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浦办完事,想起隔海相望的油盐寺不远了,那就去一趟呗。定塘上渡船,半小时不到就到伍山,听船工说下半年到三门的高速就会开通,这渡船会不会再用还不知道呢。 油盐寺位于宁海越溪乡王干山,三面临海,建于北宋乾德二年(964),原名蚰蜒寺,据清光绪《宁海县志》记载,油盐寺旧名崇寿寺,大中祥符三年(1010)改为延寿寺,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关于油盐寺还有个有趣的传说:古时,天台国清寺有僧王干,去普陀烧香乘船回寺,忽遇海难,小船在海里随风飘荡。一日,大风停止,阳光普照。王干昏昏沉沉爬出船舱,抬头一望,眼前山势峻美,高百丈,怪石嶙峋,小船被搁浅在海滩上。“好地方!”王干心生欢喜,一打听,才知此地是宁海境内,名叫石头山。 回寺后,向师父禀明此行经过,师父道:“因缘啊因缘,那石头山定是佛祖指点,你可去那里修行!”王干拜别师父,返回石头山,在岩壁下结茅为庐,取名石头寺。 王干怜悯百姓,时常游走四方去化缘,将得来的油盐接济穷人。一天,王干偶闻油香,循香探寻,竟是寺旁山岩中有两洞,左洞流油,右洞出盐,经过几日观察,他发现每到四更夜,洞里都会自动流出油盐,如不及时舀起,油盐便会消失,于是王干就每日收取油盐,分与周边相亲,日日如此,风雨无阻。王干老时,收了一名小沙弥,每晚四更提取油盐之事就交予小沙弥。初始,小沙弥觉得新奇,久而久之,渐起烦恼心,而且数量又太少,于是就把洞口凿大,没想到第二天起来一看,两洞开裂,从此洞口再未流出油盐。 自那时起,人们便把石头寺改称油盐寺。而感恩万物、忌生贪心的故事流传至今。有偈云: 王干来天台登普陀留此寺多行善 油盐出石洞取所需惠百姓别贪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