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的香
+ 关注 已关注 相互关注
10月16日 2018

2018年10月14日,参加民革临汾市委历史文化名村梁村专题调研暨“两岸情”诗社采风活动.

— 原创 —

平遥县梁村,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落,素有“平遥四百零八村,数一数二数梁村的美誉。现存有五座古堡,132座历史传统院落,这些院落多为清代巨商故宅,如毛鸿翰、毛鸿举,曾经是晋商平遥帮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票号老板,曾为平遥票号业之行首。梁村面积6.2平方公里,是平遥“一城、一山、一水、一线”大旅游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历经沧桑,尽透古意,打着深深汉民族历史文化烙印的古村。 2006年11月,梁村被山西省政府命名为“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6月,又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梁村之歌 作者 张润所 梁村,梁村 你静静地坐落在黄土之上 坐落在在碧波荡漾的源池之侧 你形同一只展翅翱翔的凤凰   一街五堡,你呈现了 乡村往昔的繁荣与气魄 一百三十二座古院落 你足以引证 唐宋元明清依次兴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景象   梁村,梁村 我不说你的悠久深沉 也不说你的温润慈祥 我不说你古堡院落的数量 也不说你石雕木刻的质量 单凭这一棵三千多岁的老槐爷爷 就凭这残垣断壁展示的沧桑 我就得对你崇拜敬仰   朝晖里看,你五堡雄浑 我脑海里就波澜壮阔 不难产生壮丽凄美的联想 夕阳下眺望,你院落鳞栉 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我无法想象你当年有何等兴旺   矗立在寂静田野 你跟随日月轮复 用无数个不眠之夜 孕育了几十位赫赫有名的晋商 这一方风与水,泥与壤 因为有了诚信、勤勉 儒雅、善良你倍加荣光   站在威风的庙堂身旁 我感到血液热涌,光阴流淌 拥抱、抚摸、亲吻 这知而无语的老槐树 我听到它砰砰心跳 跳的踏实,跳的铿锵 我还听到岁月曾经的苦难和忧伤   梁村啊梁村 歌颂你,我并不是歌颂 这些城堡院落,亭台楼阁 并不是歌颂浮屠庙堂,月色春光 歌颂你,我是要歌颂庄稼,草木,黄土地 歌颂人民用生命写下的不朽篇章 歌颂你,我就是歌颂时代造就的英雄 英雄拿血汗吟诵出来的诗行   梁村啊梁村 你是一个特别特别的村庄 你是一只不离不弃的金凤凰 有人为你坚守 有人带你追逐梦想千里万里去远航 有人为你修桥铺路 有人为你绘画歌唱心花怒放   梁村啊梁村 有你就有历史,故事 有你就有诗、有画 有你就有意象、梦想 有你过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如今日夜兼程 “撸起袖子加油干” 大家一起奔小康  

梁村二首 作者 冀凤翔 关帝庙感怀 横流物欲戾张扬, 粗语鄙言伦理殇。 但盼无须频洗耳, 关公信义普天昌。 门 兴衰默阅送迎繁, 年复一年车马喧。 出发布衣归锦缎, 柴扉每每换豪门。

梁村采风有感 作者 王文彦 沧桑老槐荫古今, 碑记村志底蕴展。 广胜积富关帝庙, 书院展馆墙画现。 高墙直巷深庭院, 毛翼商户世名扬。 三梁五堡今犹在, 蓝图新绘凤凰来。

采风平遥梁村 梁村印象 作者 王继林 凤佑梁村美, 家家匾诏勋。 古槐迎雅客, 宅老展华文。 翁沐斜阳醉, 媳于灶下勤。 民淳和气畅, 堡睦罩祥云。

梁村“五堡门” 作者 贾王广 堡门 长长堡墙上的令尊 威严 威风 盛气凌人 有谁知 村已空 守护家园守护祖宗 守护家业守望子孙 守护永远的昌盛 守护勤劳勤俭精神 坚守永远的自信 乡愁永恒 堡门守望 守望堡门 人去院空 幽幽灵魂 还有勤劳加勤奋

