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在抚顺学习,正好趁休息时间去著名的赫图阿拉城走一遭,聆听满乡昨日王朝。
赫图阿拉城位于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西距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永陵5公里。“赫图阿拉”是满语,汉意为横岗,即平顶小山岗,是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赫图阿拉城是一座拥有400余年的历史古城,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1)。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正月初一努尔哈赤于此“黄衣称朕”,建立了大金政权,史称后金。后金天聪八年(1634),被皇太极尊称为“天眷兴京”。赫图阿拉城是后金开国的第一都城,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座山城式都城,更是迄今保存最完善的女真族山城。
望着古朴的石墙,耳边仿佛响起了八旗的号角和出征的战鼓声
赫图阿拉城沙盘

塔克世故居
塔克世(努尔哈赤父亲)故居是努尔哈赤的出生地,1559年努尔哈赤出生于此。
整个建筑体现满族民居的特点:“口袋房,万字炕,烟囱竖在地面上”。展示了昔日的满族人日常生活用品,体现了“窗户纸糊在外,养活孩子吊起来,大姑娘叼烟袋”,“三大怪”这一纯朴的东北特有的风情。


















石碾子
用人力或畜力把高粱、谷子、稻子等谷物脱壳或把米碾碎成碴子或面粉的石制工具。


东北农村烤烟

罕王井
在赫图阿拉城的内城中部有一口水井,罕王井。井内清澈见底,清凉甘甜。据说努尔哈赤在此建城之时,军民都在此饮用井水,而这也是赫图阿拉城唯一的一口水井。
盛传中的神奇罕王井,千军万马饮不尽,此井清澈见底,清爽甘甜,严冬不封。



汉宫大衙门和汉王寝宫

汉宫大衙门
汗宫大衙门,外形呈八角形,是当年努尔哈赤登基称汗的地方,始建于1603年。汉宫大衙门是清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发布政令、研究军机、接待使臣、赏赐贝勒大臣的重要场所,俗称金銮殿。
1616年正月初一,努尔哈赤在这里登基称汗,定国号为后金,年号为天命

汗宫大衙门大殿正中央摆设努尔哈赤登基称汗的宝座,宝座前是努尔哈赤批阅奏折的龙书案。

宝座左右两侧摆放着八旗,八旗在后金时期不仅是八面领兵打仗的旗帜,而且是努尔哈赤属下八个军政合一的组织,努尔哈赤在1601年创正四旗:黄,红,白,蓝,到1615年又增创镶四旗,合为八旗。

汗王寝宫
汗王寝宫位于汗宫大衙门东侧,四间建筑,东一间是汗王和大妃的寝室,西三间是汗王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







正白旗衙门
正白旗衙门 地处汗宫大衙门东侧高台上,是一处青砖瓦硬山式四合院建筑。正白旗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正白旗衙门是正白旗旗主处理旗内军、政等事务的办公场所,昔日皇太极领正白旗。现存正房五间是遗存下来的原始建筑。室内明间恢复了原貌,东西次间、稍间为皇太极与孝庄文皇后展。东厢房展八旗甲胄与满族兴起,东厢房为满族工艺品展。
门口的影壁墙 正面

皇太极登基宝座

弓箭民族



皇太极与孝庄文皇后展




正房

登基大典展示厅

新宾满族剪纸

老榆树
几百年的苍天古树,依然枝繁叶茂


文庙
当年清太祖努尔哈赤修建的清代第一所孔庙:文庙。这些建筑基本都是后期重新修建的,但是依然最大化的保持了当时的风格及特征。
文庙又称孔庙,赫图阿拉城内的文庙建于公元1615年,其建筑既保留了传统文庙的风格,又具有女真人的建筑特色,体现了努尔哈赤对孔子的尊崇和吸收先进的汉文化。



故城秋色





历史文化长廊
满族历史文化长廊,全长560延长米,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有503幅画面。包括满族源流,女真各部统一,努尔哈赤崛起;大清帝国建立,清军入关,统一全国,清王朝的灭亡

天初降三仙女,沐浴二布库里湖,浴毕上岸,天边飞一神鹊,口衔一红果,放置仙女衣服上,佛库伦爱不释手,放入口中,不慎入腹,顿感生孕,生一男童,姓爱新觉罗,名布库里雍顺。这个仙女所生的男童就是满族的始祖。






“打老爷”游戏
这是一种游戏,小的时候玩过。我们叫“打瓦"。立着的木头块是不同的角色,你离一定的距离把它打倒你就充当那个角色。大家都喜欢争当“大老爷”。



满族八碟八碗
我们在辽宁抚顺满族的发祥地,吃到最正宗的八碟八碗席。八碟分为四冷四热,冷菜基本为拼盘类,热菜以炒菜类为主。八碗主要是炖、汤类,有四味之分,酸、辣、香、甜。八碟八碗,地道满族美食。
等菜上全了,大家都迫不及待吃起来,所以没有拍到全部菜肴!


利用大半天的时间,游览了赫图阿拉城,了解到一些清朝历史、文化,大有收获。
努尔哈赤雕像

曾 许 八 旗 雄 风, 今 留 空 城 一 座。
几 个 愚 人 拜 歇, 叩 问 英 雄 何 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