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清净寺又叫麒麟寺,阿拉伯文曰:“艾苏哈卜大寺”,(意为“圣友寺”),是我国沿海四大古老清真寺之一。
清净寺是阿拉伯穆斯林创建于北宋真宗大中祥福二年(公元1009年),后元武宗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波斯(今伊朗)设拉子城侨居于泉州的穆斯林艾哈迈德·本·古德西出资重修。
清净寺建筑造型精美,形式奇特,结构别致,雄伟壮观,是我国现存最早,独具阿拉伯伊斯兰建筑风格的清真古寺,是中国人民与阿拉伯人民深厚友谊与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清净寺门楼用纯辉绿岩石和花岗岩石砌造,门楼上为“望月台”,四角耸立四座阿拉伯式的尖塔。



明善堂,明朝隆庆元年(1567),在清净寺西北增建一座小礼拜殿,泉州太守万灵湖题匾额“明善堂”。这座建筑在众多阿拉伯风格的建筑群中别具一格,是砖木结构典型的闽南古民居特色小三间特色。此建筑开始为阿訇的起居室,后因奉天坛倒塌不能行礼拜仪式,则改在此处礼拜,虽然规模嫌小,但也可以尽礼了。
“认主独一”,是每个虔诚穆斯林重要信条,如同犹太教,基督教一样,都是信奉一神的宗教。其实这三大宗教确有渊源,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源于犹太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更有相似之处就是不崇拜偶像,重在心中的信仰。

“出水莲花”香炉,此香炉系用叶蜡石雕刻于宋代。意取北宋文人周敦颐《爱莲说》中“爱莲出淤泥而不染”,在这座石雕香炉上寄寓了作者高洁意趣。伊斯兰教没有焚香祈祷一说,但是每逢重大节日,婚丧嫁娶时可以焚古兰香以调节客气。该香炉已有千年历史,既是宗教仪式的器具更是一件艺术品,具有较高文物价值。

奉天坛,与门楼相连的奉天坛是穆斯林做礼拜的大殿。奉天坛坐西朝东,西墙为朝向伊斯兰教圣地麦加的正墙。 奉天坛原为巨大的圆顶,在明朝万历年间地震坍塌,留花岗岩石砌成的四壁和巨大的尖顶窗户,还有一些残存的柱基、柱础,尚可领略当年大礼拜殿的原貌。

石墓盖,这些石墓盖由整石雕刻而成,一般为三至五层不等,底座宽大,逐层缩小,环刻有缠枝花卉纹,覆莲瓣纹等。

永乐皇帝颁发的保护伊斯兰教圣旨。明成祖朱棣是位开明皇帝,对外开放,派郑和(回族)七下西洋,沟通友好;对内团结少数民族,尊重宗教信仰。永乐五年(1407)颁发的《敕谕》就是保护宗教信仰的历史见证。


新礼拜堂,2008年由阿曼苏丹全额捐款修建的新礼拜堂位于清净寺东部,可容纳500多穆斯林同时做礼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