平遥梁村采风组诗 梁村有约 作者 阳光的香 老房旧瓦 讲诉陈年往事 一街五堡 衔接古往今来 记忆长长 跨过百年岁月 秋色浓浓 我与梁村有约 踮起脚尖 够向生命高处 伏耳聆听 五姓商海轶事 信仰深植 三官庙水天地 画柱雕梁 现隐当年辉煌 毛冀故居 见证时代兴衰 古槐参天 历经三千风霜 梳榭浓淡 美了氤氲流年 昨日虽去 仍觅初时模样 雨露阳光 拼接时光碎片 造座新城 留住旧梦千年

梁村 作者 冀凤翔 传说凤栖龙跃头, 虹飞水绕绿荫稠。 三教罗布晨钟远, 古道晋商海外谋。 五堡眷然春煦近, 洞天童叟画中游。 陶公盛赞桃源美, 若识梁村定汗羞。

梁村有约 作者 阳光的香 追你 想一睹 你当年模样 街巷宽阔石板整齐 经时光打磨 背靠背肩并肩 象儿时的玩伴 无私无畏 高墙深院 抵御了岁月风寒 时间考验了耐力 下马石静静的一声不响 那一扇紧闭的门 可锁得住前尘过往 砖雕 木雕 石雕 随处可见古人才华 碑文上的记载 眼前几处断臂残垣 带我走进 金戈铁马的年代 历史的袅袅云烟 梁村的繁华其昌 追着你乡愁游荡 积福寺里忆大唐 老槐树下叹沧桑 岁月悠悠 把旧梦留住 晋商故居 前清遗迹 追着你寻寻觅觅

平遥县梁村采风之四 盤 龙 湖 文/家庭兰 盤龙湖畔柳连空, 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美, 歌声入耳又水中。 深秋日幕千家帘, 落日余辉秋风散。 厅台楼阁著画卷, 雁翔凤舞在湖东。

游平遥梁村 作者 范海旺 登高环顾古梁村, 槐树千年荫子孙。 五堡凤凰分胜迹, 一湖清水了无痕。 纵横巷陌门前石, 次第庭堂柱下根。 若问何能遐迩播, 晋商诚信是其魂。 毛鸿瀚故居 大院曾为商贾家, 平民今挂绿窗纱。 庭中玉米金黄色, 游客争相不住夸。 梁村文慧塔 转山转水转文锋, 砖塔灵通缘分浓。 君若携朋来此地, 白云落入尔心胸。 古槐 三千年里风和雨, 翠盖虬枝荣辱藏。 莫道精灵曾驻此, 沧桑纹理是村纲。 古戏台 雕梁画栋殿巍峨, 菊蕊霓裳一曲歌。 多少悲欢离合事, 纷纷从我眼前过。 盘龙湖 柳岸花堤围素波, 湖光云影两相和。 忽然一叶扁舟出, 遥对高楼对俚歌。 积福寺 寺院虚明连紫陌, 恢宏殿阁降祥云。 游人问道前程事, 斜照钟楼福送君。 广胜寺 村北村南景色新, 烟升此处不蒙尘。 浮图早在功名外, 能解迷津有几人。

轩窗一抹秋风过 多少浮云化尘烟 时光掠去初模样 岁月匆匆话蒲凉

作者 疏影横笛 1. 朔风如刀。驭风而行的晋北汉子 善饮,更善于酿造 一碗高粱醇,一壶老陈醋 就让一座亘古不朽的城崛起 三千年不朽 南乾堡门前的古槐作证 广胜寺的香火作证 积福寺的晨钟暮鼓作证 2. 任西风收割岁月 任青石古道坚韧如铁 我抚栏远眺,闭目聆听 自有铁蹄铮铮,车马高喧 出没于反复生死的荒草 3. 东和堡的危崖下 我不是叫阵的将军 我只是一个回家的游子 顺着青砖斑驳起伏的记忆 聆听祖先们血泪斑斑的哭泣 4. 是神泉水的哺育 是凤凰鸟的庇护 是这一街五堡的坚守 梁村的儿女去时衣衫褴褛 归来,必是锦帽貂裘,高轩继路 5. 谁让神泉哭干了泪水 谁让凤凰的双翼伤痕累累 祖先们筚路蓝缕的故事 庭前的古槐记录了三千岁 广胜寺里的僧侣圆寂了两千回 6. 我手持秋天的晨曦 踩着票号大佬们的足迹 就像一个衣服上沾满黄土的孩子 寻梦,在一本土黄色的线装书里 而梧桐树下,惠济河畔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

