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hengji
+ 关注 已关注 相互关注
9月8日 2018

我们村的古往今来

— 原创 —

我们白狼城村位于榆林市横山、靖边、延安市子长三县交界处。素有一步跨三县鸡啼一声三县闻的美誉。虽然,我们村在中国地图上连个小黑点都没有,可我们村可不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山村。白狼城是有历史记载的。百度搜索,2015年7月17日署名"疏属山扶苏”撰文《透过白狼城看宋夏时期的陕北》的文章中指出:记载白狼城历史的史书是《宋史·地理志》。作者根据《宋史·地理志》阐述了宋夏争斗战乱二百多年的历史,一步步道明白狼城的来龙去脉。恕我刪繁就简、掐头去尾拣当紧的叙来。据述,在宋朝龙图阁学士沈括防御西夏防线的布置下,由部将吕惠卿在白洛嘴建城,于宋元符二年(1098年)建成,建成后赐名“威羌寨”。据《宋史·地理志》载:威羌寨与东线七十里的威戎城(今属子州县马岔乡)、西线四十里的殄羌寨(今属子长县李家岔乡西北部)、南线七十里的安定堡和北线七十里的芦移堡形成重要的防御线,抵御西夏党项的侵略。威羌寨地理位置凸显,当时的选址地势应该是看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今白狼城在横山最南端,属石湾镇辖。距李家岔四十里,马岔乡七十里,安定镇七十里。这与《宋史·地理志》中记载的威羌寨所处位置十分勿合,可见宋朝时修建威羌寨的白洛嘴就是我们白狼城的故址。百度搜索历史上宋朝的白洛嘴就是今横山南九十五里处白狼城的旧址,在大理河上游,属石湾镇管辖。历史上的威羌寨经过近千年的改朝换代早已面目全非。或许是一次地震毁了威羌寨,于是到了元朝就废了威羌寨。据史书记载,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朝廷又想恢复威羌寨防御北蒙古鞑靼来犯。时任工部尚书的王复实地考察后,遂上书朝廷;威羌寨多年失修,城池坍塌,在原址依山重建不仅地基塌陷,而且离水太远。奏请朝廷移址对岸的砖营儿山坡十余垧的平缓之地建城,皇帝准奏。王复遂领旨在新址上修寨筑城。建城时偶遇一白狼跃过,皇帝闻奏,拍案叫绝,有群狼聚守,此乃固若金汤也!于是御赐威羌寨为白狼城。至于白洛城、白罗城、白涝池那都是陕北方言之讹。宋朝时威羌寨遗址被后人称为城则梁。虽经过近千年的风雨侵蚀,西城墙还清晰可见。威羌寨迁至城畔后,于明朝末年废。历经沧桑,城池早已面目全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城畔的古城轮廓还依稀可见。残垣断壁的城墙还残存遗迹。早已变为耕地的城内土地上瓦砾炕灰随处可见。可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村里的人口增多,城畔约十来垧古堡遗址的土地上排列有序地建起了几十孔窑洞,住了二十多户人家。从此,宋朝有名的威羌寨成了白狼城的历史记载。历史上的白狼城是以兵家必争之地存在,居民几何无法考证。现在我们只能依据村民的口口相传考证解放前后。大概在上世纪的四五十年代,白狼城就如现在一样,分前后庄居住。后庄五六户不足三十人,前庄二三十户也就一百四五十人。可解放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猛增。就目前而言,即使经历了上世纪严酷的计划生育,人口逾两千。全庄由原来的三十多户增加到三百余户。南北走向的村庄狭长,从荞面湾到陈坪滩约四公里的狭长地带,沿大理河两岸都有人住。村子历史悠久,整个村子面积约近二十平方公里(包括山川耕地)。因大理河穿村而过,所以两岸耕地全是水浇地,农业条件十分优越。

威羌寨古城墙遗址(城则梁)

我们村共有两处崖窑。高崖峁的土崖窑,寨子圪塔的石崖窑。由于我们村地理位置特殊,所以历史上一直匪患不断。一有匪患,崖窑是最好的藏身之所。土崖窑的历史要比石崖窑的悠久。如果它们是哥弟,那么土崖窑是哥,石崖窑是弟。土崖窑必竟是在土崖上凿洞,时间久了,土匪在土崖上凿一条道比较容易。土崖窑的不安全因素,迫使先人们在石崖上凿洞相对安全易守。据传,寨子圪塔的石崖窑不仅仅是藏土匪,而且在革命中也有一定的贡献。陕北闹起红军后,家住子长枣树坪的陕此红军创始人谢子长就经常来白狼城以石崖窑为藏身掩护之所和开明绅士李久思联络获取白区石湾镇国民党驻军的情报。同时还以崖窑为据点发展革命力量。在谢子长的影响和带动下,我们村有好多名知名度很高的革命烈士。比如一门三英烈的李文焕、其兄李文*及其父李生疆烈士。还有李宗俊、李生瑞、李林芝…以及当时以父亲李宗章为首的革命积极分子李思民、李宗清、李宗斌、李宗树、李思功、李思海等经常活跃在红白两*的白狼城一带。由于父亲曾在榆中上过不到一年学和谢子长算是校友,在李久思极力引荐下,谢子长十分重视培养。一九三四年,谢子长任命父亲为赤源县(县城在安定)团县委书记。这期间,父亲在白狼城发展了李宗清、李宗斌、李思民等革命骨干,经常在一起开会商量革命活动的部暑。由于团县委干事高某强因作风问题经常受到父亲的批评教育,其怀恨在心,一九三五年借陕北红军肃反的机会诬陷父亲及李宗清、李宗斌等人是反革命小集团,后来给强加AB团的罪名。是时,将父亲关到寺畔(赤源县政府临时驻地),李宗清、李宗斌关到区政府所在地贺草峁。对他们几人分别进行严刑拷打逼问。当他们至死不承认什么AB团时决定立即处以死刑。后分别借机逃跑才免于一死。

