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wg 在多年前的一次荒友聚会上,上海知青陈锦荣告诉我说,熊方震已在七年前过世了。 “他是一个人孤伶伶地走的,但走得很坦然。根据小熊生前的遗嘱,他把自已历年行医的积蓄都留给了生活困难的妹妹。”老陈的语气很沉重。 听罢,我的心被一阵阵抽紧。记忆的年轮被拨回到1974年。 这年的寒冻季节,农工二排到山上去伐木,像往常那样,长得膀粗腰圆,又素来争强好胜的上海知青熊方震抢先承担了最繁重的搬运和码堆。不幸的是,滑落的巨木重重地砸在他右脚的脚趾上。因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伤口被绿脓杆菌感染,不得已连队才将他送回上海医治。
次年我回上海探亲,受连队委托去探望小熊,这时他已躺在床上不能下地。 小熊的父亲是个老实巴脚的工人,他神情黯淡地对我说,方震是家中的老大,弟妹都很小,现在他得了这种病,天似乎都要塌了下来。 那天,我和小熊的父亲相帮着把小熊背到楼下借来的黄鱼车上,送往新华医院外科去换药。当护士解开缠在他脚上的纱布后,我看到糜烂的脚趾已有两个被锯掉,黄绿色的脓液裏着白花花的骨头,散发着浓烈的腥臭。瞬间,我被恐怖和难受得透不过气来。 小熊的父亲和护士合力将他揿倒在治疗床上,由另一个护士用药水为他清洗伤口。小熊痛得惨叫起来,那是一种痛苦万分和撕心裂肺的吼声,让在场的人都为之颤抖。我也泪流满面。 小熊的吼声一直持续了十余分钟……后来在回家的路上,小熊父亲难过地对我说,像这样的治疗每天都要做一次,他不知道儿子能不能挺得过去。
记忆中,那回探亲我曾先后三次陪小熊到医院换药。每一次,我的内心都会经历炼獄般的折磨。 回北大荒后,因工作多次调动,以后又去上大学,加上回沪后一直忙于打拼事业和生活,我再也没有见到过小熊,但心里却几多牵挂。
1978年以后,二连的上海知青陆续回城,有关小熊的信息一直不多。依稀听说,小熊的右脚终于被锯掉,而他的生命也终于挺了过去。为了谋生,小熊利用少年时习过武的基础,学会了推拿技术。每天,他都拄着双拐,拖着伤残之身,去为客人服务,其中有不少是外国友人。为此,小熊又跟着录音机学习掌握了英语口语。多年后,他不仅能够养活自已,还积攒了治病和养老的资金。 闻讯后我一度想去看望小熊,但几经变迁后,他的地址再也无法找到,我也终究没有去成。

那次聚会,老陈还告诉我,他之所以能遇到熊方震,是因为小熊生前常来他工作的电台给同事们推拿治病。老陈向我证实了自已先前听说的那些传言,并补充道,因伤残的原因,小熊一直是孤身一人,没有恋爱和结婚。 当我问及小熊的死因时,老陈沉痛地说:“他的腿不好,一天喝了一些酒后,被绊倒在地,当家人发现他时,已悄然离世。” 一个顽强的生命被定格在49周岁。诚然如荒友余国成所说:“苦难虽然最终摧毁了他,但从来没有打败他!”

本文的图片采自于荒友郑琦、侯玉华拍摄和采集的历史图片,在此,向他们致以深切的感谢。 本文为纪念屯垦戍边五十周年而作,在二连微信群和八五九知青写作社区发表后,引来荒友们的纷纷追忆和评论。 @胡卫国 读了你对熊方震的悲壮回忆,我的心情很沉闷,因为在他去世前的几个月,我几乎天天见到他,还同他聊天。我知道他爱喝酒,夏日的一天,我买了一箱啤酒送到他的理疗室,谁知,他还没能喝上,就永远的离别了。我参加了他的追悼会,场内的哭泣声,让我心酸和悲痛。熊方震不畏艰难的意志和善待亲人的品格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一上海知青陈锦荣 @胡卫国 看了你的这段悲壮的回忆,心很疼。那个年代耽误了多少人的性命啊!佩服熊方震自强不息的勇气!他忍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又以无比坚强的意志挑战苦难。他是我们战友的骄傲!愿他在天堂里没有痛苦,只有快乐! 一北京知青赵秀荣 读后,心里难受。 胡卫国,你笔下的熊方震,栩栩如生。熊方震已脱离令他痛苦,令他依恋的人间世界,但他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永留人间! 一上海知青薛明 一个不相识的人,但他是知青!是战友!他的悲惨,悲壮,咬紧牙关的坚强,令人感伤,感慨,唏嘘不已…他不曾被苦难打败,这足以让我钦佩! 一北京知青钟亚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