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美米堆
+ 关注 已关注 相互关注
10月13日 2025

永恒那一刻——2025 宁金康沙峰攀登记

在过往的时光中,你是永恒的那一刻。                   ——佩索阿《当万物都是虚无》

宁金康沙峰位于西藏山南江孜县和浪卡子县的交界处,是拉轨岗日山脉的主峰,海拔7206米,是西藏中部四大雪山之一 ,著名的卡若拉冰川的发源地。宁金康沙山体雄伟、陡峭,危岩嵯峨,峰顶为多年积雪,凝冰堆集形成金字塔形尖锥。 宁金康沙是我攀登的第一座西藏7000米以上的山峰,2025年9月14日,这只3人组成的宁金康沙攀登队,在川藏队领队三基木、摄影旦增的带领下,在拉萨集结。初步适应海拔后,9月16日从拉萨出发,经羊卓雍措,浪卡子,9月18日上午,从岗布沟口,与雅拉香波登山队向导汇合,沿着河谷向上,徒步前往拉日岗山脉深处、8公里以外的前进营地。

一、日照金山

黑塞说,每人都有一颗自己的星星。仰望宁金康沙日照金山,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一座自己的山峰。            

趟过最后一道湍急的溪流,山谷的尽头是一面海子。海子源头的冰川,在宏大的山体前陡然抬升,与覆盖在岩壁上的冰雪交汇,通向浓云掩蔽的宁金康沙主峰。 前进营地就建立在海子前面的缓坡上。黄色、白色的帐篷散落在沙石相间的草地中。秋草已黄,牦牛群在营地周围的草场上徘徊,源自冰渍湖的小溪从营地边流过,哗哗的流水声,没有打扰到山谷的宁静。

“9月以来,宁峰一直下雪,雪线比往年降低了500-600米。去年,海拔6000米的C1营地没有积雪,今年C1的积雪已经没过膝盖。” 西藏雅拉香波登山队(圣山队)的阿旺队长见到我们第一面时就说:“上一组队员10天前到达营地,完成第二次拉练后,因持续大雪,已经在营地多等候了5天。天气预报大雪将会停止,接着会有一段好天气。修路队也将在明天后天铺设通往峰顶的路绳。” 

傍晚,雪又开始落下,如麦粒大小的冰雹,密集的砸在帐上,发出连续的哒哒声,随后,冰雹变为细细的雪粒,后雪落在前雪上,雪的声音就消失了。      深夜,大雪已停。走出帐篷,向西方的山峰远眺,暗夜微光,云雾沿崖壁升腾,浓云掩蔽主峰。      浮云之上,银河升起,遥远的星球,在布满暗纹的天空中,如花般慢慢开放、闪烁。宁金康沙主峰在天际线之间时隐时现。

次日凌晨,东方群峰之上,启明星点亮黎明。阳光从山峰间跃起时,宁峰峰顶仍然布满浮云。刹那,峰顶的积云被阳光穿透、散开,万千光芒,聚焦峰尖。

日照金山,从天而降。

 一整夜,牦牛群在营地周边徘徊,发出粗重的喘息声,他们被盐的味道吸引,不断地尝试接近营地。

二、等待与适应

攀登的大多数时间都需要等待。等待雨雪停歇,等待属于顶峰的阳光灿烂。  

随后的日子,蓝天阳光,从清晨持续到黄昏。9月22日,第一组的队员开始冲顶,并全部成功登顶、回撤。此时,我们刚刚开始第一次高海拔拉练,上升到海拔6000米的C1营地大雪坡,然后回撤到前进营地。按照原计划,我们还将经历第二次高海拔的拉练后,计划到25日-27日,开始冲顶。

我们3位队员开始担心,来回的拉练,到25日后可能错过好的天气了。于是提议,24日的第二次拉练就提冲顶。我们把这个建议说给阿旺队长,他明确反对。“即使你们身体素质优秀,也必须经历两次以上高海拔山地攀登、下撤,反复地拉练。让身体适应完全适应5000,6000 米以上的海拔高度”。     

“拉练中,不能让你们在C1以上停留多日。海拔6000米以上营地身体消耗会非常巨大,无法保障充分供给,遇到极端天气也无法抵御。拉练完成后必须撤到前进营地休息。”   “然后才能在天气晴好的情况下开始冲顶,2天内,从5300米前进营地,上到C1、C2海拔6400米,迅速完成冲顶下撤。冲顶过程中,遇到突发的意外天气,也要迅速下撤到前进营地。 “拉练、适应、等待,拉练、适应、等待。必须按照计划,坚持完成。”  我们听从了阿旺队长的安排,随后的几天,继续拉练、适应。

