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绿江
鸭绿江原为中国内河,现为中国和朝鲜之间的界河。江中朝方的绸缎岛和薪岛等与中方陆地接壤。目前河口为两国共用。
鸭绿江发源于吉林省长白山的南麓,干流流经吉林和辽宁两省,并在丹东市所属东港市附近流入黄海北部的西朝鲜湾。全长795公里,流域面积6.19万平方公里(中国境内流域面积3.25万平方公里),拥有多条支流和数个大中型水电站和水库。
鸭绿江广场


鸭绿江断桥
鸭绿江断桥位于丹东市振兴区江岸路鸭绿江畔,是原鸭绿江大桥被炸毁后的残余部分。鸭绿江断桥为鸭绿江上诸多桥中第一座桥,1909年5月动工,1911年10月竣工。由当时日本朝鲜总督府铁道局所建。始为铁路桥,由于1943年4月在此桥上游不足百米处建成另一座铁路桥而改为公路桥。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丹东市区唯一一个国家级保护单位。2016年12月,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



由于鸭绿江当时水运发达,大桥采用“开闭梁”式设计,从中方数第四孔为开闭梁,以四号圆形桥墩为轴,可旋转90度定时开合,这样旣能保证铁路畅通,又可便于大型船只航行。

1950年11月8日上午九时起,侵朝美军首次出动百余架B29轰炸机对大桥狂轰滥炸,桥被拦腰炸断,有的桥梁掉入江中。11月14日美军再次轰炸,朝方三座桥墩被炸塌,该桥彻底瘫痪成为废桥。这是被炸得扭曲了的钢梁。

战后朝方对所属的残骸进行拆除,中方一侧所剩四孔残桥被保存下来称为断桥。近年略为修理后向公众开放,作为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



隔江相望




中朝友谊桥
即还在使用中的第二座鸭绿江大桥,1937年开工建设,1943年交付使用。大桥上行铁路,下行公路。当时公路桥面铺设木板,一九七七年换铺水泥板。后又进行桥面大修工程,于2014年10月下旬完工。这次修整后,大桥桥面的承重能力将由原来的十吨提升至二十吨。
随着大桥的竣工和朝鲜旅游的恢复,为了满足游客的需要,丹东市政府和丹东边检站报请公安部批准,允许游客步行上桥进入朝鲜境内。



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这座大桥桥面以上的建筑,中朝两方是不一样的,中方有孤形的钢架结构而朝方却沒有,不知何故?








鸭绿江燕窝铁路桥遗址
鸭绿江浮桥是一座木桩结构的列柱式铁路便桥,距中朝友谊桥约6000米。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为了保证志愿军渡江和运输作战物资,经安东铁路分局勘测,东北军区工兵部队负责修建,于1951年1月1日动工,同年5月30日建成投入使用。铁路便桥共19座桥墩,由直径30至50公分粗的圆木集群而成,每个桥墩用圆木111根,横排15根,纵排7根,左右各3根,每个桥墩下面由石块堆积加固,桥长500米,宽15米。铁路便线从金山湾站接轨,沿楼房、马家堡、套外村,紧贴东平大街山根经燕窝村过江,通过朝鲜五木里直达新义州。战后于1954年7月拆除。当时只将铁轨和桥面板拆除,故遗留木桩墩排列于江中。






中朝鸭绿江大桥
连接中国和朝鲜、横跨鸭绿江的新建越境大桥于2014年10月底竣工。大桥采用斜拉索形式,体现现代主义的设计精髓。大桥长3026米,按照双向四车道标准建设,由于两国关系变冷,加之朝鲜境内尚未修建连接桥梁的道路,因此该大桥何时正式开通尚未可知。








新鸭綠江大桥至今未对公众开放,经同事小王的联系,我们获准上桥参观。这是我俩在桥上两国边境线附近合影。










尚未启用的丹东口岸(国门大厦)
国门大厦建在中朝鸭绿江大桥和丹东新区之间,由于大桥沒全面通车,故国门也没有启用。


边境掠影




(中方)

(中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