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人,常常没法洒脱。 所谓的“老好人”,宁愿自己被逼死也不敢拒绝别人。天生对人际关系有种不安全感,生怕拒绝别人就被割席,被抛弃,被讨厌。 于是,「能否满足别人的需求」似乎成了我们是否会被喜欢的指标,为了这个指标,就算我们委屈得千苍百孔也在所不惜。 1 学会了拒绝,才能放过自己
曾在知乎上看到有网友吐槽说: 在大学宿舍里,差点降格为室友们的丫鬟,例如她本想在饭堂吃完饭就去自习,却收到室友夺命连环Call要求帮忙打包饭盒。因为不好意思拒绝,只好牺牲自习时间委屈地拎着饭盒往宿舍路上赶。 室友邀约她去逛街,可她明明更想在宿舍看电影,但就是开不了口说不去,于是用看电影的乐趣兑换了一次心不在焉的购物。 她明明很想周末早起去图书馆,可是当其他室友建议大伙去唱K时,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合群,又奋不顾身地光荣牺牲了自己的阅读时间。 别人浪费你的时间是经过你的允许的。 不懂拒绝,就是默认别人可以一次次消磨你的自由意志。 其实她对于自己的时间早有计划,却因为不懂拒绝,陷入别人设计好的时间轴里,翻不了身。 学会了拒绝,才能放过自己。 当老好人不过是对自己的残忍剥削。我并不是鼓励你没有同情心或者不抱慈悲心,对需要帮助的人,我们永葆爱心。 但并不是苛求自己不断满足别人的需求,而罔顾自己的内在想法,让自己活得越来越苟延残喘。 2 习惯了取悦别人,便羞于拒绝
《家有儿女》里有一集的剧情是这样的: 一户三口之家的新邻居搬来,他们的女儿与刘星是同学。这家人特别爱向刘梅家借东西,从梯子到锅碗瓢盆悉数有借无还。 这给家里带来了一些烦恼,但又有苦难言,碍于面子和邻居关系,家长没有勇气拒绝。 刘梅和夏东海之后虽然想了办法拒绝,比如故意把东西藏起来,但还是被刘星和夏雨找出来借给了邻居。 最后只有小雪勇于说不,带领弟弟找邻居要回了借走的东西,面对邻居的诘问,小雪直截了当地说不借,帮父母摆脱了眼前的麻烦。 虽然刘梅夫妇批评小雪说话不过婉转,但是他们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怀与轻松。 小雪说的一句台词直击要害:“大人习惯了取悦别人,便羞于拒绝。” 假设一开始刘梅一家就回绝邻居说不借,或者善意提醒有借有还,可能就不会再给自己徒增心理负担。 用东躲西藏的行动来拒绝,只会让人感觉不够大度,倒不如在最初就直言不讳。 3 想要轻装简从,就先学会拒绝
亚里士多德说过: “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机下,以适当的方式发生的感情,才是适度的最好的感情。” 拒绝他人同样也需要因时因地,技巧性地回绝对方,免得失了情分,毕竟人生于世,日后可能还要他人多加担待,留条后路未尝不可。 想要轻装简从,就先学会拒绝。想要细水长流,就先接受被拒绝。 要想赢得他人对你的尊重,从来不是靠你的顺从。 相反,那些懂得拒绝的人,才能让别人看到你的原则和底线,也才能让自己从人情世故中得到真正解脱。 低自尊的人需要通过讨好似的助人来体现自己的价值。 但真正的强者,一直都懂得通过适当的拒绝来实现自身价值。 因为不随意讨好,不胡乱迁就,他们往往能在不卑不亢中成为最好的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