三、时间加速

黎明的第一缕阳光从东方远处积云的尽头缓缓升起,把宁金康沙山峰染成金色,头灯的光亮瞬间就黯淡了。

最后一次拉练结束后,好天气继续。计划的冲顶日期终于到了。25日中午,三基木队长特意在出发前,面向宁金抗沙主峰,郑重地举行了一场煨桑仪式。希望山神保佑接纳,祝福顺利登顶。

在漫长的适应与等待后,时间开始加速。 我们沿着山脊线向上向上攀登。黄昏前,第二次到达雪线以上6000米的C1营地。 高原夜幕降临很晚,8点过了,群山仍披夕阳余晖。江桑拉姆雪峰像一个黄白色奶油冰淇淋,随时都可能融化。羊卓雍错飘渺在云雾山峰之间,夕阳从浮云之间照射到深蓝水面之上,把海子染上一道道金黄。

今夜,九十九座雪山高出天堂,使我彻底难眠——海子

营地上方,雪原绵延向上,跨越一座座陡峭山脊,通向宁金康沙主峰。金字塔形山峰,犹如白色巨轮尖厉的船头,劈入蓝色天空,在撒满繁星的银河中远航。

我们栖身的黄色的帐篷,在巨大的山峰面前,如蜗牛的外壳,微小、柔软、单薄、脆弱。睡眠断断续续,整个夜晚,我无法分清梦和现实。

26日清晨,阳光灿烂。10点左右,我们换上连体羽绒服、高山靴和冰爪,重装出发。 雪越来越深,我跟着向导诺琼,踩着前面队员留下的足迹。我慢慢落在了最后,当到达C2 6400米营地时,已经下午3点多,比队友慢了半个多小时。向导诺琼鼓励道:“虽然你最慢,仍比计划时间快一个多小时到达。”

快速吃完热气腾腾的方便面,在帐篷外溜达了一会,便被向导叫进帐篷里,休息静躺。我希望尽快入眠,迅速的恢复体力,以迎接凌晨两点钟开始的最后冲顶。

入夜,雨雪再起,风在黑暗中旋转和呼啸,雪粒密集敲打帐篷。持续了5-6天的晴朗天气,会不会在一夜变脸……狂风骤起,暴雪漫山? 梦和期待缠绕在一起,分不清入眠还是清醒。

凌晨2点钟,风已停,雪无声。出发前,我穿戴完整,诺琼帮我安装、调节好氧气。  我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了7000米山峰有氧冲顶。   时间再次加速,头灯灯光锥只能照射前方10-20米的距离,感觉不到雪路的陡峭险峻。沿着攀索,倾力向上。 抬头仰望,山峰在遥远的上方,翻过一座冰雪覆盖的山脊,总会有有下一座更高,更陡的山脊在等着我,仿佛通向顶峰的路永远没有尽头。

愈往上攀登,愈越觉疲累,呼吸开始凌乱无序,步伐逐渐失去节奏。前方队友的头灯离我越来越远,通向山顶漫的距离感觉一点点被拉长。太遥远了,有随时想要放弃的冲动,又心有不甘。诺琼耐心地引导我小步缓行。坚定地鼓励我,“米哥坚持,这样的节奏和速度,已经很快了,完成冲顶没有问题。” 不知在黑暗中前行了多久,黎明的第一缕阳光从东方远处积云的尽头缓缓升起,头灯的光亮一瞬间就黯淡下来了。

四、永恒那一刻

他有过峰顶、有过狂喜,有过辉煌的下午,时间的流逝算得了什么。     ——博尔郝斯《另一个,同一个》

回望东方,太阳深黄色的圆形球体还未升起,光芒就已在积云之上闪耀。阳光从暗蓝色的天空穿过时,厚厚的积云,还没有摆脱暗夜的影子,从东方的天边层层叠叠地铺开,深黑、凝重。 太阳迅速在东方云海的尽头升起,把雪峰染成金黄。拴在攀索上的我们,已经深处日照金山之中,身披金色霞光。

阳光照在后背,温暖迅速包裹着我,给了我巨大的鼓励,我开始缓慢接近顶峰。诺琼对我说,“米哥加油,还有20米左右的距离就到达顶峰”。感觉这20米的距离,比我经历的200米的距离都还长、还累。 当我把安全锁挂在最后一个保护站上时,看了一下手表,刚刚过了9点,我已经攀上海拔7206米的宁金康沙的峰顶。 由于连续的阳光照射,峰顶出现了多条冰裂缝,我们无法在峰顶区域自由行走,只能站在裂缝前的狭窄的安全地带。

