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界热议诗歌《与领导一起尿尿》 背景资料链接 近日,江西瑞金籍青年诗人刘傲夫的一首诗《与领导一起尿尿》在微信朋友圈、微信群、微信公众号迅速传播,接着有搜狐网、环球网、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报告文学网等网络媒体跟进报道,一时掀起了全民阅读的火热高潮。 据刘傲夫介绍,这首诗写于2016年11月,后被著名诗人伊沙选入《新世纪诗典(第六季)》一书中,2017年1月在微信朋友圈、微博一经推出时,众多诗人就转发和评论。 诗人伊沙说“这是一首笑死你没商量的诗,确有戏剧性”;诗人徐江评论说“本诗堪称一幅精准的‘中国式生存’的快门留影。相信类似的场景在过往的生活中不少人遇到。它什么时候能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目前还是一个谜”。 青年诗人李勋阳更是发出感慨“心里五味杂陈,因为嫉妒,刘傲夫,这是一首我多次想写没写成的诗,你说有多好,就是这么好,好得干脆好得直接”。 出生于1979年的刘傲夫,少年时就开始学习写诗,自2008年以来,专注于口语诗的研习和创作,全力进行诗歌语言的口语化、生活化,诗歌意识先进、独到。刘傲夫自2016年以来诗歌创作数量巨大,每月上百首的创作量,被著名诗人沈浩波称为“诗歌疯子”。 据刘傲夫介绍,《与领导一起尿尿》这首诗是自己一次跟上级领导一起尿尿时产生的灵感,但诗歌中的对话是虚构的,可很多读者还是认为它是真实发生过,他认为读者产生这种认识,源于文学虚拟的一种心理真实。有读者评论者说,之所以现在这首诗能在网络上口口相传,就在于这首诗太有现实的针对性,很有话题性。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中文系系主任熊国太教授评论说:大概不少人尿尿都有同样的经历,这也说明诗歌还是要有生活气息,要能引发共鸣。 中国校园文学》杂志编辑郭良忠评论: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趣味中找到了诗意。
附作品: 【与领导一起尿尿】 刘傲夫 厕所里立便器 只有两个 我正尿着 领导进来了 与我并排 站着开尿 气氛有些沉默 我觉得这时候 应该说点什么 我说,领导 你尿尿 也尿得这么 好
【铁屋子的寓言】 读刘傲夫《与领导一起尿尿》 胡少卿(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对外经贸大学中文学院教授) 关于“尿尿”,伊沙有一首名作《车过黄河》,写坐火车经过黄河、在黄河上上厕所的经历:“只一泡尿功夫/黄河已经流远”。这首1980年代的名作展现了那个时代无所畏惧的“佛头着粪”式的革命精神,消解权威,颠覆神圣,瓦解传统,参与构成了一个自由开放的时代视野。 时隔三十年,刘傲夫再一次写了“尿尿”。与伊沙的《车过黄河》不同,它展示了一个令人窒息的权力空间:哪怕拉下裤子,两个男人也仍然不能以男人的身份平等相处,仍然维持了上下级的威严。由此可见,等级制、奴才心理甚至渗入了最私密的角落。 北大教授戴锦华日前在接受界面文化的采访时提到,当下年轻人有一种自觉的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权力逻辑的体认,甚至是对当权者的体认,这种体认不仅是知识性的,而且是身体和情感的。这一观点和《与领导一起尿尿》这首诗可谓相映成趣。是的,即使在尿尿这件事上,这个尴尬的年轻人也无条件地表达了对权力的服从与歌颂。 但不要小看这个年轻人。他的歌颂并非发自肺腑。他的奴颜婢膝是要用另一种情境下的颐指气使来作为回报的。不管是钱理群所谓“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还是周濂所谓“装睡的人”,都表明鲁迅“铁屋子”的寓言产生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典型变体:在铁屋子里,已经不仅仅只有沉睡者和抗争者,还大面积地存在着装睡者。他们或者因为怯懦,或者因为狡猾,在黑暗中长期保持着沉默。他们不同于以往时代的“奴才”,只要时机合适,他们就会翻身跃起,努力成为铁屋子的一部分。 这大概就是鲁迅悲观于铁屋子永不能打破的最深层的原因,也是我们在读刘傲夫的这首《与领导一起尿尿》时,必须时刻警醒的。

