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个科幻电影《未来水世界》,在编导的丰富想像中,一捧土,一棵苗,成了劫后尚存的人类必须经过激烈打斗甚至搏命争夺才能得到的东西。而有时,我也会想,如果小鸟失去了树林,如果这个世界失去了綠色,那将会怎么样。当我眼睛疲劳,身心疲惫时,我静静地注视自然界的綠色,我便会感到放松和安全。我想,这是人类在几千万年的进化中形成并深深烙在基因里的。
谢天谢地,随着物质条件和居住环境的改善,我也终于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宅地。我和老伴彻底退休之后,用整整十年的时间,将这块豆腐干土地变成一个小园,变成了家里的一方绿土和乐园。
小园里,有小小的草地,小小的假山,小小的鱼池,还有一块不算小的鱼化石,像一只神龟守护在池边。




我们种下了白玉兰,紫玉兰等落叶乔木。种下了四季长青的罗汉松红豆杉,还种了几棵果树。每年到果实收获的日子,我们天天与小鸟争抢成熟的果实。那真是一家人无比开心的日子。
我们还在小径旁边一点点空地种上一些生菜,蕹菜,番薯叶什么的,还会种几棵黄瓜南瓜。到了釆收的日子,有看的有吃的,就更开心了。





当然竹子是不能少的。竹子品种很多,我选了紫竹。紫竹不太高,也不太粗,且其观叶,賞节,听风的功能都俱佳。隔年採下的陈竹又是搭棚架的好物件。

春天的花,无疑是四季中最美的。严冬将尽,(上海南部)小园的蜡梅,茶梅,木海棠,梅花逐一绽放,告诉我春天来了。再之后,便可相继欣赏茶花,杜鹃,海棠,芍药,牡丹等春花如金陵群钗般争先恐后相拥而出的热闹景象。














明亮而炎热的夏天,花无疑会少一些,但此刻正值植物生长旺盛之时,看那浅浅深深,亮亮暗暗,远远近近不同的绿色,那又是别一种味道而令人着迷的乐事。夏天的日子,一件薄衣,几颗瓜果,便可以简简单单将生活打发了。让我想起小时候,母亲所说夏天是穷人一年中最好过的日子的话来。






秋天来了,天气凉了,我坐在小园里,虽然看不到万木落叶一片肃杀的阔宏景象,却也能从树叶的各种从绚丽到枯委的变化中感受到四时轮换。植物已充分在艳春和盛夏之时,尽力展示了自己,从而到了该传种接代的时候。








尽管如此,那邻居家的桂香又一阵阵传来,还有不怕冷的菊花仍冒着寒风而傲放。



此时是观赏各种盆景的好时候。










2018年春节之前上海一场数十年未遇的大雪,终于滿足了我拍几张小园冬景冬色的夙愿。我起了个大早,带上相机,我为眼前这银白的,纯洁的,一尘不染而无比安静的景像而深深感动。











四时看绿,四季看花。我深信,小园的一草一木,都是有生命,且会与我交流的。它唤醒了人类生命中几千万年来才形成的,如同基因一般沉淀在我骨子最深处的东西:那便是回归绿色,回归大自然。
后记: 本辑中所用照片,是16~18年三年中陆续积累拍下的,其中绝大部分是手机所摄。如用专业的要求看,其主体主次的表达,清晰度,用光,层次等并不尽如人意,但如仅用于表达生活和心情的一部分,我觉得还是可以的。这也是所以敢集中起来向诸位朋友,格友请教的主要理由。 另外,在整整十年小园的规划建设和花木侍服养护中,在我们老夫妇辛勤付出的同时,在选苗,用水,用肥,在度过严寒酷热时,也出了不少错,走了不少弯路。小园常态,并非一直如此漂亮。但这是另外的题目了。又记。2018年8月7日晨。老汉华龄7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