七律-梁村行 作者:周洲 千年槐荫郁葱葱, 堡寨相呼古宅通。 藤蔓青青爬旧壁, 雕梁楚楚诉往情。 溯本源池梁君定, 始有平遙古城名。 远望四百零八处, 凤凰展翅夺梁村。

              梁村印象(组诗)    书童(贾全印)        2018年10月14日(农历九月初六),应民革尧都区委、“两岸情”诗社诚邀,赴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的山西平遥县岳壁乡梁村实地采风。一街五堡的古村风貌、132座明清院落的古朴典雅,令人叹为观止、唏嘘再三。尽管岁月的风雨盘剥加之人为的肆意毁坏使其千疮百孔、黯然失色,但当你深入其中,拼凑起陈迹斑斑的历史碎片,它会随时打开你记忆的闸门乃至无限想象的翅膀,还原出一副壮观秀美的历史人文画卷,顿生穿越时空之感。2600多年树龄的老槐,依傍南乾堡门,散枝开叶、郁郁葱葱,让你遐想着这座古堡的峥嵘岁月,沧海桑田; 史家院落的3000年古槐,更让你感觉到历史并不遥远,“秦时明月汉时关"也只是刚刚走过它的眼前。神池断流,胜迹犹在;尹湖干涸,形体依然。想想当年的一池清泉,汩汩而出,昼夜不息,由此衍生出的一汪湖水波光鳞鳞,水鸟翔集,凫鹭汀眠,稻浪涌金,柔柳拂岸,莲叶田田,那又将是一幅怎样的恰似江南的水乡画卷!岁月无情,历史有憾!这一切的一切都已成为梁村人的时代记忆。上天的眷顾、一代人的矻矻追求就沉淀在了这片神奇而古老土地上,让人既流连忘返又遐思万千。我至今感到困惑的是:梁村的百年兴盛,伴随它的不仅是古堡院落的丛生迭起,更有庙宇祭堂的星罗棋布,除佛寺、道观、源神庙、关帝庙之外,竟然有32座三官庙。我不敢贸然臆断梁村先人重商轻文的文化传承,至少我没能看到孔庙、书院之类有明显文化色彩的历史遗存。作为兴衰史的研究是否应考虑个中缘由?只能抛给社会学家、历史学家专题研究了。本人不揣浅陋,有感而发,草拟拙作10首,权为一组,以见正于方家,甚为荣幸!             10月18日                平遥梁村题咏              凤凰振翅落梁村,              乘势千年旺五门。              古堡横出商汇道,              神池纵灌稻粱纯。              前人胜迹怜相看,              盛事佳期梦里寻。              风物常随秋气改,              逢春更待后来人。                 梁村怀古           草木初凋秋色凉,           平遥城外看沧桑。           梁村古堡银盘凤,           惠水神泉稻溢香。           一代晋商崛地起,           百年票号赈皇粮。           雕栏画栋斑痕在,           宝塔老槐立暮阳。                 梁村旧事           天造神池碧万顷,           尹湖鸥鸟戏芙蓉。           稻粱裹腹丰水产,           贸易融金享盛名。           五堡一街鸾翅展,           三梁百巷马帮迎。           繁华往事成追忆,           常向老槐月下听。               梁村古槐题寄             翠叶虬枝骨韵佼,             堡门守望傲松涛。             仰天斗转三千岁,             坐地魂牵百世杳。             一代晋商穿荫过,             万家游子梦泪浇。             物华尽蕴钟灵气,             根脉绵延看楚翘。                           题梁村东和堡                兼寄赠冀凤翔诗友          古堡孤高冀氏存,          延绵百世续人伦。          苍颜只为乾坤改,          荒草还逢物候新。          万里飞蓬商贸路,          千年追梦祖先魂。          断檐碎瓦兴衰史,          回看凤翔振九云。              梁村秋望        古堡高秋断雁声,        他年商客觅无踪。        雕花院落萧条里,        深巷日斜寂寞中。        幸有老槐争岁月,        愧无圣手续丹青。        遗存满目弥足贵,        岂忍前功付水东。                            梁村秋思          一夜秋风草木黄,          老槐栖凤屡呈祥。          华堂古堡因人废,          神水涸池亦自伤。          侈谈庙宇香火盛,          何惜庠苑著书荒。          他年若有群才济,          今日何愁少画梁。                                题平遥梁村古戏台               笙歌凤舞夜阑珊,               大戏一台唱百年。               积福寺钟声旷远,               他年豪客几时还。         题平遥梁村关帝庙           横刀放马华容道,           忠义刘曹两顾全。           膜拜只因诚有信,           晋商文化五州传。                题梁村源神庙      香火绕灵泉,庙堂盛事烟。      万民祈福祉,一水沃家园。      源断神无助,殿颓人不闲。      盘龙湖水绿,开镜照新颜。