【现代性的困惑】 读刘傲夫《与领导一起尿尿》 房玉柱(首都师范大学文学博士,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中文系教师) 刘傲夫的这首《与领导一起尿尿》,具有后现代主义的特征,颠覆了人们习常的认知与礼俗。现代社会是一个碎片化的社会,人和人之间变得异常冷漠,更何况是具有利害关系的上下级之间。尿尿的小人物很像《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格里高尔处处小心,一旦成为甲壳虫,连亲人也会遗弃他。在现代社会,人变成了甲壳虫,这是人和人之间关系异化的表现。和领导尿尿的小职员,在等级森严的的职场中,与领导的关系也异化了。 尿尿本是平俗的事情,作者却在大家习以为常的事情中发现了不平凡,可谓匠心独具。在与领导尿尿的特定场景中,具有了喜剧特征,揭示了其中的不平凡与尴尬。 现代文明在挤压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在挤压着我们的生存空间,使得我们由大写的人变为猥琐的人。我们的个性在消失,海德格尔说,这是一个诸神离去的时代。唯有在平俗的尿尿的事情中才能洞察现代人的生存的艰难。 大道至简,道在哪儿?道在砖瓦……每况愈下,道在尿尿,刘傲夫的这首《与领导一起尿尿》,看似平俗,其实包含大道。 这首诗写出了人性的卑微与无奈,在严酷的现实面前,尊严一文不值。现代性像《浮士德》中的浮士德博士一样,和魔鬼交换灵魂,换取发展。为了生存,职场小人物和魔鬼在交换灵魂。刘傲夫的这首诗直刺灵魂深处,敢于直面真正的自我,这是在现代社会中对人的价值的肯定。文学是人学,文学要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况,刘傲夫的这首《与领导一起尿尿》做到了。

【一首诗的十种解读】 《新世纪诗典》主持人伊沙推荐语:在我眼中,刘傲夫就像一块诗江湖的活化石,优点是粗粝,缺点是粗糙,而《新诗典》这六年来确实让后口语诗在各方面都升了不止一级:更讲究,更艺术,更精致,更高级,傲夫尚未完全适应。此次济南诗会,他靠本诗一把订货,不虚此行。这是一首笑死你没商量的诗,确有戏剧性,像个学电影的写的。 诗人徐江点评:《新世纪诗典》刘傲夫《与领导一起尿尿》:从亮相“磨铁之锋”朗诵会迄今,刘傲夫在大步迈进,其速度貌似超过了在诗江湖和葵的论坛时期。我把这读解为一个严肃者的厚积薄发和渐入佳境。本诗堪称一幅精准的“中国式生存”的快门留影。相信类似的场景在过往的生活中不少人遇到。它什么时候能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目前还是一个谜。 诗人朱剑点评:估计有人要说刘傲夫这首《与领导一起尿尿》:不就是一个段子嘛。很多攻击口语诗的人都爱这么说,可问题是你们怎么就没有这种敏锐呢?所以尽管说去吧,反正我被大大逗乐了,反正我知道大伙儿读到后也记住了,这里面所体现出中国式世俗生活也是很多人所熟悉且深有共鸣的。

