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塘湿地公园位于中国重庆市璧山区,是重庆市首座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观音塘湿地公园位于璧山区城区南部,紧邻璧南河,是中国西部湿地公园典范,占地623亩。整个设计以巴渝文化为背景,倾注“自然、文化与未来”的概念,兼具“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吸纳璧山深厚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融合建筑、娱乐设施和道路、水体、广场之间的整体构架,形成山、水、林完美结合的绿色生态湿地游览区。 观音塘湿地公园内,共有仿古建筑9座,主要以川东木结构建筑为主。辅以特色彩绘的亭、楼、阁等,以“茅莱仙境”、“凉伞云遮”、“虎蜂马迹”等“璧山八景”命名。 值得一提的是,在观音塘湿地公园内还重建了一座状元桥,桥上展出名家字画、体现璧山历史的诗词歌赋等。“走过状元桥,游客便可感知璧山1200多年的厚重历史文化底蕴。”
在重庆市璧山区观音塘湿地公园桥头,有一段文字,对于重建状元桥作了这样的描述:中华科举起于隋,止于清,一千三百年出状元五百有余,北宋之璧山独占其二,曰冯公时行、曰蒲公国宝,邑人遵朝制,建状元坊。立于宋,毁于元,重建于明,毁于民国。公元二零一一年再建于此,名状元桥。 观音塘公园内的"状元桥",是璧山历史上第三次复建。公园内的"状元桥"以木结构为主,采用了传统施工工艺,桥上的彩绘、雕塑等全为手工完成。 整座状元桥全长120米、高约3层楼,廊桥仿照明清宫廷风格,雕梁画栋、飞檐翘角。 桥面上,两侧镌刻36幅名家字画和诗歌,内容出自清乾隆璧山知县黄在中的咏璧邑八景和璧山四季诗。"圣灯普照"、"虎峰马蹄"、"金剑晴雪"、"茅莱仙境"、"凉伞云遮"、"飞禽戏水"等以书画形式挥洒在廊桥上。当我们细细品味这些作品时,似乎又在这里感受到璧山的古代美景和人文情怀。 状元桥,曾经承载着璧山人千年的情愫,如今更成为了璧山人永远的骄傲。(360百科)
状元桥夜景




虎峰楼

虎峰楼上眺望璧山新城



音乐喷泉夜景













东林阁夜景

观音塘湿地公园景区












重庆壁山河道两侧风景图片




重庆壁山:舌尖上的来凤鱼:是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时大批来自江南鱼米之乡的移民来到来凤,他们除继续种田养鱼外,还把江南烹鱼的技术带到了巴渝,与巴渝川味结合,形成容闽、鄂、粤、湘菜风味与川菜风味的"来凤鱼"。传说康熙年间来凤驿有位名厨师唐聋子,善于烹鱼,能制出鱼品十余款,这大约就是"来凤鱼"的雏形。(360百科)

位置境域:重庆璧山观音塘湿地公园位于璧山县城南部,紧邻璧南河,占地40.5公顷,水域面积12.1公顷,陆地28.4公顷,处于璧山城区的璧南河畔观音塘地区。地理坐标:北纬29°33′17.21″ ,东经106°13′13.16″。
气候特性:重庆璧山观音塘湿地公园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具有春旱、夏涝、秋凉、冬暖、无霜期长、湿度大、日照少、云雾阴雨多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8.0°C,极端最高气温42.2°C,极端最低气温-3°C。年平均降雨量1064.7毫米,年最多降雨量1493.7毫米,年最少降雨量724.7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051.0小时,年平均风速1.6米/秒,年平均蒸发量1026.6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1%,年平均雷暴日数32.4天,年平均雾日数39.6天,年平均无霜期338天。(360百科)
展开阅读全文