梁村有约 作者 阳光的香 屋檐下 屯积的玉米 老墙边 悬挂的大蒜 断壁残垣下 新旧更替 追寻 岁月的痕迹 探幽 神泉的机秘 古槐悠悠 遥望异乡游子 庇护百十座院落 文惠塔威然䇄立 儒风 熏陶了名人贤士 千百年光阴不再 灵魂永驻梁村 寄望沧桑老槐 守护子孙后代

一种蓬勃的希望 比盛开的桃花明媚, 不言不语,却蜂飞蝶舞

  我们仍在途中〈组诗)      作者/北方雪 广胜寺外 来一阵秋风 这里就响起草木念经的声音 草坡起伏 一片草木传递给 另一片草木 老寺的墙,霜已渐深 秋,吹落古槐的叶子…… 飞过的麻雀 翅膀染了落叶的颜色 鸣叫揉着流水的寒音 我们仍在途中…… 古堡采珠 三官庙旁 草木都沐浴了神的光芒 卷心菜叶子葱绿 辣椒火焰一样点燃枝头 枣树的顶枝几颗枣子 高高地挑亮灯笼 连庙背后的一片土坡 也开满了细碎,金黄的花朵 像天宇辽阔的星星 阳光清澈 我们若古堡中采蜜的蜜蜂 在老槐树,在“居德昌后”的门前 脚印叠着脚印 影子碰着影子 驿站 “吁!”“吁”车马进了巷子 车夫勒紧了马缰 “主人回来了” 报讯的人,欣喜地打开宅门 门里迎出了夫人,还有孩儿 在奔跑中想念 忽略不计所遇的刀痕 终于到家了 接过亲人暖心的热茶 坐在漆红的椅子上 长“嘘”一声 车夫刚牵马进车院 卸马鞍,牵马槽喂马 主人吩咐马夫,明天赶早起程 孩儿缩在母亲身后 他还没看够父亲 父亲也没来及看够孩儿 就奔一个票号去了 一个票号那么远 又奔到另一个票号去了 青石路 堡子巷子的两头 门顶上都有三官庙把守 巷子宽阔 我们踩着过去“左文官”,”右武官”两侧的青石路 背手昂头,迈着正步,模仿着衣锦还乡官人的样子 心中仿佛平添了几分“文 气”与“武威” ”传圣旨”…… “钦此”…… ”喳”…… 忍俊不住,笑出声来 古院 大门不知所踪 我们走进去 地上的方砖缺角少梭 铁丝支撑着东厢房的窗棂 一触就会散落一地 檐子上的古瓦随时都会掉下来 有粉身碎骨的可能 西厢房的新式房屋 贴着白瓷砖 与东厢塌落的屋檐 极不对称 让我不忍举起拍摄的相机 曾红砖碧瓦端庄 曾青春貌美年轻 都被时间无情的磨碎 风吹来 屋顶的瓦松“簌簌发抖” 倾诉一样 絮说遭遇…… 三官庙 到处都是“三官庙” 高悬于头顶 敬天,敬地,敬水的人 举起了方方正正的梁村 古院门上的“居德昌后” 与沿路村民门楣的 “馨德第”“德正第”…… 相呼相应 三官神 端然而坐,目光炯炯 披棘斩棘的人 是神前躬身、知敬畏的人 走在深奥的道场之中 无偿获得了很深的慧悟