阳光把峰顶照得透亮。黎明时的浓云,已经变为浅白的浮云,逐渐下沉、飘散、环绕在群峰之间。宁金康沙峰,如一座巨型冰山的峰尖,漂浮在宁静、蔚蓝、布满浮云的天空之中,在阳光下起伏、游动。 群峰、海子环绕着主峰向天的尽头延伸,白云袅袅、如梦如幻,我有些恍惚,这是幻想的真实,还是真实的幻想。欢呼,喧嚷、时间停止,一刻永恒。我还来不及把这些美景珍藏在记忆之中,就已热泪盈眶……。 我此刻别无所求,只希望被阳光晒透。

五、告别巅峰

 大多数攀登的危险都是在下撤的疲惫中出现,在疏忽中发生。 

当我从恍惚巅峰意识中渐渐平复,从定格、停顿的时间中回到现实时。诺琼说,我们已经在峰顶上待了20多分钟,应该下撤了。我从峰顶向下望去,两位队友已经快速下撤到看不见的雪坡之下了。下撤前,我看到诺琼在整理装备时,特意用护膝加固了他的双膝。

上山的路和下山的路是一条路。阳光照耀下,归路显得格外陡峭,漫长。大雪铺满的山脊线,清晰,细窄,最窄的刃脊处只有两脚并行的宽度,两边是陡峭的雪坡、岩壁;雪坡的之下是裸露的乱石坡,岩壁之下是不可预测的深渊。从凌晨2点到9点,循着一条攀索,持续攀登9公里多的路程,从海拔6400米,上升到了海拔7206米的顶峰。没有向导诺琼的引领和鼓舞,无论如何是无法完成的。

正午,太阳移动到头顶正上方,阳光炙烈,把积雪晒软,上山时踩出的脚印,变为一个个深深的雪窝。我的脑海中回想着《比山更高》 中的情节,攀登者遇到的山难绝大部分都是在登顶后,下撤过程中,在一些看似没有危险的地方,由于疏忽发生的滑坠、或踩进积雪覆盖的冰裂缝之中。

队友越走越远,已经看不见了。宁金康沙雪山上,就只剩诺琼带着我缓慢下行。行走在洁白、宽广的寂静中,突然对雪山感到依依不舍。每下完一个陡峭的雪坡,我都禁不住回望、道别。

到达C2营地时,向导们正在拆除帐篷,这里过5-6天后才会有冲顶的队伍。他们来临之前,新的帐篷,将在新雪之上重新搭建。随后,在C1营地小憩,快速换下高山靴、冰爪,补充了水和食物后。向导们迅速拆除帐篷,整理好装备下撤,瞬间就跑到我的前面。海拔6000米下的最后几道雪坡,又只剩下诺琼带着我缓慢下行。

走完最后一道冰雪覆盖的雪坡,下撤到碎石坡路段,就离前进营地不远了。此时,诺琼告诉我,他看见领队三基木正带着队医生,从营地上山来接我们。见到我时,他递给我一瓶可乐,第一口可乐是此生最甜的味道。他对我说,因为跟着队员往前快速下撤,无法等我。把队员送到营地后,担心我疲惫下撤会出现受伤意外,特意带着队医上来接我,心里一阵感动……。

先前到达的队友小赵,以及营地中的向导们,在营地前小河边迎接、祝贺我安全登顶归来。

从25日出发,27日冲顶,云上雪峰的时间结束了。“从凌晨到下午,从人间到云上仙界;然后从云上仙界,回到人间。总感觉景象如梦幻一般,那么的虚幻与不真实。”队友小赵感叹道。 但现实的确发生过,我们飘渺的感觉过去了。而向导们,还要迎接今日刚到营地的十几名队员,几日后再次向峰顶前行。留在我们记忆中缥缈的幻境。对他们讲是一次一次重复的真实和艰辛。

遥望归途,我们踏出的足印,将很快被新的冰雪覆盖,宁金康沙将恢复他的原貌,就像我们从来没有来过一样。

六、一期一会

冬天周而复始,该相逢的人会再相逢,全世界的水都会重逢。我们不必总惦记遗憾,而是要学会期待。       ——黑塞《克林索尔的秋天》

在前进营地等待适应的日子里,一天下午,向导顿珠和我们散步走到营地边的冰渍湖前。他告诉我,三四年前,这个海子还非常清澈、透明,能看到宁峰清晰的倒影。现在,厚厚的暗黑石沙已经快淤积满整个海子。 近年来气候快速变暖,带来更多雨雪的同时,加速了冰川融化的速度,也加快了冰川融水搬运巨石、泥沙的速度。宁金康沙由含铁量较高的麻岩、泥岩构成。冰川裹挟着碎石,把它们磨成细细的黑沙,融水带着黑沙冲进海子中,慢慢的把海子填满。然后在海子的出水口,裹挟着未沉淀的泥沙,形成暗黑、浑浊的溪流。

