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南部的旅行 | 勃朗峰•蓝色冰洞
2018-8-29【勃朗峰】
勃朗峰(Mt. Blanc),又称白朗峰,是阿尔卑斯山最高峰,海拔4810米。勃朗峰位于瑞士之南,向法国意大利境延伸50公里。其周围群峰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共有10座。(摘自百度资料)
南针峰缆车站。
缆车直上3842米巅峰。 拜空中缆车架设成功所赐,今天我们无须藉助冰爪、冰斧,只需带副太阳眼镜,就能轻松地登上海拔3842米的南针峰。


有很多因素使法国不朽,其中最令法国人自傲的,无疑是坐拥傍着边城"霞慕尼‘’拔地而起的勃朗峰了。 和全球名岳相比,勃朗峰柔美的山形显得可亲得多,不过在两百多年前,勃朗峰被讹传成一座受诅咒的魔山,直到1786年8月,登山家包曼与伙伴帕卡医生登顶成功,勃朗峰才摇身一变,成了梦幻的天堂,山脚下的霞慕尼也成了一处高级旅馆林立、霓虹灯彩映亮夜空的欢乐城。

从南针锋,眺望白朗峰近在咫尺的俊美身影。


我没有高反,为自己加油。





朋友说,这张图片拍的阿尔卑斯山,很像中国的黄山。


从空中俯瞰勃朗峰群山是最完美的方式,除了藉助缆车,还可以选择平日难得一试的直升机,尝尝在狭隘的尖峰间回旋穿越的刺激感。


三年前我们在新西兰乘坐直升飞机俯瞰新西兰南岛小阿尔卑斯雪山,直升机在雪山山峰间低空迴旋,在雪山巅峰间的坡地上降落。 我们踏着厚厚的雪地,遥望四周群山叠障,雪龙铄金,身在其中,有了幸福的眩晕。




今日,我们站在南部法国的阿尔卑斯山看近在咫尺的最高峰勃朗峰,也有了眩晕的感觉。


登山者细小的身影在雪山的坡地上晃动,我们远远望去,他们是匍匐着不动的,但一回头,身影又会移动出去老远,感佩他们的力量和韧劲。


从第一个平台继续往上走,到了新的高度的平台,除了登山者,我们不能再上去了。 距离勃朗峰更近了,往下望我们刚才呆过的平台,为自己点赞。 同行朋友有高反,头疼,心跳快,我还可以。

在悬空的人工搭建的玻璃平台上拍照。 拍出来的照片人像矮了一截。



【蓝色冰洞】
今日上午在勃朗峰接受雪山的眷顾,下午我们到一个叫蒙特维冰洞的地方。
在霞莫尼小镇的一个很不错的中餐馆吃了午餐后,我们去镇边上的山林小火车站坐火车去蓝色冰洞。 火车被漆成大红色的,鲜亮时尙,车箱内还是老式的,木制火车座位,狭小局促,好在半小时就到了。

齿轮火车铁轨。

火车车窗外不时掠过的阿尔卑斯山脉。

往返于沙莫尼和蒙唐伟的红色老式火车。19世纪的森林小火车充满了古老的怀旧情调,沿途山路陡峭,望着车窗外远处的青山和近处的松木林,阳光透过玻璃打在身上,一个幸福的让人昏昏欲睡的午后。

车箱内还是老式的,木制火车座位,狭小局促,好在半小时就到了。

小火车的终点就是蒙特维,从霞莫尼到蒙特维坐山林小火车大约半小时车程。

下了火车又上了电缆车,也是红色的,在冰川雪野的灰蒙里穿过,蛮好看的。


下了缆车还有来一千五百多级台阶要往下爬,想到回程还要往上爬回去,心里发怵。
远远看见冰洞的模样,这二个是被废弃的洞口。 废弃冰洞上下都是千年的冰层。

缆车站下的两座山脉间就是那条著名的大冰川Glacier de la Mer de Glace,这个长14km宽1800m深400m的史前冰川,是阿尔卑斯山脉第二大冰川,呈S型蜿蜒的从远方流过来,流到我们面前戛然而止。

行程安排去蒙特维体验冰洞,上网都查不到的地方,心里有些抗拒。 几天来奔波于法国南部,出入于小镇小城,脑子里折叠着的都是罗马,路易,拿破仑,身体开始疲惫了。 又听说去冰洞来回要爬一千五百多级台阶,就想打退堂鼓了…… 后来一想,几千万年形成的冰川,用人工凿出洞来供人参观,应该是有看头的。

上下冰洞的铁扶梯很陡峭。

回程时回头望着自己来回爬过来铁扶梯,真不敢相信以我这样的身体能爬这么陡的梯子。

人工开凿的冰河洞穴,始建于1946年,冰河洞穴是深入蒙特维冰河开出来的,由于冰河每年都会流动45米,所以每年春天都要花3个月时间重新开挖。
这张图片来自网络。

废弃的冰洞。

外面天气晴朗,洞壁就呈现出晶莹的蓝色。故称为蓝色冰洞。

冰洞里很冷,脚下的冰水透过鞋底渗进脚底,冷冷的,想到这是千年万年前的冰水,也是觉得珍贵了。

洞内壁上,有盈盈的绿色透明隐出,用手去触摸,手心一片冰凉。

冰壁上有图片,表达出冰洞在阿尔卑斯山的地理位置和当年人工挖掘的情形。

洞并不大,走到头也就十分钟左右,就着冰洞传导出来的反光,拍了几张照片。
坐在冰床上。

坐在有扶手的冰凳上。


上下一千多极铁制台阶,比平常的楼梯台阶高些,往上爬,要动用关节的,还是硬着头皮爬上来了。 回想冰洞景色,确是奇观,我差一点就错过了,幸好没有。
出了冰洞风光无限,阿尔卑斯山像一席流动的盛宴,荤素搭配,吃苦尝甜,上天入地,牢牢地有如磁场般吸引着全世界人民的向往。

写于2018年8月29日上海家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