梁村三首 文/冀凤翔 神泉 曾涌波光平地开, 涟漪猛失断流哀。 忽闻西畔新泉出, 荷稻蛙鸣入梦来。 古堡颂 明清风水祖灵筹, 神密沧桑街巷楼。 耸峭费猜天助力? 堡墙笑傲续风流。 梁村古槐 静立千年百里魁, 隋唐明月昔时陪。 栉风沐雨荫乡里, 撑起青天赖瑞槐

打捞沉淀的岁月瑰宝 文/张馨瑜 凤凰栖落在这块福地上,梁村 一街五堡,明清建筑群 庞大的民居范本 像打一本旧年线装书 一页页翻阅泛黄的繁华 高墙耸立,磨砖对缝 风雨验证工匠们精湛技艺 慢下脚步,镜头缓缓 扫过每一块砖,每一道墙缝 世界凝神安静 驻足聆听久远的历史回音 雕花窗已剥落原有色彩 漏风的窗户像苍老的嘴巴 失去门牙屏障,风自由进出 腐朽的椽头,显露岁月沧桑 曾经的辉煌,被时光零落凋敝 庞大的建筑群搁浅在史海中 故事隐藏在门楣,影壁墙背后 闪烁晋商财富与智慧的光点 一群灰鸽子站在高压线上 俯瞰这群外乡来的寻访探秘者 我们站在低处,向更低处俯瞰 目光,打捞脚下沉淀的岁月瑰宝

访平遥梁村 作者 闲石斋 平遥岳壁古梁村, 院落槐荫尚紫贲。 双翼凤翔兴五堡, 一池泉涌福千门。 晋商行倦归田憩, 窑洞虽荒依旧尊。 官道沧桑连沁潞, 乡愁又见旅思魂。

梦幻古梁 作者 牛玉明 岳壁古梁蒙槐荫, 凤至翔云福临门。 沧桑岁月嵌痕迹, 古院虽旧情悠悠。 湖光秋色引客往, 院深屋静感悟深。 晋商精髓今依在, 时代雄风歌未穷。

梁村古民居有感 文/旖旎 不遗子孙半文钱, 尽将诗书传儿郎, 鸟兽幼年母拼命, 及至成年逐家园, 西夷诸国行此道, 可怜华夏攒钱粮。 不见昔曰雕梁院, 鼠居狐穴人逃亡。 虞美人·深秋梦家 文/旖旎 深秋一缕幽香聚, 小憩梁村处。 柳塘残荷叙精华, 挥墨舞龙勾勒. 走天涯。 丹青凤染蝉啾去, 寻觅归乡路。 梦飞庭院恋琼花, 起伏土丘弯曲. 到冀家。

临江仙 . 梁村感怀 作者傅立圃 五堡一街构建, 名揚四海梁村。 古槐蒼劲绿成荫。 凤凰飞振翅, 文化蕴藏深。 史志碑文石刻, 巍巍寺庙俱臻。 吉祥图案备人伦。 尊卑长幼处, 古朴寓乾坤。

沁园春 . 梁村行 作者傅立圃 五堡巍峨, 巷道幽深, 古朴风情。 望槐冠葱绿, 遮天蔽日; 庙宇古刹, 佛教徒僧。 金碧辉煌, 雕梁画栋, 展翅凤凰布局呈。 七星状, 毓秀鈡灵。 街衢市井徐行。 看不尽、 古今岁峥嵘。 昔多财善贾, 同襄盛举。 历经百载, 天顺堡成。 院落雄浑, 如林节比, 三晋巨商享盛名。 俱往矣, 揽太平盛世, 海晏河清。