白狼城村村景

白狼城在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地下还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上世纪九十年代,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与陕西省政府签暑了“4.13协议”允许非国家石油企业在延安、榆林有序开采石油的政策。首先在白狼城试水的兰州军区后勤部。兰后在白狼城开采了第一口油井后,一发不可收拾。当地的及招商引资全国各地的有钱老板纷至沓来,一时间漫山遍野钻井的井架林立,没用一年的时间在白狼城约二十平方公里的地域范围内遍布了二百多口油井。原油的生产滋生了系列地生产链。石油乱像使白狼城及周边村庄一夜之间活了起来。土法炼油的生产的土炼油炉如雨后春笋,沟沟岔岔岇峁湾湾不分昼夜炉火烘烘浓烟滚滚。崎岖的山道上、平坦的马路上,大至扛二油灌车,小至三轮车乃至驴拉车甚至肩挑背扛整个大理河川全民总动员都在原油中捞钱。加油站、饭馆更是向雨后春笋,一时间刚刚温饱了几天的人们骤然腰包鼓了起来。至于那些大老板更是一夜暴富腰缠万贯。石油开发让我们村这个穷山沟顿时富得流油。当时流传这样的顺口溜…白胡子老汉油井上站,拦羊小子抽的是红塔山。这样红火的日子大约维持了近十年时间,2003年,随着石油价格的上升,国家开始清理小炼油厂和原油流通秩序。横山石油开采主要在石湾镇,而白狼城又是全县无论是油井数量还是原油的产量多的,所以采油厂顺其自然建在白狼城。采油厂的选址是延用了大开发时潮州老板谢老板原来的旧址~张家峁壑廊。原来只有几孔破损的土窑洞的张家峁壑廊没过几年高林立。办公大楼、公寓楼应有尽有。大城有城中村,我们村人调侃采油厂是我们村的村中城。油井收回公有后原油生产管理有条不紊。十几年来每年给国家输送十几万吨原油。

农历六月二十三日,是我们村一年一度祭神庙会。自古以来,白狼城就有关聖帝君庙。庙宇不大,座落在沙峁梁延伸到村里的延伸段,大理河川和庄渠沟两沟一峁的地段上,其实绝大多数庙宇都选择这样的位置。历史上的关公是忠义的像征。庙宇虽小香火却延续了几百年。祖先敬奉关公无非是要人们世世代代像关公一样忠诚义气。所以,解放后,在党的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凤易俗破除陋习思想教育感召下,人们不在被迷信所愚弄,可对于关聖帝君的忠义却仍然深信不疑。从表面形式上的祭祀还在延续。在党的完善农村文化建设,巩固农村文化阵地政策的引领下,利用人们固有的崇尚神灵的思想,村委将每年的六月二十三(农历)定为常态化的庙会。只所以选择这个日子,绝非是“神”所赐,而农历六月二十三这个日子恰好在漫长的暑假期间。这时候,学生放假了,进城供娃娃们上学的家长及打工仔农民们正好在这个酷暑炎炎的盛夏给自己心灵放个假,回老家放松一把,于是这个庙会成了我们全村人不折不扣的大聚会。从2011年立会以来,每年这个时候,村民们或者走出去打拼创业的人们都不约而同的从四面八方赶回来,名义上是赶庙会其实是全村大聚会!所以说,村委会不是搞迷信活动,而是巧妙地利用庙会助推了村民大聚会。庙会期间,请县级剧团唱大戏助威造势,活跃了村民文化生活也巩固了农村文化阵地。

路灯,原本是城市道路的专属。为了方便村民夜晚出行,在外面打拼的白狼城游子集资近十万元,在穿村而过的近四公里的307国道上装了80余盞路灯。从此,村民再也没有了走夜路的恐惧!

白狼城希望幼儿园。是私人办幼儿园。白狼城学校都消失了,靠个民办幼儿园,白狼城的教育还有希望吗?希望,只是白狼城人的美好的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


人文
阅读 1119 投诉

支持原创作品,期待你的赞赏

我的赞赏码

长按识别二维码给作者赞赏

记得在赞赏留言中写下名字哦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lishengji
创作 33 粉丝 350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0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