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牌介绍】
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韵、一迭韵。
词牌情感:标注为商调。宜写凄怆怨慕之情。商调,凄怆幽怨,多用于感叹伤悲,缠绵相思之曲。
⊙⊙● ⊙○◎●○○● ○○●迭⊙⊙◎◎ ◎⊙○●
◎○⊙●⊙○● ⊙○◎●○○● ○○●迭⊙○⊙● ◎⊙○●
【赏析】
忆秦娥
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这首词写的是一位长安女子,自从亲人离家以后,她就寝食难安。从春到秋,年复一年,亲人一直杳无音信。词人借箫声、明月、柳色、乐游原、汉家陵阙等悲凉的景色,写出了“秦娥”的离别之苦。作品怀古伤今,引发了深沉的历史感慨。全篇悲而不伤,体现了诗人的深刻认识与宽广胸怀。
上半阙:春天的夜晚,女主人公惊醒于箫声,因望明月而思远方的夫君,见柳色而忆惜别之情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咽”,呜咽。“秦娥”,古代把美女称做“娥”。这里写的是一个居住在唐代京城长安的女子。长安古时属秦国的属地,所以用 “秦娥”称呼她的名字,用“秦楼”称呼她住的住处。春天的夜晚,在“秦楼”上,“秦娥”正在做着与离家在外求取功名的夫君相聚的甜梦,一阵低沉哀婉的箫声,把她惊醒了。她睁开眼睛,还是孤身一人,只有时断时续的充满幽怨的如泣如诉的竹箫声,与那如雪的月光从窗外飘洒而来,使她愈加觉得孤单凄苦。然而,这样的月夜岂止是今天这一个夜晚!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这里的“秦楼月”的重复不仅仅是简单的格律需要,也起到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效果,它将读者带入了一种特定的情景,使你在朗读之中,仿佛置身于回环绵长、充满呜咽和幽怨的竹箫声中,融融的柳色里,依依惜别的“灞陵”桥头,仿佛听见今夜“秦娥”正在箫声里哀怨、叹息,仿佛看见了昔日“秦娥”在桥头柳荫下依依惜别的、催人泪下的、令人伤感的情景。“秦娥”凝望着楼上明月,想起当年在“灞陵” 的送别,时值杨柳依依的浓情春季,而今柳色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已经记不清过了几许春秋,可还不见夫君归来,其心中愁苦可想而知了。
本阙词语简约,艺术概括力高,表现力强,在水乳交融的情景描写中巧妙地表现了伤别这一主题。
下半阕:秋天的傍晚,女主人公登临乐游原,感时睹物而怀古伤今。进一步深入主题。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陽古道音尘绝。”关于“乐游原”一词,又叫“乐游园”,是汉宣帝乐游苑的故址,坐落在古长安东南郊,是唐代的一处游览之地;因其地势高,又是登高望远的好去处。“清秋节”,亦即重阳节,也是当时人们秋高气爽之时登高的节日。“咸阳古道”,古咸阳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二十里,是秦时的京城。早在汉、唐时期,从长安西去,咸阳为必经之地。“音尘”,是指车行走时发出的声音和扬起的尘士,这里当指消息,音信。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秦娥”趁重阳节出游的机会,登高远望,希望在“咸阳古道”上看到夫君能够归来。然而,她的希望还是落空了,不见夫君的踪影,也不见有书信传回。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宫阙。”“秦娥”不但不见夫君的踪影,连一丝音信也没有,呈现在眼前的只有那“西风”之中、“残照”之下的“汉家宫阙”,足见其无可奈何之状,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在这一句里,诗人就“音尘绝”再次使用了重复手法,强有力地渲染了“秦娥”此时极度失望的心情。
――摘自云龙山人老师讲义
【习作选登】
《忆秦娥·长亭路》 文||严肃 斜阳暮。 山前望断长亭路。 长亭路。 不见君来,只见君去。 心随大雁飞云处。 魂从红叶当空舞。 当空舞。 几多忧怨,几多离绪。

《忆秦娥·伤春》
文||绿萝衣
桃花落。 纷飞红雨春风阁。 春风阁。 淡烟疏柳,青青如昨。 花前曾许三生诺。 如今谱作相思错。 相思错。 杜鹃泣血,斜阳萧索。

《忆秦娥》 文||踏雪寻梅 东风恶, 谁知多少春花落。 春花落, 莺来燕往,柳梢眠雀。 鱼书欲寄无从托, 灯昏月挂西楼阁。 西楼阁, 天南地北,奈何成各。

《忆秦娥》 文||荷叶 秋雨滴。 凄清庭树寒中泣。 寒中泣。 弱枝摇荡,却有谁惜。 云开徒待晴空碧。 怎堪日暮西风急。 西风急。 叶飞纷坠,深院空寂。

《忆秦娥·秋思》 文||别梦寒 蝉声咽, 梧桐瘦影清秋月。 清秋月, 寒窗残照,玉人伤别。 缤纷上苑花灯节, 氤氲柳岸音尘绝。 音尘绝, 罗衣染泪,鬓云成雪。

《秦楼月·江影》 文||柳青青 空情切, 倚窗望尽钱塘月。 钱塘月, 冷光摇叶,心浪堆雪。 江涵秋影重阳节, 寒烟暮雨音书绝。 音书绝, 愁云雾锁,雁断山阙。

《忆秦娥·雨夜 》 文||淡墨 玉漏滴, 敲窗夜雨声声急。 声声急, 风透门隙,灯儿昏黑。 十年心事又长忆, 伤心泪染罗衣湿。 罗衣湿, 为君憔悴,思恋成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