采风平遥梁村 梁村印象 作者 王继林 凤佑梁村美, 家家匾诏勋。 古槐迎雅客, 宅老展华文。 翁沐斜阳醉, 媳于灶下勤。 民淳和气畅, 堡睦罩祥云。

梁村有约 作者 阳光的香 平遥梁村史悠久 一街五堡旷古今 槐荫巍巍庇贵地 源池神水泽万民 三官庙敬天地水 鲤鱼龙门唐碑文 千年古树显沧桑 票号汇通天下情 冀姓宗祠介子推 古堡养育赤子心 蟠湖文塔相映辉 孟山惠河访古人 岁月风云景依旧 车马音尘久不闻 两岸诗友八方汇 相约梁村一日行 登高细赏古堡状 凤凰振翅欲飞腾

梁村行 (散文) 作者:赵莹 (霍州市职业中学) 走在平遥梁村百年石砌的小路上,听着村民讲述梁村的故事,你会感受到在人生道路上,名誉富贵都如过眼云烟。只有历史的印记永远留存。你可感受着世事沧桑。 梁村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岳壁乡,古城东南六公里处,交通便利。梁村由一街五堡组成,呈现凤凰展翅之势,人称凤凰村。去梁村,古槐,古堡,以及古堡中坐落的名人古居,村中的广胜寺,村边的生态园是我们必游之处! 顺路首先是南乾堡。堡门巍然耸立。一株一千多年的古槐 赫然门口,似千年的勇士!村里的老人告诉我们,这颗千年古槐很有灵性,因此有一些奇妙的故事发生。还说村里还有一株两千多年的古槐,比这棵还要长寿。可见梁村历史之悠久,亦是梁村第一不凡之处。 梁村共有五堡,最早建造的是东和堡,村民说东和堡当时居住的都是村里富庶的人家,普通村民则住在周围的土窑洞里。所以,我不由想说一下土堡的形状和作用。梁村土堡好比火柴盒,到了晚上,两边的门一锁,堡内特别安全! “先有源池梁村,后有平遥古城”。这话一点也不虚! 保存最完整的是南乾堡和天顺堡。其中,晋商票号名人毛洪翰,毛洪举,冀桂故居就位于天顺堡。很有幸,带我们游览的村里导游就是冀桂老先生的曾孙,他一路给我们详细讲解了冀桂故居,讲了古人创造财富的苦难和艰辛!正是他们殚精竭虑,吃苦耐劳,才一步步有了我们今天的辉煌! 村中广胜寺,乍听以为是洪洞广胜寺。也许没有洪洞广胜寺闻名,却也有它过人的地方。寺里有一些人为的设计,既结合了巧夺天工,又体现了佛教文化。最为称叹的当属罗汉洞,号称亚洲第一罗汉洞。罗汉洞建造的最初原因是因为大殿下面的低洼处,寺里的住持合理利用了低处,搜罗了各种奇石珍宝,用三年的时间,完成了这座地下迷宫,所谓“迷者不明,明者不迷”。可惜,我们大部分世人都是生活在人世间的迷途者,没有多少人能看破红尘。这里的地宫没有导游,我们是无法走出迷宫的。但是,从迷宫走一遭,有缘人也许会有一些顿悟吧! 村边植物生态园,湖面平静,凉风习习。我们走出古堡,可以冷静思索历史的安静处所!正如一位老师所讲,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广博深渊。表面看起来朴素无常,细究却深刻体现了人与自然浑然的结合!只可惜,我们又有多少人能理解祖先的良苦用心?又有多少人能传承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 离开梁村,回望落日下巍然耸立一座座古堡,再望一眼村里倚靠着古墙,白发凌乱佝偻茫然的老人们,似乎总觉得像要对我们倾诉些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3916 投诉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阳光的香
创作 65 粉丝 240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6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