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名墙前的志願者
2018-9-269·16上海黄山茶林场大聚会会场四楼,这块引人注目的大型签名墙(4.4x2.8m)是大聚会的亮点。1500名参会者无论从电梯还是楼梯上去,抬眼就能看到。而且,都会在墙上签下自己的姓名,在墙前拍照留念。
考虑到此地的重要性,又是参会者的必经之路,为了保证大聚会热烈、顺畅、安全地进行,大聚会筹备组设立了签名墙志願者团队,镇守这里。
志愿者团队成员如下(左起): 前排:孙乾明、陈新华、宋国平、吴正北(组长)、管序华、朱培珏、王之云、庄福林。 后排:周莉忠、仰子皋、吕光耀。
签名墙志願者团队的工作职责 1、热情接待,让前来聚会者有宾至如归的第一印象; 2、分发签名笔,指导规范签名,签名后收回,便于他人使用; 3、及时疏导和指引人员进入各自的会场区域,保证通道安全畅通。


禾子和双王8点赶到绍兴饭店大华店,只见吴正北等五位志愿者已经在场,据说他们6点多就抵达这里做准备工作。

年届古稀的庄福林、管序华夫妇退休后一直在社区从事志愿者服务。这次他们通过关系,借来了一批志愿者服装。

人靠衣装,佛靠金装。换了衣装,更有腔调。五人先来的,拍张美美照。

在空白的签名墙前,趁大部队没来,他们先来个近水楼台先得月,摆出功架拍些照。

三个人,指着三个不同的位置,那里是各自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

组长吴正北是个爱交朋友、爱拍照之人,见到黄山人,就会自来熟。强将手下无弱兵,个个志愿者都是一个样。

小胖是我给他起的绰号,他是75届的小字辈,今年也63岁。他见到黄山人,不管认识不认识的,都笑脸相迎,主动搭讪。初次见面,来个合影,事后还会印成纸质照片送你。来此地做志愿者,也算量才录用。

茶二代洋泡泡是茶林场已故老前辈仰刚之子,做签名墙志愿者最适合。他认识的人多,在此地站岗放哨,所有的参会者都会在他的眼皮底下经过,一起拍张照勿要特容易噢!他抓住机会同知名作家王小鹰合了影。

在庄师傅夫妇的指引下,我和双王在空白的签名墙上找到场部的位置,签了名。

等一会儿要忙了,没机会拍,管老师见缝插针,为我们拍了三人照。

说时迟,那时快。管老师和早到的7连副指导员施琪兰串上来,一边一个,三人照变成五人照。

哇,穿志愿者服装的朋友都来了,一下子变成十一人照。

黄山人爱拍照。一个三、四十人的聚会,往往有几百张照片可供我选择做帖子。

年轻时拍照不容易,就以禾子为例,现在一个聚会拍的照片要超过在黄山的十年。

爱拍照也是一种快乐心态。尽管我们不再年轻,高科技的手机美拍也难以掩饰渐渐衰老的面容,但是我们会自我调侃取乐:照片中的形象,主要看气质。



黄山知青返沪后,在各个领域出现了不少名人,其中最有名的是现在还活跃在电视荧屏上的媒体人曹景行。这次,他因公事缠身,没能出席大聚会。

峥嵘岁月,难忘青春,黄山名人们同样对黄山有浓郁的情结,对患难与共的知青朋友有深厚的感情。他们与现在那些名星不可同日而语。

禾子对王小鹰是只闻其名,看过其书,9·16才见了真人。拉着伍贻庆,同她一起合个影。

来自西片连队的签名墙志愿者朱培珏和摄影团队志愿者赵佩珠。

该早来的人陆续来了,这是文娱小分队的负责人徐长。

这是7连参加演出的朋友。

这是前茶林场副场长、9·16大聚会总负责人、66届高中毕业生孙问强。

这是前茶林场党委委员、14连指导员、现场知青联谊会秘书长、9·16大聚会发起人和志愿者总负责人章德祥。

这是9·16宣传摄影团队志願者、9·16会标会徽设计者、大聚会长视频拍摄制作者张正平。

左1:前场职工医院护士、大聚会医务志愿者毛练文 左2:三八队连长尤蕴青 右2:14连连长张德意

12队老队员蔡康宏、吴正北、8队72届队员叶幼祥、吕光耀。

右1:9连知青、场沪办财务阿苒。

这是前茶林场2连副连长、大聚会所在地~上海绍兴饭店大华店总经理李幼峰。

9点半开始,参会者陆续进场,签名墙志願者们正式进入紧张的工作状态,各在其位,各尽其职。



来者川流不息,人们热情似火,场面热火朝天,禾子汗流夹背。可以想像多穿一件志願者服装的朋友们更是闷热难挡。



10点左右,是入场客流高峰。



眼镜戴在额头上的宋国平吹起有节奏的哨声,维持秩序。因为他有这方面的经验,事先带来了哨子。


茶二代孙乾明是茶林场老前辈、场商店领导叶老师的儿子。他能写善拍,文武双全,抓拍一个又一个动人瞬间。



尽管签名墙前人流如潮,却井然有序,这应该归功于辛劳付出的志愿者们。





签名、合影、握手、拥抱…… 浓浓的黄山情!




















本帖是根据签名墙志愿者团队提供的图文资料和宣传摄影团队志愿者双王拍摄的照片制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