诗人图雅点评:如果写与领导一起吃饭,那就太平常了,没啥看点。本诗抓取的事实确实有意思,也只有口语诗人能慧眼拾得,新诗诗人怎么敢写尿尿呢,而且把领导作为主要的“恭维”对象,他们唯恐失去世俗的利益,极尽所能地去欧歌和赞美还来不及呢。刘傲夫这首诗写得非常好玩儿,铆着劲儿偷着乐地把一种精明里透着二的喜剧性表现出来。本诗不惜成本地在自嘲中反映人性中的尊卑心理,也反映了现实中的职场生态,逢迎拍马者不在少数,十分恶心,诗人在诗中着实狠狠地恶心了一下此类人。这首诗读的时候我在现场,大家都哈哈大笑。而刘傲夫不是一个嬉皮笑脸的人,能写出这样的效果,真是下了不少功夫,或者是几次磨铁诗会上没被订货让其对自己的诗写有了反思,才出了如此精品。祝贺傲夫! 诗人李勋阳点评:去给学生第二课堂的路上瞅了一眼,心里五味杂陈,因为嫉妒,刘傲夫,这是一首我多次想写没写成的诗,你说有多好,就是这么好,好得干脆好得直接,祝贺刘傲夫一首妙作和绝作。 诗人韩敬源点评:能把人笑喷!现场画面和氛围都捕捉得很准,一个画面的截录,包含了丰富的意味。本诗不只有幽默的嘲讽,拿自己开刀,触角深入到被阶层和权利浸润得发黑的传统延续不断的基因里。唯有更现代的文化意识,唯有吸取世界文明的法制契约精神和架构能祛除已深入基因的有病部分。 诗人赵立宏点评:傲夫的这首诗使人笑过后,感觉不可言传的意味极为丰富。在官权体制内,和领导交往,是有一套话语体系和等级“礼仪”的。诗人受这套思维方式影响说出的想打破尴尬,讨领导喜欢的一句极不自然的“嗨话”,在“领导”作为一个“常人”尿尿的厕所中,就有了无比的喜感和荒谬的意味。 诗人、评论家刘溪点评:这样一首诗,估计又有人嗤之以鼻了,很正常!因为它又触到了诗歌的边界。我不在诗歌理论上多重复了,你当然可以认为这不是诗,而我从另一种标准来看,它确实是诗。这个标准还得借傲夫和领导尿尿的器皿一用:杜尚的立便器放在厕所是立便器,放在美术馆就是艺术品。对这首诗也当作如是观,否则,你永远接受不了这种诗。 诗艺不谈了,给傲夫做点事实注释吧!我刚工作时,也有过相同经历,并且立便器就是两个。那天,我先入厕,很威严的领导后入厕,彼此无话,心理压力极大,毕竟这是一个年轻下属与难得一见的领导同时操作这件事。我努力让自己象一个真正尿尿的人那样尿尿。最后的结果,我已出门洗手,他好象还没打开开关。此次经历的收获是,人都一样,不必惧怕权威。但尿尿一定要毫无功利心地去做,与写诗一样。 傲夫这首诗,在于把有职级差别的人放在平等的生理场景中来拷问,题材本身即带有反讽意味。如此场景中,尿尿这件事,看似很自然,其实不简单,与领导一起尿尿实际上变成一种心理较量。如果领导在侧,你就尿不出来,基本可以判定你没多大出息。而象傲夫这样心理强大到谈笑风声,就有点夸张。他敢这样做,要么天生就天不怕地不怕。要么根本就不在乎这份工作,提级加薪等全不在乎。要么就是与领导私交很好,何止一起尿尿,一起干其他坏事也有可能。抛开这几种情况,此故事的日常典型性就会打点折扣,伊沙虽然在大笑中,还是敏锐地觉察到此诗的戏剧性。口语诗不反对戏剧性,但让读者过度沉浸于戏剧性,而减弱对事实诗意的感受,恐怕也是一种损失。我与傲夫不熟,言语唐突,还请海涵。傲夫以叙事见长,我读过他那首《电梯大门》,那种叙事描述太有味道了。 昨天回来很晚,读过这首诗,一直沉浸在尿尿的回忆中,挥之不去,早起急就。2017年1月13日

诗人王有尾点评:一首精彩的被人诟病为“段子”的口语佳作。在济南诗会上的刘傲夫读出此诗诗,引来台下一阵笑声。是的,笑声亦是对诗人作品的高度认可,何况在场的都是些行家里手。祝贺傲夫。 诗人庞华点评:这是非常别出心裁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充满幽默感的诗。这是一首自然而然就富于戏剧感的诗。立便器从杜尚之后就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艺术符号”,从此别具意味。本诗可以衔接也可以不衔接,即使在本身事实的便器意义上也一样完足。读了这首诗不会笑的是麻木不仁者。本诗写出了一种喜剧感:诗在笑处。笑完了吧?好,笑完了就感觉到一股荒凉了吧?世俗一半喧嚣一半寂寥,一半火热一半凄骨。所以,立便器真的就是源泉了。来,再笑一次——哈哈哈。

禾子根据网络资料制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