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头浅说
2018-8-25袁大头是民国时期主要流通货币之一,袁大头是对袁世凯像系列银币的口语俗称。北洋政府为了整顿币制,划一银币,于民国三年(1914年)二月,颁布《国币条例》十三条,决定实行银本位制度。《国币条例》规定:"以库平纯银六钱四分八厘为价格之单位,定名为圆","一圆银币,总重七钱二分,银八九","一圆银币用数无限制",即以一圆银币为无限法偿的本位贷币。根据这一规定,于1914年12月及1915年2月,先后由造币总厂及江南造币厂开铸一圆银币,币面镌刻袁世凯头像,俗称"袁头币"或"袁大头"。
袁大头壹圆有四个年份,分别是民国三年(1914年)、民国八年(1919年)、民国九年(1920年)、民国十年(1921年),指的是银币的铸制年份。其中民国八年的目下收藏市场价略高一些。
除壹圆银币外,还有中圆(伍角)及贰角、壹角银钱。中圆因发行量、存世量较小,目下收藏市场价反而比壹圆的要高。
袁大头银币的正面图案,中间为袁世凯戎装左侧面像,上方为铸制年份,如民国三年版的为“中华民国三年”。其背面图案均是两株交叉的稻穗,中央为“壹圆”、“中圆”(伍角)、“贰角”、“壹角”等字样。

袁大头银币铸造的时间长,参与铸造的造币厂多,因此其铸造量巨大,版别众多。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银行一直向民间回收兑换袁大头银币,其回收价视当时的物价有所不同。回收后的银币都被重新融化,另作他用。

新中国刚成立几年,收兑价一直保持在1元左右,后来3元、5元、10元、15元逐渐上升。

仅一个福建省就收兑那么多!
【福建省国家银行历年银元收兑数量统计表】 (单位:枚) 年份 1949~1952 3472314 1953~1957 3986622 1958~1962 3532471 1963~1965 290798 1966~1970 1873930 1971~1975 940188 1976~1980 1749585 1981~1985 321632 1986~1988 77710 总计 16245250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百姓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盛世收藏,袁大头成为了一种收藏品。

袁大头已经有百年历史,按照政府有关部门的规定,视其为文物,未经海关批准,不得擅自携带出境。

1990年左右,我开始注意和收集袁大头,在上海徐汇区肇嘉浜路收藏市场和南市、黄浦、虹口区的几家钱币商店觅得若干枚,视品相不同,觅入价为50-60元不等。

2010年,我以600元一枚的价格,出让给上海卢工币商几十枚通货袁大头,留下一些品相好的,送美国NGC评级,成为藏品。

当今收藏市场,假货泛滥,袁大头也不例外。更有甚者,网上就有诈骗公司,以拍卖为名,花言巧语,把你让他们公司所谓专家鉴定的袁大头说成是能值百万的珍币,以骗取你的手续费。据禾子所知,珍币都是尚未发行过那几种,普通人家家传的袁大头根本不可能是珍币。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禾子参加了上海钱币协会组织的学习班。

本帖图片中的袁大头都是禾子藏品,其文字是禾子收藏心得,如有不当,望请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