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察加半岛处在太平洋火山带之上,拥有三百多座火山,其中29座活动频繁,堪察加火山群于199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阿瓦恰火山有逾16次的爆发记录,2013年索契冬奥会火炬传递经过该火山。阿瓦恰火山位于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以北30公里,它与科里亚克火山组成了一个壮观的火山群,是吸引游客攀登的主要目的地。
我们将搭乘越野车前往阿瓦恰火山下的营地
由卫星地图可见,公路离营地尚有一段距离,越野车将沿着河床驶往上游的火山。


从这里离开公路进入河床,河床就是道路


林中空地有大幅阿瓦恰火山群地图指示板

图中分别标出了阿瓦恰火山、科里亚克火山以及骆驼山的坐标集海拔高度。“没有道路,只有方向”,这话用来形容堪察加,真是再贴切不过了。

由于只能在崎岖河床及冰雪地上行驶,为提高越野性能,必须在此将轮胎放气,以减低胎压增大附着力。


这些是日本进口的右舵二手越野车,都经过重度改装以适应堪察加极端复杂的路况。


崎岖泥泞且满是石块断木的河床

前几天阴雨连绵冲坏了河床,越野车剧烈地颠簸,人们也就跟着上下左右晃动。


路遇徒步前行的背包客。来自全球的背包客齐聚堪察加,这里是户外徒步运动的圣地。


随着海拔升高,河床逐渐被冰雪覆盖

另辟蹊径的越野车


前车陷入了雪坑,车轮打滑缓慢蠕动


路过营地不停,继续前行直至路尽头

遇到冰雪泥泞地,车轮打滑无法前行

司机只得下车给轮胎放气以增大轮胎附着力


互相指引缓慢爬行,终于开出冰雪泥泞地



前方路断就此下车,这里海拔约800多米



四周云雾茫茫能见度极差,导游调整目标放弃2751米的阿瓦恰火山,改攀1220米的骆驼山。我本就打算适可而止随时退出,毕竟年龄不饶人,于是收拾行装跟随队伍前行。

在火山徒步最好要穿高帮鞋,因为踩着松软的火山灰渣前行,每脚踩下都会埋到脚踝。



我出发前遵嘱购买了两根登山杖,原来还有点不以为然,此时才体会到它的重要性。在爬冰雪长坡时如果没有登山杖前后支撑,肯定会摔得狼狈不堪。

一路攀爬气喘吁吁,不服老真的不行啊


与韩国老年游客合影,韩日游客真是不少


终于攀上了1220米的骆驼山。骆驼山是位于阿瓦恰火山与科里亚克火山隘口之间的一座多石平顶山,因为它有两个尖锐的山岭,形似骆驼故而得名。

云雾依然弥漫,四野一片迷茫

全体旅友在堪察加骆驼山巅合影留念


有说骆驼山是科里亚克火山和阿瓦恰火山挤压而成的,也有说是源于一次火山喷发。

须臾间云雾渐散,隐约可见阿瓦恰火山口

留此存照,不枉此行


据说每年8月下旬,都会举办堪察加“火山节”。届时数以百计的登山者齐聚阿瓦恰火山下,一声令下争先恐后齐登攀,那是多么壮观的场景!


在雪地上流连休憩,取出无人机欲航拍,由于能见度太差只飞了一个来回,见领队的无人机撞山后,即匆匆收起不敢再飞。


云雾重起遮蔽火山,于是开始下山

在此体会到了什么叫“上山容易下山难”



一路下行回到登山起点


火山灰渣中开出的高山花卉


乘车返回到营地,这里有基本的食宿条件


乘坐卡玛兹六驱越野车而来的游客在午餐



司机小哥们忙于支起桌椅准备午餐


我们则去寻访可爱的土拨鼠(北极地松鼠)

可能是经常接触人类,这些土拨鼠会主动接近前来讨食。我们准备了葵花子、花生米,在镜头前土拨鼠开始表演。



土拨鼠的冬眠期约为9个月,它们在夏季就会努力地积累脂肪储藏食物,以免在冬季找不到食物而饿死。



土拨鼠将果实藏在两颊中,然后带回洞穴里


午餐虽简单但营养丰富,有大肉丸子、酸黄瓜、蔬菜色拉、荞麦米,还有热红茶,面包片管够。




回程路上云开日出,科里克亚火山一览无余

科里亚克火山有完美的锥形山体,是堪察加最漂亮的火山。由于攀登科里亚火山需要登山技能,因此未经培训是禁止攀登的。

阳光照耀冰雪融化,河床里雪水流淌


阿瓦恰火山还是被云雾缠绕包裹

河床里堆叠的石块是何人所为?有何寓意?




回到起点,在上公路前需恢复正常胎压



车载大音箱,一路摇滚一路歌




夜宿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郊外的温泉度假村

度假村正在翻新改造,食宿条件尚可

这里地热资源丰富,温泉游泳池免费开放

爬山一天后能泡个温泉自然是极好的,只是要能够经受住蚊子小咬的攻击。还是早早睡吧,明天还要去贝斯特亚河漂流。
****************视频分割线***************
▽、沿河道上行前往阿瓦恰火山
▽、由河道转冰雪路
▽、过冰雪打滑路段
▽、驱车过冰雪河道
▽、攀登骆驼山视频
▽、骆驼山雪坡航拍休憩
▽、投食土拨鼠
▽、吃花生的土拨鼠
▽、下山返城途中
图/文:一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