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雁
+ 关注 已关注 相互关注
10月17日 2018

毛中特复习资料

毛中特简答题重点汇总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联系中国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理论指导实践)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升华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实践升华理论)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和中国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结合文化、民族形式)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中国 特 色社会 主 义理论 体 系】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 泽 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 【 马 克思列宁主义】 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及指导意义 1)地位: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2)实践: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理论: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1)地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 理论: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实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5“三个有利于“标准 (1)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基础地位) (2)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3)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6、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1)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 2)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路线的途径和方法; 3)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核心;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思想路线的条件和目的。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什么?为什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它们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既是党的 思 想 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 思 主 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的精髓。 (1)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2)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3)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两大理论成果的哲学基础,蕴含着丰富的方法论原则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 1)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2)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3)保护民族工商业。 (两收一保护) 2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 领导 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简述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就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中国革命三大法宝之间的关系 1)最重要的是党的建设 2)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3)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 4)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简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意义。 1)实践:为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创造了制度条件。 2)实践(民主):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极大地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3) 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的发展。 4) 世界: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对世界格局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设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是补充。 2)在生产计划 方面,计划 生产是主体 ,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补充。 3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 里,国家市场是主体, 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补充。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1我国为什么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决定的。  具体说来,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原因是: 1)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社会生产力 2)要用相当长的时期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3)当前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也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经历更长的时期。 、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 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2) 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 社会性质 只有搞好经济建设,才能逐步建立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从而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之间的区别。 (1)社会性质不同是根本区别:前者是社会主义社会,而后者不属于社会主义社会。 (2)具体表现在: ①最根本的是经济基础不同。前者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占有主体地位,后者不是。②主要矛盾不同。前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后者的主要矛盾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矛盾,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③根本任务不同。前者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而后者的根本任务除了发展生产力外,还要抓阶级斗争,解决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问题。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况有哪些特点? 1)在本质和目标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2)突出了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3)强调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最终目标 4)在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 简述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1)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3)团结: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4)努 力 :需要脚踏实地依靠全体 人 民 的 创 造性劳动 ,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顽强、艰苦和不懈的奋斗。 为什么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物质基础: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2)内在要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3)巩固制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4)解决矛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理论 为什么说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1)扫除障碍: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为了扫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 2)变革体制:改革是对原有体制进行的根本性变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存在着严重弊端的旧体制进行全面深刻的变革。 3)重大变化:改革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 2如何深化改革? 1经济体制: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最主要的】 2政治体制: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3文化体制: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4社会体制: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5生态文明体制: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6、党的建设: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 2)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 3)必须坚持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 4)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5)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第八、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1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1)在所有制基础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在宏观调控上,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的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哪些独特优势?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历史证明:这一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并在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具有独特的优势。 (1)这一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这一制度有利于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 (3)这一制度有利于保持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 3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鲜明特点是什么?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基础、根本原则和核心内容,是国家的一切 权 力属于人 民 。 2)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议行合一”的政治制度。 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既是最高立法机关,又是最高权力机关。 4)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 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非公有制经济: 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独资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等。 (3)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经济增长: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了大量的产品和服务,丰富了市场,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并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2) 提供就业: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3) 体制改革: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公有制的改革 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如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2)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3)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4)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第十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构想 简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意义。 1) 实践:“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灵活性,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的稳定和繁荣,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 2) 理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3) 理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4) 国际:“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 和遗留问 题 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性是什么? 现在: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2历史: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3世界: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第十二章 1为什么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1) 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处于历史性大变动之中,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2) 从国内来看,中国正处于历史性的伟大变革之中,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 3) 从党 的 自 身 状 况 看 , 目前党的实际状况同党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故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为什么说党的领导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 1) 坚持方向: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国家社会: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 处理矛盾: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 国际挑战: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改善党的领导。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188 投诉

支持原创作品,期待你的赞赏

我的赞赏码

长按识别二维码给作者赞赏

记得在赞赏留言中写下名字哦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飞雁
创作 116 粉丝 158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0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