”,又必须以平声字结尾,那就只能选“平平仄仄平”。这样就产生了第二种格式: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举例: 南山宿雨晴,春入凤凰城。 处处闻弦管,无非送酒声。 ——刘禹锡《路旁曲》

依此类推,如以基本格式中的第三句(平平平仄仄)作为首句,就可以推导出第三种格式: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例诗: 岸芳春色晚,水影夕阳微。 寂寂深烟里,渔舟夜不归。 ——司空曙《黄子陂》 如以第四句作为首句,又可推导出第四种格式: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例诗: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       以上是五言绝句的全部格式,共四种。其实就是基本格式中的四句倒换先后次序产生的。不同的首句,导出不同的格式。 对这四种格式,当然也可以机械地硬背硬记。不过,还是把硬记和掌握规律结合起来,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05、五言律诗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单就平仄,句式而言,把五言绝句按照“对”和“粘”的规则继续往后延伸四句,变为八句,即成五言律诗。因为五言绝句有四种格式,所以五言律诗也有相应的四种格式。 第一种格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可以看出,这实际上就是把前面讲过的基本格式重复两遍。即将李贺的《马》诗重复两遍。举例: 方丈浑连水,天台总映云。 人间长见画,老去恨空闻。 范蠡舟偏小,王乔鹤不群。 此生随万物,何处出尘氛。 ——桂甫《观李固清司马弟出水图》       这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呢?我重点讲第二种格式。需要注意的是,例诗中常有一些字,表面上看似乎并不完全符合格式的规定,这都是有原因的,将在后面逐步说明。

第二种格式:这是由“燕山月似钩”推导出来的。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这个格式是怎么来的呢?是以“燕山月似钩(五绝平平仄仄平作为首句已知条件来推导的)。” 第一步:先对后粘: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第二步改:末仄为平.同时改第三字为仄)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第二步改:末平为仄.同时改第三字为平) 仄仄平平仄(第二步改:末仄为平.同时改第三字为仄)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第二步:第二步:运用【句脚原则】。 什么叫句脚原则?句脚原则就是在首句之后先平声收尾后仄声收尾,也就是有了在前的首句,接着依次实行先平声收尾,后仄声收尾,即【双数句】平声收尾,单数句仄声收尾。 示意图如下: (一) 字字字字字字(平) 字字字字字字(平)V 字字字字字字(仄)V 字字字字字字(平)V (二) 字字字字字字(仄) 字字字字字字(平)V 字字字字字字(仄)V 字字字字字字(平)V 故由第一步变为第二步(见第一步括号说明)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这种格式首句入韵。举例: 何年顾虎头,满壁画沧州。 赤日石林气,青天江水流。 锡飞常见鹤,杯渡不惊鸥。 似得庐山路,莫随惠远游。 ——杜甫《玄武禅师屋壁》 第三种格式:这是由“何当金络脑”推导出来的。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举例: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桔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第四种格式:这是由“快走踏清秋”推导出来的。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这种格式也是首句入韵。举例: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月夜忆舍弟》

06、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 前面说的都是五言诗,现在开始讲七言诗,包括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简称七绝和七律。七言诗的平仄格式,就是在五言句子的前面加上两个字,这两个字的平仄,要与该五言句子前两个字的平仄相反,即每句句首为“平平”的就在在句首添“仄仄”,反之,就在句首添“平平”。 以五言诗的基本平仄格式来讲,变成七言诗就成了这样: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也就是七言绝句的第一种格式。在实际运用上,七言诗的第一个字,平仄要求不严格,平仄两可。举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

七言绝句的第二种格式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此格式首句入韵。举例: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鲁迅《悼杨铨》 七言绝句的第三种格式是: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举例: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 ——苏轼《赠刘景文》

七言绝句的第四种格式是: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种格式首句入韵。举例: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李白《客中行》       现在讲讲七言律诗。七言律诗也有四种格式,并且和五言律诗的四种格式是相对应的,只是每句诗的前面多了两个字。 七言律诗的第一种格式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举例: 留春不住登城望,惜夜相将秉烛游。 风月万家河两岸,笙歌一曲郡西楼。 诗听越客吟何苦,酒被吴娃劝不休。 从道人生都是梦,梦中欢笑亦胜愁。 ——白居易《城上夜宴》

七言律诗的第二种格式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此格式首句入韵。举例: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晏殊《寓意》       “达”字在诗韵中读仄声。关于韵的问题,后面还要专门讲。 七言律诗的第三种格式是: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举例: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蜇,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黄庭坚《清明》 七言律诗的第四种格式是: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此格式也是首句入韵。举例: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干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mzd《答友人》 想更为清楚地了解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的推导规律,请打开欣赏下面的链接。

附【格律诗平仄表】大全 一、【五绝平仄表】 五绝——押平韵式 (1)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2)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3)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4)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绝——押仄韵式 (5)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韵) (6)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平仄仄,(韵) 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韵) (7)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韵)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韵) (8)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韵) 平平平仄仄。(韵)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韵) 二、【五律平仄表】 五律——押平韵式 (1)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2)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3)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4)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律——押仄韵式 (5)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韵)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韵) (6)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平仄仄,(韵) 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韵)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韵) (7)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韵)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韵)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韵) (8)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韵) 平平平仄仄。(韵)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韵)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韵) 三、【七绝平仄表】 七绝——押平韵式 (1)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4)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绝——押仄韵式 (5)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韵) (6)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韵) (7)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8)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四、【七律平仄表】 七律——押平韵式 (1)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3)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4)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声韵】 (一)六言绝句首句仄起不押韵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对仗)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韵)。 (二)六言绝句首句仄起押韵式: 仄仄平平仄平(韵),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韵)。 (三)六言绝句首句平起不押韵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韵)。(对仗)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四)六言绝句首句平起押韵式: 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韵)。 《二》律诗押平声韵 (一)六言律诗首句平起押韵式: 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韵).(对仗) 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韵).(对仗)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韵). (二)六言律诗首句仄起押韵式: 仄仄平平仄平(韵),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韵).(对仗)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韵).(对仗) 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韵). 【仄声韵】 《一》绝句押仄声韵 (一)六言绝句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仄(韵),仄仄平平仄仄(韵). 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韵). (二)六言绝句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平仄(韵).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韵). 《二》律诗押仄声韵 (一)六言律诗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仄(韵),仄仄平平仄仄(韵)。 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韵)。(对仗)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韵)。(对仗) 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韵)。 (二)六言律诗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平仄(韵)。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韵)。(对仗) 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韵)。(对仗)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韵)。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1990 投诉
秋鸽专集
本专集共有 120 篇

喜欢我的作品,就赞赏支持哦

我的赞赏码

长按识别二维码给作者赞赏

记得在赞赏留言中写下名字哦


已有146位小伙伴点赞了哟!
42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至善秋鸽(野草逢春)
创作 191 粉丝 1726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

收藏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