岜沙苗寨位于贵州省从江县城南6公里处,分布在月亮山麓的5个自然寨子里。共有500余户2500余人。 岜沙只是黔东南许许多多少数民族村寨中的一个苗族部落,但它与其他苗侗寨以其造型独特的民族建筑或巧夺天工的梯田扬名天下不同,岜沙苗寨是以悠久古老的民风民俗和独立特行的行为装饰闻名于世。 岜沙苗寨算是苗寨中的一个另类,至今保留着佩带火枪(岜沙持枪获得公安机关特别批准)、镰刀剃头、祭拜古树等古老的生活习俗。被誉为"阳光下最后一个枪手部落"。
传说苗族的祖先蚩尤有三个儿子,岜沙人就是第三个儿子的后裔。当年蚩尤被黄帝打败,率领部落开始了向西南的千年长征。岜沙苗族的祖先就是大迁徙的先头部队--九黎部落的一支。他们开山劈路、鏖战熊罴,勇武之至。岜沙男人崇尚武力,身体强壮,狩猎与耕作技术高超,常年身挎腰刀,肩扛火枪,上山打猎,下河打鱼。爬山上树如履平地。 岜沙人的枪,是一种射程只有十几、二十多米的火药枪,就是传统的土铳,这种老枪,大都是一代代传下来的,成为重要的传家宝。岜沙人的火枪是经过政府的特许。岜沙先人使用枪支是为了打猎和防止野兽及坏人的侵袭,现在则更多的是岜沙人对尚武勇猛精神的守护与传承。。



岜沙苗寨的服饰独具特色。男人平时身着自织的无领右开衫铜扣青布衣,直统大筒裤,青布裢,妇女着装也极为精美讲究,衣裙上古香古色的刺绣图案,配以银项圈、手镯,十分耀人眼目。








岜沙男人的腰间装束,随身带着七件装备:火枪,酒篓、弯刀、烟管、火药葫芦、腰包、花袋。




岜 沙女人擅长于刺绣织布等传统手工艺。随处可见妇女在埋头刺绣编织。







岜沙男人非常重视他们的发髻,发髻在岜沙苗语中称为:"户棍",是男性装束中最重要的性别标志--剃掉男性头部四周大部分的头发,仅留下中部盘发为鬏髻,并终生保持这种发式。据说,这种装束是从蚩尤老祖时代传下来的,也是迄今为止在中国所能见到最古老的男性发式。曾有日本民族、民俗学家寻根来到黔东南,岜沙人还引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因为日本的武士装束和岜沙人的装束几乎如出一辙,所以有人认为日本人的祖先是岜沙人。


岜沙人剃头用的工具是平时劳作用的镰刀,只见师傅把镰刀磨得锃亮,泛着寒光,师傅手法娴熟,刀起发落,瞬间四周光溜,只剩头顶一圈黑发。当然,随着现代生活的渗入,这种传统的镰刀剃头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不存在了,只是作为一种古老习俗在风情表演中呈现,以满足游客的好奇心罢了。

岜沙人对树木特别崇拜,把树木当神祭拜。从古到今,岜沙从不滥伐树木,有时不得以为之,也是局限于生活生产所需,其余概受制约。岜沙绝无仅有的砍树"行动",那还是1976年,北京修建毛主席纪念堂,全国各族人民都踊跃投工献料。怀着对主席无限敬重的岜沙人,毅然决定将寨前小山头一棵全寨视为林中大神、直径1.2米的千年香樟树敬献给毛主席纪念堂。樟树出寨时,全寨老少都跑到公路两边夹道目送,一直到尘灰已净。为志纪念,于树址处建造了一座八角纪念亭"敬献毛主席纪念堂香樟木纪念亭。"




岜沙人也崇拜太阳神,每次集会踩芦笙,男女列队面向太阳升起的地方,后退七步后才吹响芦笙起舞。集会地点芦笙堂,这是寨子边山腰的一个平坦之处,大若半个篮球场。此处是岜沙的神圣之地,大凡寨上有重大祭祀活动都在这里举行。远远地,就听到山上传来阵阵的似鼓角齐鸣的音乐。循着音乐,快步走上山顶的古芦笙堂,岜沙人正在跳一种配乐的集体舞。只见男人们在里边一圈排开,双手捧着大大小小的芦笙,一边吹奏,一边有节奏地晃动身体;女人则在外围,双手持手帕,随着节奏不停地腾挪跳跃。铿锵有力的芦笙古乐,听起来就像是刀枪剑鸣,大砍大斫,气势磅礴,就像是战场上冲锋的号角;男人女人们的舞蹈,节奏相当快,旋转、跳跃、腾挪跌宕,看起来竟像是猛虎下山一般。 近年来,随着旅游开发,这种祭祀节庆活动已经被编排成表演性更强的节目每天定时向在这里旅游的游客们表演,也成为岜沙苗寨村民的一个收入来源。






在现代旅游商业大潮的冲击下,开发成为旅游景点的岜沙苗寨不可避免的也受到商业化的侵蚀。古老独特的民风民俗只能在风情歌舞表演里商业化地呈现。真正淳朴的原生态,只能穿过光鲜漂亮的主街深入到后面的小巷老屋里去感受了。

















谢谢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