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证灵宝见 李效民 灵宝,华夏之宝,神州之灵。山川秀美之地,祟文尚武之城。古有桃林、弘农、虢州之名,据崤函要地襟带两京。龙山龙河龙文化,千秋万代都传颂。 盘古之龙,开天辟地,底蕴厚重。山名地名,连串而成,历史奠定。盘踞“五亩”,“盘龙”有名,“抬头”挺胸,“长桥”诞生,“龙湖”中兴风,“跃天寨”飞腾。看太华秦岭,横空西东;分阴阳华山,有雌有雄;日新月异,天高地厚,万物而生。沧海桑田,化石见证。川口陆龟1亿年,重见天日令人惊。6000万年古生物,隐藏项城崖层中。还有东方剑齿象,出土地点在阳平。早在100万年前,先民繁衍山中行,朱阳遗存旧石器,上古文化已鉴定。50万年黄河边,孟村遗址又说明。古迹260处,中外罕见可追踪。神话传说和沿革,口口相传才继承。女娲娘娘,抟土造人,伟大母亲受尊敬;炼石补天,普渡众生,“凤陵”“万渡”赞丰功。夸父逐日,弃杖化桃林,百二河山果万顷。黄帝铸鼎,祭祀天地人,挚爱荆山创文明。看“八方辅奏,万国咸通,四夷朝贡”;观两岸峻岭,五谷丰登,百姓同庆。团结互助,和谐共生,一龙奕奕成图腾;富足稳定,吉祥神圣,三鼎灿灿不夜灯。驭龙升天乘长风,五湖四海皆认同。大禹治水破浪行,开出三门九州定。黄河渡口专其名,荆山之下铸九鼎。华族核心在灵宝,最早中国从此生! 轩辕台、夸父山、蚩尤山,三峰三圣;大龙旗、祖先堂、英雄榜,表礼宣功。东常册、西常册,册载天地书;南阳平、北阳平,平分四季风。一年二十四节气,农耕文明由此定。铸鼎原,神州大本营,立旗为中树威风。西坡村,仰韶特大宫,统领华夏是中京。函谷关,天下第一关,门水环抱献赤情;阳华山,中山最高峰,中华由来《山海经》。“亚武天锣”,“齐天圣鼓”,原始部落之声,铿锵有力,震撼心灵。荆山社火,古驿庙会,历史基因典型,特色鲜明,世代传承。王山、虎山、龙头山,岘山、佛山、冠云山,山山厚重。玉溪、湖水、枣香河,沙河、寺河、好阳河,河河含情。神窝、神底、佛家湾,大小中原皇天原,村村驰名。东寨西寨红花寨,南营北营达紫营,处处安营。五帝、帝王,大王、重王,铁王、西王、王家会,王者之风。石姥峪、竹林寺、金鸡岭,方伯堆、南天门、神女峰,佳境天成。 桃林要塞,兵家必争;花果之山,美若画屏 。灵可高崇,宝有殊荣。英才辈出,卧虎藏龙。 夏直臣关龙逄,生做人杰,死为鬼雄,赴汤蹈火,磊落光明,浩然气正。“死谏开先第一人”,有功于世不虚生。函谷关旁埋忠骨,永垂不朽留英名。商汤由此去伐桀,强渡黄河大举兵。武王伐纣又过关,一统天下享太平。偃武修文时,刀枪入库中,马放南山喜朱阳,桃林牧竖爱衡岭。尹喜慧眼识宝,观妙研精,函谷关上望紫气,心诚则灵;老子胸藏经纬,魅力无穷,呕心沥血《道德经》,风骚独领。秦始皇出函谷,扫六合,一马当先,旗开得胜;车同轨,书同文,五岳封禅,刻石记铭。汉高祖刘邦,绕关夺王,大智大勇;登“汉王台”,唱“大风歌”,八面威风。汉武帝元鼎3年(前113年),设县弘农;4年又设郡,领11县,仅次帝京,风韵独成。火树银花鼎湖宫,大气磅礴壮关中。汉厥青门水中龙,彰显文治与武功。刻骨铭心思子宫,望儿台旁有三冢。“一番风雨一番恨”,挥剑灭江充。光武帝责任重,力挽狂澜汉室兴,祭天告祖毓秀地,汉山从此封。关西夫子杨震,“三鳝书堂”,“四世三公”,为官两袖清风,为人“四知”成名。由此开宗,“弘农杨氏遍天下,天下杨氏出弘农。”献帝建安4年(199年),诏以刘备(司隶校尉)治弘农,守咽候之地,护东西要冲。16年7月,曹操挂帅西征,命令许褚置关(魏函谷关),下迎滔滔黄河,上祟巍巍秦岭。“天开楼台四面通,重关胜概倚长空”,“山势北临三晋险,地形东控二陵雄”。楼船将军王濬,最早海军司令,怀有鸿鹄之志,敢于亮剑冲锋。老将出征,帅旗高擎,斩浪辟风,指挥若定,三国归晋,大功告成。理学之士董景道,勤学好问,精益求精,四书昼夜读颂,著有《论非》《礼通》。择山水而居,与天地为朋,以树果为实,乐弹琴养生,隐居修行,其乐融融。隋朝设科举,承先祖杨震精神,树办学之新风;开通大运河,创世界水利奇迹,建壮阔之美景。立虢州,废弘农郡(583年),历经唐宋,600余年,朝代替更,未改芳名。盛世大唐,国运亨通。天耀福星,邑来祥风,函谷有幸,皆大欢庆。宝地藏宝,灵符显灵。封老子为圣,赐“灵宝”县名(742年)。儒释道融为一炉,天地人会归一统。关为千古名关,城为历史名城。