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鲞 “桂圆荔枝吃一担,不如勒鲞碗里蘸一蘸”。这是流传泗乡的一句俚语,从中可见勒鲞在农家餐桌上的地位。 勒鲞成为从前的泗乡人的偏好有什么特别之处?我想根本原因在于它是一种极致的咸货。勒鲞的腌制相较其他咸鱼的腌制其特殊之处。因为它要腌制三次,所以它的名字又叫三抱勒鲞。 每年的7月中旬到8月初,是最艰苦的“双抢”时节,泗乡人冒着酷暑在田里抢种抢收。虽然头上带着草帽,但太阳还是把人晒得像黑炭一样。中暑是难免的事。而汗流浃背的人所流的汗实在太多了,汗水中流失了很多盐分,会让一个强壮的男人食欲不振,四肢乏力,头晕目眩……这时,一块小小的勒鲞就像及时赶到的救星一样,让流失的盐分,让消失的力气重新回到他(她)的身上。 二三十年前,烈日炎炎的夏天中午或傍晚,泗乡人的餐桌上,常见一碗解暑开胃的菜老蒲头汤,还有勒鲞做的菜。比如勒鲞蒸肉,勒鲞蒸蛋,勒鲞蒸鲫鱼,勒鲞丁炒毛豆等。勒鲞是最杀饭的菜。略有点霉的勒鲞肉红丝丝、鲜嫩嫩、香喷喷的,一丝勒鲞肉就可以过一口饭,一点勒鲞汤,拌一拌,可以过一碗饭。桌上有一盆勒鲞菜,每个人的饭量都会因此涨一涨。 “桂圆荔枝吃一担,不如勒鲞碗里蘸一蘸”。这是从前流传泗乡的一句俚语。这句俚语里藏着一段消失了泗乡“双抢”的历史。 记得 清代袁枚《随园食单》中记有一种虾子勒鲞的食谱。大致的做法是勒鲞先浸、再煎、后铺虾子蒸,食谱最后一句总结是:遇到三伏日食之绝妙。今日尚是三伏日中的一日,早上起来去菜市场买菜的时候,在路上热出一身汗,使我豁然想到小时候吃过的勒鲞蒸肉,于是我进了菜场就就直奔绍兴人开的那一爿卖鱼鲞的小店里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