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文诗观:中国是诗歌的大国,有着几千年悠久的历史,从现代诗追根溯源可至诗经。文脉一直传承至今,我们既可以读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士大夫精神,也可读到婉约派词派的小清新。爱似乎一直是诗歌的主题,热爱大自然,热爱和平,爱国、爱家。或如孔子说的仁爱、墨子说的兼爱(我爱人人)精神。 现代诗其实万变不离其宗,风、雅、颂一直贯穿了几千年的诗坛。我相信,人生自有诗意和远方……
白露 【诗歌原创】
文/瑾文
银白填充了秋的空白处
大雁拽出了村庄、流水、犬吠,炊烟散落人间
不经间,在九月构成了《秋词》
冬雪扮演着夜行侠,在远方潜伏
等待时机夜渡
枯荷更像这个季节的写意画
让人想到花容不再的女人
就那样伫直在风中
也许,顺着脸上无数的皱折
就能找到曾经的快乐园
和已长大的藕娃
我突然一阵心悸
凉从心起
一位娉婷的少女,瞬间又变幻成母亲的模样
在脑子里晃来晃去……
叶城浅析:
作者第一句“银白填充了秋的空白”就抓住了白露这一季节的色彩质感打开了画面,后续一个“拽”字,将大雁南飞时候那种长长的拖弋感,写的优雅传神,后续再跟上秋天的各色意象,可谓神来之笔。“冬雪潜伏等待时机"更是将白露之后日益加深的秋意写的含蓄优美。
相比第一段的整体粗描,第二段进入了单场景的细节描绘。“枯荷”的典型意象,配合思维生发,想到女人逝去的容颜,令人心生寒凉,但最后“顺着皱折,能找到长大的藕娃”,又使人感觉到付出后毕竟有生活的收获在其中,而心生慰籍,这一段刻画让诗意有了思想注入。
第三段直接切入了我的角度,联系到个人情感寄托,诗意和前面似乎稍有折断,过渡不太自然,但这最后一笔的出其不意也让诗意有了更多留白的回味空间。
总体看各色意象信手拈来,看似散乱的落在纸上,其实有远景,有近景;有描摹,有情感;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仿佛一张水墨画一样,将主题生动的展现在我们眼前和心上。
秋思 【诗歌原创】
文/瑾文
秋云举着高山
鱼儿游向了树冠
我喊一声:喂……
树叶就抖落一片
这条林荫小道
一枚松针卡住了岁月的记忆――
卡住了这山这水的走向
身体里的春花、夏荷、秋菊、冬梅
花开了,又谢了
身处此山,我怎么闻到了她的气息
不见鸿雁飞回,只见朵朵白云虚构成的一行行足迹……
叶城浅析:
第一段通过情景书写,点出来秋天天高云淡,落叶飘零的季节特征,并且通过一声“喂……”的呼喊,从意象上写出回音的质感,暗喻秋天那种开阔寂寥的气息。这一段四句几乎一句一个意象,节奏变换很快,但是都紧扣主题打开了开阔的诗意空间。
第二段的“林荫小道”就有了可续可实的效果,既可以真的指代作者常走的一条进山的道路,但根据全文,更可以对应理解为通往秋天本身的时光之路,后续“山水,春花、夏荷、秋菊、冬梅”这些意象也辅助验证了这个理解思路,诗意因此从对秋天的思绪扩展到对岁月的变迁和人生的感悟。本段拓展十分成功。
第三段进一步从哲理层面进行诗意收拢,尽管这一部分里的缅怀情绪在第二段中其实也有体现,而且走的哲理路线,导致诗意有些刻意,但扣在主题“思”字上倒也算有始有终,充实圆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