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日为老同学拍照
2018-10-6华东师大从2015年开始,有了校友日,每年10月6日,历届30万左右毕业生中的一部分,会从四面八方聚集此地,感恩母校和老师,感受同学友情。
禾子年年参加校友日活动,为当年的同窗好友及其它年级、系科的校友拍摄了许多照片,并制成图文音皆有的格图帖子,留下记录,以作纪念。
禾子是64届华东师大外语系俄语专业的学生。该专业有学生24人,其中8名男生,16名女生。分两个小班,各12人。


由于文革原因,老五届大学生毕业时都没有准时分配。我们年级除我和郁小芬在1969年秋,被征召入伍外,其他同学都在市郊农村劳动锻炼,直至1970年才“四个面向”(面向农村、边疆、工矿、基层),全部去了外地。


有了校友日,老同学重返母校,旧地重游,思绪万千;故友相逢,格外珍惜。2015-2018年,参加校友日活动的我年级同学分别是7人、9人、9人、12人,逐年上升。

2015年校友日

2016年校友日

2017年校友日

2018年校友日


光阴荏苒,年轮飞转,54年前年轻的才男骄女都已届古稀之年。除禾子属猪外,他们都属狗、鸡、猴等。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老了必竟老了,保持阳光心态,正确对待疾病衰老,谈何容易。

老年人爱拍照也是一种阳光心态的体现。头发白了,皱纹多了,腰腿不便了,面容不再年轻,这都是事实。但我们要通过照片体现出老当益壮、蓬勃向上的朝气。

尽管前几年校友日,我尽力而为拍了不少照片,但觉得光靠一己之力还不够,因此,我今年校友日特地约请黄山知青圈两位配合默契的搭档~双王,联手拍摄。

72届知青慧瑛比我来得还早。其实她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师大也学习过一年多。






同样是72届的慧瑛闺蜜~雪妹也很聪明,抓景拍摄颇有心得。黄山9·16千人大聚会上,她守候在签名墙前,捕捉了不少珍贵的瞬间,被禾子格图使用。




文史楼前大草坪,当年露天电影放映处。

大礼堂前最热闹,校友日庆典就在礼堂内举行。


老年人更易忆旧,参加校友日活动的大都是老校友,还有毕业60年的班级同学一起来。



签名板上签个名,留个影。尽管不叫签名墙,每年都有千余个签名。



禾子也正儿八经地签了名。




大会庆典开始,禾子摸黑用手机拍摄了几张照片。








大会结束,人们蜂拥而出,在大礼堂附近拍摄留念照片。

今年外语系的校友不多,连一向积极参与校友日活动的65届英语专业同学也寥寥无几。

与撑着拐杖来的65届英语专业同学肖庆和合影,他是当年的文艺小分队成员,穿着军装、戴着红卫兵袖章跳舞唱歌的形象历历在目。

肖庆和的夫人也是读英语的,是上外毕业的,她伴护丈夫来华师大,以满足他的母校情结。

与当年好友~英语专业的万惠芬久别重逢。

右二是季建石,是今年65届英语专业的召集人,他就带来这几个兵。

禾子找了这个地方,想为老同学一一拍摄,先给双王试镜。



当年小班班长、禾子同学好友,年年参加校友日活动,且负责召集的严顺贤。



年级团支部书记傳婉珍,禾子入团介绍人。年年参加校友日活动。

老同学聚集在一起,一定要有热心人。严顺贤、傅婉珍功不可没。

年长的周颂羔,年年参加校友日活动。

除周颂羔外,另外4个男生也来了个合影。当年年级的8个男生都住在第七宿舍316室5-6年,彼此知根知底。

年级中唯一一位终身从事俄语教师工作的曾瑞芬,在校友日那天,还开口向我们说俄语。她定居山东,赶来参加活动。

邵家玉前二年因为家庭原因,心情不好,不愿拍照,近年来,精神状态良好,与禾子相遇,都有合影。


郁小芬,禾子同学兼战友,复员后任母校外语学院副院长。记得她1.46米的个子,当年刚参军在洛阳外国语学院集训时,没有合适的军装发给她,部队专门定制。军装上衣四个口袋间几乎没有空隙。

郁小芬对拍照不大有兴趣,经禾子劝说拍了,拍出来的照很有气质。

高世英和韩秀英是拍照的积极分子。

高世英在新疆从军十余年,转业返沪后在上海市公安局工作至退休。前两年动过大手术,康复后常出外旅游,拍出来的照有军人风度。


韩秀英与高世英是好朋友,但她没有“近朱者赤”,动作总是慢半拍,这次校友日迟到的又是她,因此校门口的合影没有她。

三个同一小班的女生


陈师宝,小班班长,她第一次参加校友日活动,也是久违40年后我第一次见到她。她曾在安徽屯溪和黄山茶林场的所在地~太平县做过教师,当年有过来往,我去过她家,她也来过我茶林场的家。后来听说她在上海七宝中学作为高级政治教师光荣退休。

除禾子外,我年级大部分同学在中学时代就是现在说的“学霸”,其中不少人是复旦、师院附中等市重点中学毕业的高材生。

禾子进大学后,才开始用心学习,好不容易赤脚追上去,总算名列前茅。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年热门的俄语成为冷门,但天资聪颖的一代骄子,加上勤奋努力,改行学了英语、日语等其它学科,又成为了新学科的能者。


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我年级不少同学作为人才被引进调入上海,成为新单位的骨干栋樑。


年龄上去了,腔调还要有的,队伍排排好,挺胸收腹,拍一张美照。


12人合影,拍得暗一点,面孔还是看得出的。

以大礼堂为背景,再来一张。

与双王一起在河东食堂吃了校友忆旧午餐。

午餐前后,与老同学们告别。

我和双王商定去环球港喝咖啡,顺便把拍摄的照片整理一下,尽快做个汇集的帖子发给我的老同学们。

离开华师大时,一路上我在校园为双王随拍了几张照片,因为她们也是爱拍照的花甲老人。






边喝边弄帖子,没一会儿,就弄好了,以禾子双王的名义发往“同窗好友”聊天圈。


以上是国庆长假第六天的记录。

拍摄:禾子、王慧瑛、王雪妹 文字:禾子 制作:禾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