陪伴我们攀登的圣山队的高山向导,有着丰富的高海拔登山经验,许多向导都有着数次登顶珠峰的经历,这次和我们在一起的40多人的团队中,登临珠峰的队员就有18位。我的向导诺琼有着16次带领队员登顶珠峰的记录,顿珠有着3次带队员珠峰登顶的记录。川藏队三基木、旦增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带着队员上山,下山。

此次虽经历十几天漫长的适应和等待,攀登仍然是我生活中短暂的一段,却是他们生活、工作和责任的全部。我们所自豪、炫耀的7000、8000米海拔高度,不过是他们数十年平常工作和生活的全部。我们眼里的世外仙境,云上山峰,却是他们每个登山季时时刻刻要小心仔细、反反复复、一丝不苟、不出差错完成的工作。

我们终将会某次定格在某一个高度上。但是他们却会日复一日的继续攀登,雄伟、震撼都会被反复的重复冲淡。带我们攀登的人,要比我们优秀、杰出、专业得多,才能护佑着我们的平安登山路。 而我们又是他们接触外部世界的窗口,他们前行的期望。我们改变了他们,他们也深深改变了我们。

云珠是圣山队新加入的高个男孩,来自山南,今年刚刚17岁。人长得和他名字一样阳光、帅气,清新,目光清澈如高原的向日葵。 他今年刚进入圣山登山学校开始5年的登山训练和学习。这里是他第一次到达的登山营地,我们是他见到的第一批登山客人。

在营地的日子,我们几个队员和向导一起闲暇聊天时,他总是静静地在旁边耐心地听着,腼腆而充满期待。他说他的梦想就是像他的队长、师傅一样,登上珠峰。要成为县里第一个登上珠峰的人。一天下午,他在队友歌声的鼓励之下,平日腼腆的他,放声为我们唱起了家乡的藏歌。 冲顶前一天,云珠和我们道别。明天,他要和其他向导一起到江桑拉姆大本营去建新的营地,我们回来就见不到他了。 登顶归来时,在营地又见到了云珠,他兴奋而又遗憾地地对我们说,江桑拉姆攀登活动因故取消了。他又回到宁金康沙前进营地,又见到我们了。

第二天清晨,我们就要离开营地,踏上归途。这里的山水、草木,护佑、惦记我们安危的人,我们终将告别。“我们是彼此生活中的偶然相遇,当离去的时候到来,我们都会感到遗憾和忧伤。”    离开时,我不时地回望向山峰和营地,向宁峰和陪伴我攀登的向导们致敬和告别。祝福神山风和日丽,一年四季,享有雨雪。祝福向导们战胜艰难、平安幸福。

七、寻找意义

我是我的世界,当你对外部世界感到无力时,就要努力去改变自己。          ——维特根斯坦《私人笔记》

15天的日子里,相会的每一座山峰,每一个队友、向导,从陌生到熟悉,然后道别。在众多的攀登者中,我只是一个名字而已。对山而言,我如一颗雪粒从山坡上滑过,然后被风吹走。山峰仍然在我的世界之外,遥远而神秘,未有丝毫改变。 但是,山峰却让我震撼和改变。 山峰交给我们最伟大的智慧:要让山峰接纳你,你就必须首先改变自己,学会尊敬和敬畏;学会等待、适应、改变和坚持。

冲顶前一天,旦增给每个队员拍摄一段攀登前的独白。在雄伟、气势磅礴的宁金康沙峰前,他问到:“为什么要攀登?” 我突然想起了海子的诗《孤独的东方人》,当我把他读出来时,语音中突然充满了哽咽。

爱人说,孩子是落入怀中的阳光 太阳已出。 我攀登只求:孩子平安, 我攀登只求:家人幸福, 我攀登只求:人爱我心…….。

在这段远离亲人的日子里,一个人坐在帐篷里,除了思考,就是思念......。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1164 投诉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发自圈子
本作品入选糖水兴趣圈
人已加入
徒步 · 登山
徒步在路上,全世界仿佛只剩下我和身后的脚印
加入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米美米堆
创作 27 粉丝 740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3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