顶礼膜拜,摩肩接踵,络绎不绝,香火极盛。李白、杜甫,韩愈、吴融,韦庄、卢伦,孟郊、胡曾;白居易、刘禹锡、刘长卿,柳宗元、韦应物、张九龄……文人墨客,诗潮奔涌,杰作妙语,蕴涵厚丰;名流高士,放浪情衷,脍炙人口,意境深宏。虢州参军王勃,年轻气盛,遐思飞腾;南下探父途中,笔走龙蛇,满座大惊;《腾王阁序》,一气呵成,字字闪电,句句雷鸣。“落霞与孤鹜齐飞”,飞出意境;“秋水共长天一色”,色彩纷呈。英年早逝,多少人为此惋叹,哀其不幸;才华横溢,毛主席亲笔书评,遐迩闻名。人生虽苦短,文留万古情。宋之问,天子顾问,经冬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杨玉环,一笑百媚,丽质天生,《长生殿》传奇,《长恨歌》驰名。虢州长史岑参,“夜眠驿楼月,晓发关城鸡。惆帐西郊暮,乡书对君题。”边塞诗人,不虚此行。赞美虢州红亭,“亭高出鸟外,客到与云齐,树点千家小,天围万岭低。”登高览远,际会云风。唐文宗时李商隐,任职县尉两年整,心有灵犀一点通,竭力讴歌《荆山》颂。国子祭酒杨敬之,兼太常少卿。父子三进士,喜气盈门庭。“尝为《华山赋》”,韩愈总推崇。转任大理卿,位高责更重。“逢人说项斯”,举贤荐才能。柳亚子依据此典,《感事呈毛主席》,牢骚太盛。毛主席心长语重,《和柳亚子先生》,引人入胜。北宋滕子京,不辱使命,愈挫愈勇;贬为虢州知州后,走马上任巴陵;重民生,行美政,效法函谷关令;重修岳阳楼,伟岸奇雄,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宠辱皆忘,把酒临风,请范仲俺作记,息息相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居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忠心耿耿,休戚与共。虢州紫石,独具性灵,自生花草日月星,人物动物和风景。砚台石画送开封,耳目一新获佳评。“天地之异气,山泽之珠宝也”,司马光挥毫抒情,欧阳修留诗传名。宋高宗上秦岭,“阌峪”“枪马”开金洞,采用火烧水激法,遗址遗物有特征。杨公寨,杨家将屡立战功,虎虎生风;教场坪,穆桂英布阵练兵,赫赫有名。元朝中统(年号),佛教兴盛,大开元寺建灵宝,金碧辉煌耀光明。管辖各地开元寺,西华丰碑记详情(1262年)。明代名臣许进,可钦可敬。遇疑难而智高,临危境而骁勇。父子四尚书,耀祖荣宗。户部尚书范敏,光耀汗青。创建里甲制,人和政通,多代沿用。画家唐伯虎,厚爱堪称,《函关雪霁图》,栩栩如生,带着古道深情,进入台湾故宫。难得糊涂吴承恩,倾其毕生,摄奇搜胜;聚精会神《西游记》,他把唐僧祖籍定,弘农郡中弘农县,聚贤庄里传美名。《太平广记》记得清,万回菩萨弘农生,谪往阌乡搞教化,“何须他处觅蓬瀛”。玄奘归来拜万回,一见如故热泪盈,“万法原因归一起,三乘妙相本来同”。此后演化为二仙,雍正皇帝敕令封,和合成圣百姓爱,吉祥团圆最喜庆。康熙19年(1680年),江蘩任县令。三次呈文,减群众负担,为民请命;一腔热血,创桃林书院,百姓赞成。兴农商,重教化,复文庙,修关楼,审疑案,暖民心,政绩卓著,合法合情。七载治灵,百废俱兴,有口皆碑,肃然起敬。清官张澧中,赏戴花翎;直隶按察史,京畿一等。授光禄大夫,任振威将军,一生勤廉正,多代仰高风。还有翰林薛书常,撰写《灵宝县脉论》。夸奇峰峻岭,洋溢雅兴;赞列贤列哲,浩歌纵情。民国初年铁将军,张钫夺关去东征。抗战时期在官庄(阳平镇官庄村),宝刀不老挺长缨。“苹果之父”李工生,奋勇拓荒敢筑梦,披肝沥胆搞示范,增辉家乡献赤诚。武术家金石生,参加奥运(1936年8月德国柏林)打先锋,少摩拳刀功夫硬,一举成名是精英。更喜鲁迅,“厚德积学,励志敦行”;两次叩问函谷关,寻根溯源唯道从,许多问题迎刃解,以此读史百事通。灵宝大枣大又红,博览会上受尊宠,荣获金奖巴拿马(1914年),先生欣赏特赞颂。近看灵宝革命史,豫西区委播火种。中心县委和地委,领导周边(陕县、灵宝、卢氏、阌乡)闹革命。阌乡书记王建业,灵宝书记张午影。《我们的话》和《战线》,两本刋物指路灯。星星之火可燎原,发展党员近百名。政府设在铁匠驮(朱阳镇下河村),指挥群众搞斗争。二十五军过卢灵,“三大纪律”歌诞生。七十四师留朱阳,同甘共苦爱百姓。心中拥有红太阳,义无反顾去长征。革命理想高于天,毛主席表扬立大功。难忘灵宝抗战中,同仇敌忾最英勇。