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多数国画家仍在“摹古”与“求新”间摇摆时,侯盾的国画像一缕带着烟火气的风:它踩着传统写意的笔墨节奏,却唱着当代生活的歌。
他的笔墨是“活”的。没有刻意炫技的“十八描”,也没有刻板的山水皴法——线条像随笔记录生活的速写,带着书法的松弛感,却精准勾出人物的憨态、小院的错落;墨色的晕染(如粉紫调的花树、浅灰的石墙)不追求“古雅”,反而以柔和的色彩铺陈,让水墨多了几分生活的暖调。这种“放得开又收得住”的笔墨,是传统功底与当代审美碰撞的结果。
作品局部
作品局部
更动人的是题材里的“人味”。他的国画从不是“无人的山水”:或是三五人物围坐茶叙,或是舟中独酌望景,或是小院里的闲坐——这些场景没有宏大叙事,只有普通人的日常松弛,却以稚拙生动的人物形象、充满生活细节的道具(茶桌、蒲扇),让传统国画的“意境”落地成了“可触摸的生活”。这恰是当代国画最珍贵的特质:不做远离烟火的“古画复刻”,而是用笔墨记录当下人的精神状态。
作品局部
侯盾油画作品
有趣的是,他的国画与油画形成了“互文”:油画里追求的“温暖精神家园”,在国画里变成了更轻盈的“笔墨烟火气”。这种跨媒介的创作视野,让他的国画既没有传统国画的“封闭感”,也没有当代实验水墨的“疏离感”——它是传统笔墨的当代转译,也是生活温度的艺术定格。
在当下的画坛里,侯盾的国画像一杯“淡茶”:没有浓烈的技法冲击,却以笔墨里的烟火气,让传统国画重新拥有了“贴近人的温度”。
侯盾国画作品如下(以及作品局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