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格兰与英格兰的边境上有一个可爱的小镇闻名天下,它就是格特纳格林小镇—著名的逃婚小镇。几百年来,这个逃婚小镇举办了成千上万场婚礼。每年几乎超过5000场,其中六分之一是苏格兰人,绝大部分来自苏格兰以外的省市。为什么人们愿意不远万里来这里举行婚礼呢?这要追溯到1753年,婚姻法在英格兰施行的时候。英格兰婚姻法规定,男女双方年龄必须超过21岁才能结婚,否则必须得到双方父母的允许才可以结婚。这个法案没有在苏格兰施行。当时苏格兰规定男孩14岁女孩12岁以上就可以结婚,不需要父母准许。许多不到21岁的男女青年都离开英格兰跑到苏格兰结婚。格特纳格林小镇是紧邻英格兰的边境第一个苏格兰小镇。这个小镇有个铁匠铺建于1712年,还有一个铁匠礼堂建于1710年。成了当时流行的经营婚礼生意的聚集点。从1929年起,苏格兰规定结婚双方必须满16岁,依然可以不需要父母准许。苏格兰法律允许非正式结婚,意思只要结婚誓词能在两个征婚人面前立下,那么几乎任何人都有权利举办婚礼。英格兰,威尔士那时婚姻法年龄放宽到16岁,但是要获得父母准许。所以苏格兰还是早恋的不二选择。格特纳格林的铁匠们于是成了有名的“铁砧牧师”。



小镇人不多,农忙时全村只有老铁匠在镇上忙碌,他成了年轻男女的当然证婚人。一传十,十传百,人们纷纷投奔铁匠来开“结婚证”。久而久之小镇成了名副其实的“结婚天堂”。老铁匠则成了“铁砧征婚人”,于是放弃了铁匠铺的生意,正儿八经的经营起这个“甜蜜事业”。这里成了远近闻名的“结婚小镇”。





铁匠和牧师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职业,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铁匠把两块铁烧红放在铁砧上敲打在一起;而牧师则把两个恋人撮合成婚,老铁匠把铁砧当成教堂里的圣坛为新人举办婚礼成为绝妙的创意。小镇人不多,农忙时全村只有老铁匠在镇上忙碌,他成了年轻男女的当然证婚人。一传十,十传百,人们纷纷投奔铁匠来开“结婚证”。久而久之小镇成了名副其实的“结婚天堂”。老铁匠则成了“铁砧征婚人”,于是放弃了铁匠铺的生意,正儿八经的经营起这个“甜蜜事业”。这里成了远近闻名的“结婚小镇”。 人们称铁匠是“铁砧牧师”,而那块见证甜蜜爱情的铁砧也成为“幸运砧”。铁砧牧师主持了5147对新人的婚礼。小镇将他的小屋建成结婚博物馆,现存最古老的婚姻证书就1772年颁发的。




小镇上有许多雕塑。铁匠商店作为村中的聚焦点,婚礼的中心,铁砧成了婚礼的象征。

鲜花店——祝福有情人。


牵手—象征爱情。

伴奏——婚礼进行曲。

有情人终成眷属。


1849年英格兰法律规定结婚所需同住时间调整为31天,1975年取消。老铁匠商行作为景点向公众开放最早要追溯到1887年。格特纳格林小镇的两个铁匠商店,数不清的旅馆和小农庄开始变为成千上万婚礼的背景。直到现在,格特纳格林周边一些结婚场所,从以前一直保存到现在,到后来为此而建立的教堂。所有这些服务场所都有一把铁砧的标志。格特纳格林成为世界上最流行的结婚场地,并不局限于早婚者,更多的是符合法定年龄的年轻人。小镇受到人们喜欢。早年到此结婚的人,仍会到这里回顾曾经的爱情,青春不再,浪漫依旧。









逃婚小镇不仅成为婚礼小镇,也是人们纪念美满婚姻重游的浪漫之地,也是一片旅游的热土,这里精致妙趣的建筑,各种纪念品小店,小超市,餐馆,旅馆。为游客提供了所有便利。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体验一把浪漫情怀。















摄影/文字/编辑/星宇 2018年7月30日作于西雅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