下有百姓士兵,上有将军司令,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保家邦不怕死,血染战旗分外红。奋起打豺狼,为国争光荣。朱德《夜发灵宝站》,铁流滾滾出奇兵。兵工厂长程明陛,制造枪炮第一名。设计通讯发电机,劳动英雄是特等。毛主席亲自发电令,问鼎中原号角鸣,刘邓大军过黄河,解放灵宝是陈赓。查古今志书,一脉相承;观历代碑刻,见证文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唯我灵宝,独享其名! 钟灵毓秀崤函地,得天独厚举世惊。孝文帝讲:“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一鸣惊人,四海响应。唐太宗夸:“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语带霸气,韵含雅声。韦应物曰:“洪河绝山根,单轨出其侧。万古为要枢,往来何时息。”车水马龙,声振天穹。苏轼赞:“惟此山河之胜”,“四时无旱,百物常丰”;“潇丽有道山之况”,“依稀同泽国之风”。青年毛泽东,挥斥方遒,了然于胸,激扬文字意气发,画龙点睛贯长虹:“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风力愈增其怒号;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水力愈增其奔猛。”高屋建瓴,掷地有声;气吞山河,一言九鼎。河到灵宝,万里泻入胸怀间,大转折处谱新篇,波澜壮阔,热血沸腾;抒发“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之豪情,襟大泽而蟠巨龙。河出灵宝,心潮澎湃三门峡,挺拨砥柱甲天下,英姿飒爽,铁骨铮铮;尽吐“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之心声,奔沧海而跃长鲸。“一切都可以藐视,但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伟人之言,发聩振聋;领袖之心,天下为公。集九州之锐气,领五岳之雄风,开理想之新政,谋幸福之大同。可爱灵宝,帝宅神乡,嘉祥之美,峻极之壮。山分南北,关界西东,迴然两样。秦岭东迤容八方灵秀蒸腾中原气象,老子西行用万经之王泽润桃林风光。多少仁人志士为你添彩,多少英雄豪杰为你增光。“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岁远关犹旧,时移草亦春。”处处显奇雄,个个皆贵重。感时花溅泪,牵魂入心胸。难怪呼,贺敬之振臂呼喊:“华夏五千年,史证灵宝见,荆山登高望,古今两惊叹!” 伟哉,灵宝!大名鼎鼎,备极荣幸,紫气东来,情有独钟。金碧焕日月之光,胜概与河岳争雄。腹藏奇珍万宝,表溢俊秀千重。参天大树兮你是主根,雄伟宝塔兮你是明灯。物华天宝长存,人杰地灵永恒! 2015年6月9日写于聚贤山庄。2016年国庆节修改定稿。 2017年1月刋登于《大河诗歌》 《天阔遥看紫气来》专刋。 参考书籍:《灵宝县志》《灵宝市文物志》《专家学者谈灵宝》。
李效民,笔名山民,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11月29日,灵宝市焦村镇西常册村人。中共党员,中华辞赋社会员。1975年至1977年在河南省洛阳林校读书。毕业后,任国营河西林场枝术员。后任县农业委员会科员,函谷关镇党委委员,市委办秘书、副主任,市委督察室主任,市总工会主席,市档案局局长等职务。 在工作之余,怀着感恩的心,写下了一些诗歌、散文和游记,出版了《话说灵宝》专著。退休后,举办了专场《李效民诗歌作品颂读会》。其中《当我们唱起国歌的时候》被收录到《中国当代诗歌集》,荣获中国文化传媒出版社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国庆征文全国特等奖;《想起小时候》获感动中国词曲选拔组委会全国原创歌曲大赛银奖;《酒神赋》获得“茅台杯”海内外征文优秀奖。《妈妈的唠叨》荣获文明河南优秀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